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 林阳寺 福建香火最旺的十大寺庙 福建最灵验的寺庙排行


林阳寺是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岭头乡石牌村瑞峰之麓,故又称瑞峰林阳寺、林洋院、瑞峰林洋寺、瑞峰院。该寺法系为曹洞宗。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 开山祖师是志端禅师创寺。志端(891-969年),福州人。除志端禅师外,该寺著名方丈还有隐山、慧观、广贤等几位大师。
明朝初年,林阳寺废圮。明末谢肇浙过寺时赋诗一首,描述了它的荒凉景象:“丛林一片掩垂藤,败铁生衣石阙崩。夜雨孤村闻断磬,春畦隔水见归僧。山荒荆棘无邻近,岭隔桃枝少客登。寂寞茅茨余四壁,霜风时打佛前灯。”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时改称“林洋寺”。清光绪年间,鼓山涌泉寺高僧古月禅师来寺为方丈,发愿兴复此寺,分遣徒弟四出募化5年,足迹达于南洋,后按涌泉寺格局重建殿宇,将寺名改为“瑞峰林阳寺”。
明朝末年,大渊法师在这里重建佛堂。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又予以修复。迄现代,古月禅师弟子净缘、悟正等到南洋及北京募缘,重修殿宇,迎请《大藏经》,并在方丈室建塔,安奉古月大师灵骨。1930年,圆瑛法师任林阳寺住持。

寺院建筑群坐北朝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上林木葱郁,尚有数株千年古树;湖边绿草茵茵,碧水映着蓝天。整座建筑仿效涌泉寺,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体建筑。左右峙立钟鼓楼、祖师殿、伽蓝殿、报恩堂、西归堂、地藏王殿、禅堂、念佛堂、斋堂、香积厨、库房、寮房、方丈室、古月院、大悲楼等20多个殿堂,占地面积1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704平方米。
1981年,林阳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1985年,整个寺院都进行了重修。现在殿堂雄伟壮观,佛像庄严肃穆。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两侧有钟楼、鼓楼、禅堂、僧房等。
天王殿大门上横匾“林阳禅寺”4个大字,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于1981年巡视林阳寺时所书。大雄宝殿供奉3尊大佛,殿前横匾“大雄宝殿”为清末陈宝琛题写;殿内还有弘一法师书写的“证无上法”横匾,并保存着一口康熙五年(1666年)铸造的大铁钟。法堂位于寺的最高处,堂内藏有清雍正年间刻印的6大橱数千册佛经。钟楼内悬挂的一口要两人合抱的大铜钟,重600千克,铸于康熙年间。
地藏殿:天王殿西侧的地藏殿建于80年代后期,为混凝土结构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琉璃瓦面,木天花板,三向回廊,红柱绿廊,兼有中西建筑风格,可供游客留宿。殿内供奉的地藏王铜佛重650千克。寺的东侧还建有古月塔院,内有古月法师藏骨塔,并陈列法师的生平事迹及纪念物。
玉佛堂:天王殿东侧为90年代新建的玉佛堂,内供有自印尼空运而回的玉石卧佛。玉佛神态安详、端庄,雕刻精美,堪称寺内一宝。玉佛堂与天王殿之间为客堂,客堂正中挂有20世纪日本的一幅观世音绢画珍品,两旁柱子上挂着明宰相叶向高手书楹联:“安知住世君非佛,想是前身我亦僧”,书法挺秀,苍劲有力。
寺西有南朝陈永定四年(560)建造的一座石构单层圆形藏骨塔,塔身镌刻“隐山永定辛已四月小师行津等立”十四字楷书。此塔的发现,可将该地建寺的历史溯至公元560年。寺内现在共有佛塔三座,分别是“隐山塔”、“和尚塔”、“报恩塔”,其中塔内供奉佛舍利若干粒,另有碑刻三块,一块为兴寺刘壬泉功德碑,二块为玄碑,由福州市文物管理局保管。
寺前后还有海会塔、和尚塔、报亲塔、慧观塔等。距寺5千米的石牌村与江南竹村又有宋黄勉斋墓、朱熹讲学处和石牌庵等许多古迹,另有九峰、芙蓉、寿山诸胜景。群山环合,竹林松坞,风景颇佳,是游览观胜、拜佛诵经的理想场所。
林阳寺方丈广贤法师,福建车山人,17岁出家,读经传法、兴寺护法已届一甲子。广贤法师毕业于北京佛学院,师从慧定法师。广贤大和尚示寂后,由其高足修达法师继席。
福建有哪些寺庙?说起福建,人们就会想到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海上花圆城市的厦门,海上丝路泉州,海滨城市福州等福建热门城市景点。其实福建的佛像雕刻制作工艺也堪称世界之最。那么,你知道福建有哪些寺庙吗?福建著名的寺庙有哪些?本文盘点了福建十大著名寺庙,快来看看在福建拜佛去哪里最灵吧!
