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是重庆人民的母亲河,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嘉陵江像一棵大树?看地图一目了然
#重庆头条#
一提到重庆,许多人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朝天门码头前两条河流汇聚成“鸳鸯火锅”的图像——左边长江较为浑浊,是为“红汤”,右边嘉陵江较为清澈,是为“清汤”。

嘉陵江其实是长江的支流之一。在经过1000多公里的奔腾后,嘉陵江终于在重庆朝天门与长江汇合并融为一体,此后浩浩荡荡地奔向大海。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源头,嘉陵江自不例外。可是,在以前,人们对嘉陵江的源头有过一番争论。有的人认为,嘉陵江的源头是陕西省凤县代王山的东峪河;有的人认为,嘉陵江的源头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齐寿乡齐寿山的西汉水。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
2011年10月,国家长江水利委员会在西安召开嘉陵江、汉江河源考证会,对嘉陵江和汉江的源头进行考证。最终,这次会议决定将陕西省凤县代王山的东峪河定为嘉陵江的源头。从此,陕西、甘肃、四川等省关于嘉陵江源头的争论尘埃落定。

代王山属于秦岭主脊,海拔有2598米。最初,嘉陵江只是一股涓涓细流,由东南向西北流动一段距离后,逐渐水量增加,形成了一条河流。
这条河流流经陕西凤县,甘肃两当县和徽县,再流回到陕西的略阳县和宁强县,随后穿过大巴山,在四川广元市和白龙江汇合,再经过阆中市、南充市进入重庆境内,在合川和涪江、渠江汇合,在北碚区接纳黑水滩河、后河,流经渝北区、江北区、沙坪坝区,最后在重庆渝中区的朝天门汇入长江。

嘉陵江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3省1直辖市,全长1345公里,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如果以长度而言,嘉陵江是长江第二长支流,仅次于雅砻江;如果以流量而言,嘉陵江是长江第二大流量支流,仅次于岷江。
在许多重庆人眼里,嘉陵江是重庆的母亲河。
一方面,是因为嘉陵江和长江汇合,经年累月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半岛,这就是著名的渝中半岛。渝中半岛是重庆最早的聚集地之一,又是重庆开埠的起源,因此被视为“重庆母城”。
另一方面,是因为嘉陵江世世代代孕育了两岸的人们。重庆人对嘉陵江的开发和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若干商业古镇,大家最熟悉的自然就是有“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美誉的磁器口。
这里重点说一下磁器口。
磁器口最初叫白岩场,是因为宋朝时期,这里有一座白岩寺,当地的场镇叫白岩场。据说,明朝时期建文帝朱允炆曾经流落到白岩寺里藏身,人们又称之为龙隐寺,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
时间来到了清朝,龙隐镇盛产瓷器,品质不亚于景德镇,因而声名远播。清朝末年,重庆开埠后,龙隐镇的瓷器被船只运送出去,远销国内外。龙隐镇变得越来越繁荣。一时之间,镇上瓷厂和销售瓷器的档口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人们便将龙隐镇改名为瓷器口,后来以讹传讹变成了磁器口,一直流传至今。民国时期,磁器口码头更是成为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和商旅往来频繁的繁华码头,被誉为“小重庆”。
嘉陵江在磁器口的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这条黄金水道,磁器口不可能成为“小重庆”的。
不仅如此,重庆还有不少“第一次”与嘉陵江有关。
1929年,重庆第一座自来水厂在打枪坝(今七星岗鼓楼巷一带)开始兴建,取水点就位于嘉陵江。1932年3月1日,打枪坝水厂正式营业售水,结束了重庆市民世代用人力挑水的历史,为市民用水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958年,重庆人在物资极端匮乏、生活尤为艰难的情况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历时8年时间,于1966年建成重庆第一座市区城市大桥——重庆嘉陵江大桥。嘉陵江大桥位于上清寺和华新街之间,整个工程耗资1400多万元,建成通车后结束了两岸居民只能靠轮渡过江的历史。
那么,嘉陵江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嘉陵江流经陕西省凤县境内之初,被叫作故道河、东河等。到这条河流快要离开凤县时,经过一个嘉陵谷,据此人们就命名为“嘉陵江”。
所以,嘉陵江的名字来源于陕西省凤县境内的嘉陵谷。
嘉陵江干流长约1100千米,全流域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

