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佛光——追踪佛都太子灵踪塔 大年初一,汶上宝相寺景区预计接待游客6.8万人次
古代时候,山东省汶上县又称为“中都”。它东临曲阜市,西接梁山县,北枕泰山,南靠微山湖,为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以儒、释文化圣地而著称于世。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宝相寺就位于汶上县,千年来,山东汶上县,即中都一直是帝王将相、名流墨客礼佛观光的风水宝地,也是目前山东省最具有神秘色彩魅力的古代建筑文化之乡。
一、佛塔“蜃景”奇观
1993年8月23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宝相寺的西北上空,云气缭绕,突然出现了楼阁殿宇,门窗隐约可见,持续时间长达十多分钟,景象格外引人注目,一段海市蜃楼奇观出现在世人面前。在汶上出现海市蜃楼实属罕见,这让古老的宝相寺塔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一现象在当时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神奇的传说和猜测。
1994年2月,雪后的宝相寺上空又一次出现了“佛塔蜃景” ,不久,在该塔下面发现了埋葬近900年的佛教圣物。
2O04年,汶上县人民政府把1 994年佛教圣物出土后延续下来的“3·15”活动正式更名为“中国山东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 ,并加大了对中都佛苑的开发建设力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举行了“太子灵踪佛教圣物朝拜仪式”、“汶上佛祖道场第一炷功德香佛事活动”、“宝相寺全天佛乐”、“释迦牟尼珠佩戴仪式”等。
“2006中国山东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在汶上佛苑广场拉开序幕,来自海内外的高僧、居土及有关人士聚集汶上,以“弘扬佛教文化、打造圣地品牌、加快佛苑开发、促进旅游发展”为主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2008年4月20目,即农历的三月十五目,适逢第五届汶上太子灵踪文化节开幕第4天。当天夜间19时左右,淅淅沥沥的小雨转为蒙蒙细雨,景区上空飘动着香火缭绕而成的烟雾,太子灵踪塔上空出现零星飘动着的云彩,在宝相寺景区景观盯的衬托下形成一道天幕。突然,游兴正浓的游客惊奇地发现“天幕”上出现了太子灵踪塔塔影,佛塔蜃景的塔尖非常清晰,在影塔塔尖四周的烟云形成一道白色光圈,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观看拍照。

二、文化遗产介绍
太子灵踪塔
太子灵踪塔建于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2年建成,距今891年。宝塔为八角砖塔,底层呈莲花状,整体宏伟壮观,巍峨挺拔,充分体现了宋代建筑风格,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1994年春,宝塔维修工作开始施工。施工人员在清理古塔塔基时,在正南方向,意外地发现了通往塔宫的隐门。打开隐门后,里面是隐藏近千年的甬道,进入甬道,就可以看到佛龛,佛龛上方摆放着石匣,石匣里有金棺,金棺被放在银质的棺架上,金棺前有银质水月观音菩萨一尊。金棺上面盖有黄绫和108颗水晶摩尼珠,金棺内有银椁,银椁内有檀香木盒,木盒内有佛牙一支,舍利数百颗。一系列佛教圣物的出土,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

金棺银椁
在太子灵踪塔内发掘佛教圣物时,在塔宫的佛龛上方摆放着石匣,石匣内有金棺,金棺被放在银制的棺架上。金棺前有银质水月观音菩萨一尊。金棺上面覆盖着黄绫和108颗水晶摩尼珠 ,金棺内有银椁,银椁内有檀香木盒。木盒内有佛骨一颗,舍利数百颗。金棺,朝着西南方向摆放,即佛教发源地印度。

佛骨·佛舍利
按佛经记载,佛祖 涅槃以后一共留下了四颗牙齿,中国一颗,斯里兰卡一颗,天上、海里各一颗。天上、海里是指方向,古人以北为天,以南为海,没有具体地点。汶上这一佛骨和几百颗舍利是在1074年由赵匡胤的第五代玄孙赵世昌在嘉王宫内恭请而来, 佛骨上面有两个字“京府”,证明它原在皇宫内珍藏了很多年。到了1112年由任城的左荣义、左荣世、中都束德儒三人迎葬到塔宫内 ,塔宫内石匣上刻有铭文。圣物长度为五点五厘米,宽三点三厘米,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讲到“佛牙瑞相有三:帝王将相、大德高僧拜之,则能长、生舍利、现佛光。”
