厦门沙坡尾都说是网红打卡地,为何如今口碑分化,游客不来? 沙坡尾:百年渔港 十年蝶变(二)
谈起厦门的沙坡尾,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去过的游客都知道,这是一个有历史的网红打卡点,可以追溯到明代以前,早期的厦门港是一湾弧形的海湾,这一带海湾呈月牙型,金色的沙滩连成一片,故有“玉沙坡”的美称。历史上又划分“沙坡头”与“沙坡尾”两个地段,分界线就是一条由碧山岩汇聚而下的溪流,溪流的出海口即在是现今沙坡尾避风港坞口的位置。

但是随着游客慕名而来,口碑越来越分化严重了,现在开始已经有点冷清了,为何游客不来了呢?
首先,沙坡尾真的就是一条路,路周边是各种商业化小吃,虽然好多都是颜值和名气都很不错的店,不过试吃了之后,和想象当中很美味的味道还是很大差距的。虽然特色小店也很多,但是同质化太严重,小巷子也容易迷路,整体还是不如曾厝垵。

其次,不要在上午去,不要在上午去,不要在上午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上午傻乎乎的去了沙坡尾,到了之后发现,咦,居然这么多店铺关着门,他们中午才开始营业,很多游客因为先规划了沙坡尾就出现了这种尴尬的事情,令游客一言难尽!