嘉陵江支流众多,水系整体上呈树枝状,涪江和渠江是两根最大的树枝。涪江又称遂河,发源于四川平武的雪宝顶,长约700千米。渠江也称潜水,发源于大巴山脉,至三汇镇以下始称渠江,长约720千米。
嘉陵江发源于秦岭西北麓(陕西宝鸡凤县西北大王山南侧东峪沟),称为东源,是嘉陵江正源。还有一个西源即西汉水,发源于秦岭西南麓(甘肃天水南平南川)。

嘉陵江穿行于秦岭、米仓山、摩天岭逶迤茫茫的山岭间,河谷深切,坡陡流急,一路携千百条涧溪,在广元昭化汇流白龙江,这一段是嘉陵江上游。
广元昭化的三国古城,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早在春秋时期,古蜀国的附属国苴国定都这里,修筑了葭萌关。战国时秦国修金牛道下巴蜀,就是从葭萌关入川的,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从广元昭化开始,嘉陵江可通航,是四川盆地重要的航道之一。
嘉陵江中游进入四川盆地,河曲发育,江面开阔,在川中丘陵穿行。
嘉陵江流经阆山一段,古称阆水。古阆中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嘉陵江围绕古城转了一个U形,阆中背山面水、坐北朝南、三面环水,誉为“嘉陵江第一江山”。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阆中是战国时期巴国的都城之一,东汉时巴西郡首府在阆中。三国时,刘备入益州后,派张飞镇守巴西(阆中),长达七年之久。刘备伐吴之战前,张飞就是在阆中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
张飞的战力超群,粗中有细,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不去冲锋陷阵,却镇守阆中如此之久,甚至有人怀疑张飞不为刘备所重视,被闲置了。实际上并非如此,阆中是战略要地,不容有失,必须交给信得过的人镇守才行。
从汉中入四川盆地,如果沿着嘉陵江南下,阆中就是必经之地。曹操拿下汉中后,派张郃从米仓道攻巴西郡。张郃深入嘉陵江支流渠江上的宕渠、蒙头、荡石(今渠县),遭遇猛张飞。结果张郃弃马缘山,仅十几人逃命回南郑。
在重庆西北部合川,嘉陵江先汇流渠江,再汇流涪江。从白龙江汇入点到渠江汇入点,是嘉陵江的中游。
南宋时期,四川重庆知府余玠为抗击蒙军入侵,筑城钓鱼山,屯兵积粮作为重庆屏障。合川众水之汇,凭高临深,甚为险要。钓鱼城位于合川城区嘉陵江南岸几公里处,夹在涪江、嘉陵江、渠江三条大河之间,是一座悬在三江夹岸中的城池,踞此城可居高临下俯三江之险。
蒙古攻宋的战略是先攻四川,断南宋之左臂。蒙古大汗蒙哥征服川西北大部州县后,亲自率军进至武胜,调兵遣将,囤积粮草,准备攻打钓鱼城。
1243 年至 1279 年的36年间,合州(合川)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的率领下,凭借钓鱼城天险,浴血奋战,历经大小战斗 200 余次。1259 年,蒙古军曾一度登上城头,战况激烈,大汗蒙哥在督师攻城时被炮石击中,伤重身亡。蒙古征蜀大军全线崩溃,迫使蒙古帝国从欧亚战场全面撤军。
蒙哥曾率部西征,扫荡欧罗巴,欧洲人惊恐地将蒙哥称为“上帝之鞭”,蒙哥死后,欧洲人称钓鱼城是上帝折鞭处!
嘉陵江切穿华蓥山南延3支脉后,形成风光奇丽的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之“小三峡”,于重庆朝天门汇入长江。
从渠江汇入嘉陵江到嘉陵江汇入长江,这段是嘉陵江下游。
初夏仲秋,嘉陵水绿,长江浊黄,两水尽兴相拥、相交、相融,撕咬翻卷,云雨嬉戏,然后合二为一奔向东海。
明朝时重庆有十七门,九开八闭,朝天门是十七门之首。朝天门是战国时秦灭巴国后所筑,为历代命官迎接天子圣旨的地方。朝天门是重庆的水上门户,扼黄金水道要冲,襟带两江,壁垒三面。江面客船货轮,铁驳木舟,鳞次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