福建十大著名寺庙
1、厦门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南普陀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
2、妈祖庙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是历代航海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民间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1992年10月,湄洲岛被辟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还与妈祖的名字连在一起。 2006年05月25日,妈祖祖庙和祖庙的“妈祖祭典”分别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3、泉州大开元寺
福建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泉州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来还改名为兴教寺、龙兴寺,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开元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78000 平方米,全寺南北长200米,东西宽300米。泉州开元寺布局严谨,建筑宏伟,仅房舍就有500余间,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戒坛、藏经阁、水陆寺、檀越祠、准提禅林。泉州开元寺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
4、福州怡山西禅寺
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西郊怡山之麓,工业路西边南侧。古刹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相传南北朝时炼丹士王霸居此“炼丹成药,点石为丹”。每逢饥岁,便靠卖药卖金换米救济穷苦百姓。后来王霸“服药仙蜕”人们便在他的故居建寺。隋末废圯。唐咸通八年重建,定名为“清禅寺”,后改"延寿寺”、“怡山西禅长庆寺”俗称“西禅寺”。
涌泉寺为闽刹之冠,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寺院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占地约1.7公顷,前为香炉峰,后倚白云峰,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涌泉寺始建于783年,初名华严寺。传该地原系深潭,内有毒龙,为害居民,唐建中四年(783),郡从事裴胄请灵峤法师制伏,师于潭畔诵华严经,龙遂离去。众深感师之德,就潭址建寺,迎师住锡,帝敕赐“华严”之匾额,称为华严寺。唐武宗灭佛时,华严寺被毁。
6、晋江安海龙山寺
“龙山寺”位于晋江市安海镇镇北龙山之麓,故名龙山寺,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刹,系1983年国务院确定的142座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也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隋皇泰年间(618-619),初名普现寺,又名天竺寺,俗称观音殿。安海龙山寺是台湾四百多所龙山寺的祖庙。寺前有月池一洼,山门为石牌坊,上刻“天竺梵钟”四个大字。进了山门,但见寺的前墙上嵌一大石碑,刻“龙山宝地”。 两侧为钟鼓楼、正门廊前有石狮、石鼓各一对,门额悬“一片慈云”木匾。
7、漳州南山寺
南山寺在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南背靠丹霞山,北面向九龙江,面积4万平方米。据《龙溪县志·古迹》记载,它原名“报劬崇福禅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为漳州八大名胜之一,是闻名海内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佛教大寺院。国务院于1983年4月9日把南山寺列为全国142座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国务院于1983年4月9日把南山寺列为全国142座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
8、龙岩莲花山莲山寺
莲山寺位于福建龙岩市区319国道和福三线省道交接处之莲花山西麓。创建于宋朝,法脉属曹洞宗。《龙岩州志》载,此处怪石“有若莲瓣》,故名“莲山招提”。寺内供养观世音菩萨,香客如云,屡现灵异,清朝龙岩知县王有容礼大士有验,即捐金置香灯田,并立碑记其事,此碑至今矗立于寺前。据清乾隆《龙岩州志》载:"在怪石丛中有若莲瓣",故名"莲山招提"。"建观音堂,屡现灵异,祈祷皆应",相传有"仙人丹灶"遗迹。登寺举目"俯视平畴、烟树如织,龙门前拱,虎岭东环,森然左右;恍如舍利者,则紫金、九侯也"。
9、泉州崇福寺
泉州崇福寺位于鲤城区崇福路,初名千佛庵,后改名崇胜寺、洪钟寺、崇福寺,与开元寺、承天寺并称为泉州三大丛林,1982年被福建省政府定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崇福寺是泉州少林寺废后传授少林武功的又一寺院。重修后大雄宝殿的风格保持明代规制,有应庚塔、千人鼎、大洪钟崇福寺“镇山三宝”。大洪钟,铸于明初,声音宏亮,“崇福晚钟”为泉州八景之一。崇福寺坐西向东,方圆约15亩,现存大殿及后殿,系清末重修,重修后大雄宝殿的风格保持明代规制。
10、福州瑞峰林阳寺
林阳寺又称林阳禅寺,在福州市晋安区北峰山区寿山乡,距市中心19公里。寺在瑞峰之麓,据宋《三山志》记载,后唐长兴二年(931年)置,名林洋院。明《闽都记》称为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创建。明初废,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改为寺,后又废。现存寺院为清光绪间(1875-1908)鼓山涌泉寺住持古月禅师募资重建,称林阳寺。整组建筑群大体仿效鼓山涌泉寺,亦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中轴主体建筑,左右峙立钟鼓两楼。旁村禅堂、僧室、客厅等规模雄伟,当时福州五大禅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