最后,到节假日的时候,特别是中秋国庆这种,真的是纯商业了,要不是有艺术气息撑着,这里就跟小吃街一样了, 令人提不起来兴趣,拍照也无法进行!
在厦门朋友的眼里,沙坡尾是个很偏的景点,厦门去太多次没地儿去了就想去逛逛,其实就是一个小渔村还有点破。如果行程实在松去走走也是可以的。
游玩攻略:
门票位置交通:门票0元,位于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沙坡尾,厦门71路、86路、j101路到沙坡尾站下车即到。
攻略:沙坡尾是以前的打渔村演化至现在的旅行圣地,站在此处远眺世贸大厦,十分震撼和高大,还有密室逃脱也值得一去,和朋友密室逃脱的难得经历。整体来说,游玩价值不大。如果游玩时间多的情况下,可以抽出两三个小时拍照游玩,最好是下午4点去哦。
你想知道更多好玩,免费,新奇的景点的吃喝玩乐攻略吗?欢迎大家关注“蟋蟀大叔爱旅游”,跟随蟀大叔寻找下一个未知的景点!本文系作者“蟋蟀大叔”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大家来过这个景区吗?对于本文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交流讨论。
转身:文艺圣地有机更新
许长忠做了23年社区工作,其中8年都在沙坡尾,而这也恰好是沙坡尾大变样的8年。
因为毗邻厦门大学,2010年前后,已有中华儿女美术馆、晓风书屋、琥珀书店等众多文化艺术机构云集沙坡尾;鼓浪屿、曾厝垵等知名文创旅游区的发展历程,也为沙坡尾转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随着条件的不断成熟,沙坡尾的转型之路开始进入社会各界的视野。
在2012年第1期《闽商文化研究》杂志中,彭一万在题为《玉沙坡:厦门港的发祥地》的文章中提出建议,在沙坡尾及之前的演武池、演武场、演武亭一带建造玉沙坡文化创意产业园。
在各界呼吁下,沙坡尾所属的厦港街道于2011年启动《沙坡尾海洋文化创意港行动规划》编制工作,于2012年9月通过验收。《规划》遵循“城市肌理基本不动、原有建筑基本不拆、本地居民基本不走、自然与人文生态基本不变”的原则,希望在改造过程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旧城更新创新模式,这也成为日后沙坡尾开展系统性有机更新的引子。
文化创意港的改造从沙坡尾外围、原厦门水产品加工厂厂区起步,首期项目“艺术西区”,在充分保留原有厂房结构、风貌的基础上,成功导入多样化的新潮文艺业态,成功盘活这块沉睡的资源。《规划》也获得2014年度住建部颁发的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
然而,随着2015年沙坡尾有机更新正式启动并触及核心区避风坞后,社会关注开始发酵,争论也随之而起。
许长忠回忆,当时甚至有开豪车、坐飞机从外地赶来的文艺青年,希望保留避风坞的原始样貌。“我们也不敢怠慢,就组织社会各界与本土居民一道开了一场座谈会,从早上8点足足讨论到晚上1点。”许长忠回忆,最终,本土居民达成一致意见——“我们也想要现代的生活,也想要干净的马路”。
这场座谈会,让许长忠吃下定心丸,下定决心推动避风坞的截污、清淤,沙坡尾的有机更新由此开启。
“清淤整治时,就这么小小一湾避风坞,竟足足往下挖了十几米,运出3万多立方米的黑臭淤泥,而且还没见底。如果不是下决心治理,这一顽疾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清除。”一名社区工作者回忆。
重生:居民参与 多元治理
“一件事情,只要总体方向是对的,支持者是大多数,就值得做;但必须忐忑不安地做,尽可能地通过沟通消除各方面的误解。”许长忠表示,为尽可能在有机更新过程中争取认同、减少失误,厦港街道和社区借鉴座谈会经验,创新引入“参与式治理工作坊”的做法。
外界对沙坡尾有机更新的误解和质疑主要集中在文化保护方面,厦港街道就以工作坊为平台,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成立沙坡尾文化生态圈党支部,依托沙坡尾文促会、商家联盟等自治组织,鼓励更多人参与沙坡尾街区治理,以文化领航、街区自治、产业调整“三驾马车”为动力,打造多元、包容的沙坡尾“活态博物馆”。
2016年,凭借在文化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突出成绩,“参与式治理工作坊”获得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第三名的荣誉。“而今,工作坊已搭建成为厝边会客厅、居民议事厅、游客服务驿站三位一体的平台,工作坊也成为街道、社区与居民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厦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一青表示。
与此同时,沙坡尾活态展示馆也动建,并于2019年7月2日免费开放。展示馆由避风坞旁的一栋三层老宅改造而成,一楼展厅主要以影像展示为主,通过近百张老照片、地理图画等,真实再现沙坡尾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军港到商港再到渔港的演变过程;二楼展厅则以“渔人故事”为主题,通过渔民服装、渔业技艺等,再现沙坡尾曾经的渔民生活;三楼成为附近居民的活动空间,彭一万等文史专家学者成为这里的常客,开设多场文化讲堂,为居民和游客讲述玉沙坡和厦门港的前世今生。
新生:“渔女”有了都市范
2017年,沙坡尾有机更新宣告完成,避风坞焕然一新,却毫不陌生,往昔的点滴回忆,在一砖一瓦间都触手可及。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沙坡尾收获各国宾客的无数点赞。
“小渔女变身成为都市少女”,厦门籍印尼华侨王梦女士用这样的比喻,形容沙坡尾的美丽蜕变。“小时候,我经常在沙坡尾附近的舅舅家居住,当时对这里的记忆就是很脏、很乱,远远就能嗅到腐败海鲜的腥臭,海面上永远漂着黑色的油污。没想到,去年回来竟然能够看到如此干净、整洁、舒适的沙坡尾。”
沉疴散尽的避风坞,顺利融入厦港街道浓厚的文艺和时尚氛围,补齐了沙坡尾片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短板。外部的文创力量、时尚元素与本土原生文化激荡融合,进一步激活了整个片区的商业活力和旅游热度。
几百年来,避风坞岸边供奉妈祖的朝宗宫,一直是官员、渔民、华侨出海之前必来焚香顶礼的精神殿堂。“避风坞改造后,年轻人和各种时尚店铺越来越多,我意识到老文化也要有年轻态,才能让更多人接受。”朝宗宫住持秘书林坤山是一名“80后”,近年来,他委托文创机构,为朝宗宫、妈祖等绘制各种卡通形象,制作成贺卡、海报和印章,还参与策划“16岁成年礼”等面向年轻人的闽南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现在,朝宗宫也成了沙坡尾的‘网红打卡地’!”
去年,乘着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厦门举行的东风,张亚叶之前工作过的渔民俱乐部成为文艺青年追寻的精神图腾。在文创机构和厦门大学戏剧影视与艺术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新渔民俱乐部创意设计大赛”中,参赛选手们以艺术的视角和方法,对这座老电影院进行解构,将其再造为海边的新渔民实验剧场。
“我们之前以为沙坡尾只是文青和网红的集合地,但当我们真正落地做这个项目,和当地老人深入聊天之后,才发现它是个有历史、有情怀、有故事的地方。”参赛选手说。
而今,沙坡尾第二轮有机更新也已搭箭在弦,有望在下半年拉开帷幕。王一青说,下一步,沙坡尾将按全市“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总体部署,在前期取得的经验、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对周边10余万平方米的老旧片区进行有机更新,让复苏的春风吹遍沙坡尾每一个角落。
来源:福建日报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