记录太子灵踪的铭文
郓州中都县郭内赵世昌,先于熙宁六年(公年1073年)二月二十三日,躬诣京师于嘉王宫亲事官孙政处,求得佛牙一肢,舍利数百颗。今以自备及有施主将到者,以金为棺,以银为椁,以石为匣,非不勤意也。是以葬于当县宝相寺太子灵踪之塔,时大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二月二十八日刻记于此。
纠首赵世昌
妻王氏前妻李氏男进士中妻程氏女大娘出适进士张玮次女三娘孙男希儒
同修塔僧 永实 住持院主僧 永坚
副功德主僧 云太 都管勾赐紫僧 知柔
捧真身菩萨
这是1994年发掘出来的文物中最具有考古价值的一件,供奉在石匣之 前。据中国佛协副会长周绍良先生考证:这种塑像,只可在供奉佛骨、佛舍利时才有,佛教界称之为“捧真身菩萨”。他跪拜在佛前,意思是两手捧着装在盒里的佛骨,由此,这批圣物是按正式的规格来埋葬的,完全符合佛骨、舍利的葬仪。到目前为止是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的一尊。
水月观音
这尊银佛像当时安放在石匣内金棺之前,被称为引路菩萨,它的背面有几行文字记载,年代虽已久远,字迹尚能看清。
水晶串珠
串珠共由108颗水晶珠串成,冬暖夏凉,相传为佛祖当年法器,是佛教徒们顶礼膜拜的圣物。
三、小结
佛教在中国传播已经很多年了,唐代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回国。还有明朝和尚鉴真六下日本,传扬佛教文化,等等。可见中国的佛文化是极其辉煌的,中国人民信仰佛教的信念是极其坚定的,佛教寺庙遍布大江南北,并在很多大法师,主持的努力下,全球现在佛文化已遍地开花。可以说,中国在佛文化的传播与发扬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济宁市汶上县的太子灵踪塔佛教文物的发现为中国的佛文化增添了色彩;为佛教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证据,也为汶上县走一条弘扬佛教文化自主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记者从济宁市旅发委获悉,2月16日(大年初一),春节假期第二天,假日旅游市场呈现趋暖势头,逐步进入游客出游与购物消费的高峰期。济宁假日旅游市场呈现趋暖势头,逐步进入游客出游高峰期,旅游市场整体呈现秩序良好,与纳福祈运、贺岁迎春活动相结合“文化济宁”贺年游、祈福游、研学游、民俗游的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奏响了2018春节假日旅游的序曲,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其中曲阜三孔景区预计接待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94.3万元,同比增长18.5%;梁山水泊梁山景区预计接待游客8.6万人次,同比增长13%;汶上宝相寺景区预计接待游客6.8万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4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1%和11%。全市旅游市场假日旅游平稳有序,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旅游投诉发生。
旅游成为节日生活刚需,幸福指数持续上升。节日旅游市场消费火热,旅游成为广大群众度过春节的重要方式。旅游业列“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已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刚需。春节期间,全市旅游行业围绕“贺年会”主题,策划推出了贺年礼、贺年宴、贺年游、贺年乐、贺年福“五大品牌产品”。围绕“乡愁”情思,开发山会、庙会、灯会等贺年乐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孔孟之乡特色和浓厚年味的“到济宁过大年”产品,做活做红假日旅游市场。济宁城区交通主干道亮化和太白湖新区、南池公园等大型灯展吸引大批本地市民参观游览;各类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优秀文艺节目展演、十台大戏闹新春等文化惠民活动点燃文化消费热情;全市各大旅游景点为游客精心准备的丰厚大礼以及精彩的民俗表演将春节活动的氛围推向高潮;香港大厦等星级饭店为群众准备了丰盛的民俗风味美食;万达购物广场、运河城等各大商业中心举办的惠民乐购等活动刺激了市民消费。各县(市、区)以庙会、灯会、戏曲、美食、年货、祈福等民俗文化为载体,举办的孔府过大年、梁山好汉过大年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100余项旅游特色节庆活动,提升了地方标志性民俗文化品牌影响力。
旅游消费凸显升级,品质游、深度游备受青睐。调查显示休闲旅游更加红火,举家度假休闲超越景点观光成为居民春节假日出游的第一动机。温泉游、养生游等康养休闲游最受游客关注。全市7家滑雪场和主题温泉酒店游客爆满。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加追求旅游品质,与研学游相结合的体验产品,与家庭游相结合的生态采摘、美食品尝等个性化高、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备受欢迎。2月16日,邹城峄山景区举办迎新年祈福法会,敲响新年第一钟,并举行文艺演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上九山古庙会拉开帷幕,欧皇狂欢谷正式开业,孟庙孟府过大年活动启动。汶上宝相寺景区今天举行新年撞钟祈福活动,除夕和初一两天,有10万余人前来进香祈福。嘉祥青山景区举行“敲平安钟迎新年”、“祈福青山?迎新年曙光”等活动,迎接新年的到来。曾庙景区举行“祭祖寻根、新年祈福”、“祭拜宗圣、感悟孝道”等活动,曾氏后裔在曾庙内举行祭祖寻根、新年祈福活动,通过展现传统民俗民风,吸引城市居民到嘉祥过大年。嘉祥富山户外拓展基地推出“2018年富山新春大拜年”活动,推出8项军事体验活动和捏面人、吹糖人等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禾润家庭农场举办第三届草莓采摘节、第二届稻草艺术节。
旅游惠民出“实招”,畅游济宁实惠多多。2018年刚刚被纳入济宁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的“济宁旅游惠民卡”春节期间在全市所有加盟景区正常使用,真正做到让利于民。曲阜三孔景区节日期间对孔子后裔、曲阜籍市民、全国教师、60岁以上老人免费开放,背《论语》免费游三孔;邹城峄山景区向全国游客实行半价优惠政策;泗水万紫千红景区推出景区门票优惠活动,1.2米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免费游览景区,市民享受10元游景区优惠。泉林泉群景区,除夕至初二景区门票全免。石门山景区正月初一至初八推出15元/人优惠门票, 70周岁以上老人,1.2米以下未成年人,现役士兵,残疾人均可凭借有效证明免费登山。
品质旅游优化安全保障,营造喜庆祥和节日氛围。平安出游享品质。春节前,汪洋副总理在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春节将迎来旅游高峰,要把旅游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地方政府、旅游企业、监管部门责任,严防重特大旅游安全事件发生。节前,市政府副市长吴霁雯带队到重点景区开展旅游安全、市场秩序、文明旅游等综合检查,安全保障万无一失。市旅游发展委联合有关部门对旅行社、景区、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排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全市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恪尽职守、坚守岗位,认真做好各项旅游服务和保障工作。旅游投诉部门坚持24小时值班,随时受理游客投诉。智慧旅游监测保驾护航。春节前夕,“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服务短信正式开通,通过移动手机端向全体济宁市民和来济宁的游客发布旅游服务短信推送服务,引导广大游客安全、合理、错峰、文明出行,假日旅游更有体验感和获得感。济宁市旅游应急平台投入使用,4A级以上重点景区纳入数字监控。指导重点景区做好游客分流,控制景区的承载量,做好旅游市场秩序和景区安全工作。通过济宁旅游政务网、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惠民旅游、贺年会、旅游攻略信息,为游客出行提供咨询参考。12301旅游服务热线24小时畅通,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及时快捷的旅游问讯、投诉、救援等免费旅游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