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样本 蓝色之城VS红色之城,摩洛哥的两座魅力旅游城市

到2020年,摩洛哥电力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将达到42%,多年来靠进口能源满足国内需求的摩洛哥已在计划向欧盟出口电力。

摩洛哥,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样本

吕忠/文

对于很多国人来说,摩洛哥是个陌生的国家,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才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且,很多人知道摩洛哥更多是因为它的第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和那部好莱坞同名电影(有趣的是《卡萨布兰卡》这部电影不是在摩洛哥,而是在美国好莱坞拍摄完成的)。但就是这么一个北非小国,近年来却吸引了全球能源人的眼光。

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进生”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摩洛哥走在了非洲甚至全球的前列。虽然摩洛哥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人均GDP只有3000多美元,年人均碳排放量只有3吨,不到工业化国家的四分之一。

但摩洛哥依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国家自主贡献”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按照该计划,到2030年摩洛哥将无条件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较“常规模式”(Business As Usual)下降17%;在发达国家根据《巴黎协定》提供的援助到位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将目标提高到32%。

在“德国观察”组织公布的《气候变化表现指数》(The 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Result)系列报告中,摩洛哥一直表现优异,排名逐年上升,2017年位列第五位,是唯一表现等级为“好”的非欧盟国家。该组织从2013年起,每年对全球主要碳排放经济体在控制气候变化方面所做努力进行评估和排名,并将评估结果分为很好、好、中等、差、很差五个档次,目前没有国家达到“很好”标准。

“逼出来”的能源转型

摩洛哥是北非地区少数没有丰富的化石燃料资源的国家,但多年来摩洛哥的能源消费却一直以化石燃料为主,能源对外依赖度高达90%。2008年摩洛哥的能源消费中,石油占了65.2%,煤炭占18.2%,天然气占2.9%,而这些几乎全部来自进口;此外,从西班牙进口的电力也占全国能源消费的2.26%;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主要是分散利用的生物质能,以及极少数的水电和地热能等,占比总共不到12%。

从2004年到2013年,摩洛哥的能源消费增长了将近60%。随之而来的则是不断攀升的能源进口费用和碳排放。2013年,摩洛哥的能源进口花费达1025亿迪拉姆(摩洛哥货币),约占全国进口总额的27%,较2002年(191亿迪拉姆)增加了约440%。高比例的化石能源消费导致碳排放不断增加,居高不下的对外依赖度引发了对能源安全的担忧,而巨大的能源进口成本则成了贸易平衡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摩洛哥一直对国内能源价格进行大量的补贴,目前仍未完全取消)。

为扭转这一局面,摩洛哥在2009年发布(2015/2016年更新)了一项能源转型政策—— 《国家能源战略》(National Energy Strategy),旨在加快绿色能源的发展步伐和提高能效,打破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根据这项政策,到2020年摩洛哥电力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将达到42%,其中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的装机均将达到2000MW;到2030年,电力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将进一步达到52%。

摩洛哥,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样本

若成功实现这一计划,不但可使摩洛哥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处于世界的先进水平,也将有效降低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目前,摩洛哥的能源转型计划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5年,摩洛哥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已达34%(总装机8160MW),其中水电占22%(1770MW),风电占10%(798MW),太阳能占2%(180MW)。特别是近年来摩洛哥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和广阔前景,让世界对这个北非小国充满了期待。

沙漠上“种太阳”

都说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对摩洛哥来说,虽然没有化石燃料资源这扇门,但却有一扇上帝留下的窗:异常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在太阳能方面,地处撒哈拉沙漠边缘的摩洛哥,每年的日照时间高达3000小时-3600小时,发电潜力高达2600千瓦时/平方米·年,是欧洲国家的两倍;在风能方面,摩洛哥拥有长达1700公里的海岸线,另外还有广阔的沙漠地带,据估计风电可开发潜力达2.5万MW。对于一个只有3000多万人口的国家来说,这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馈赠,这也成了摩洛哥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资本”。

2009年,摩洛哥发布了“摩洛哥太阳能计划”(Moroccan Solar Plan),正式开启了开发太阳能宝藏的步伐。摩洛哥专门设立了一家由摩洛哥政府、国家水利电力局、哈桑二世经济社会发展基金和能源投资公司(各占25%股份)组成的公私合营机构——摩洛哥太阳能管理署(Moroccan Agency for Solar Energy),专门负责国内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具体通过一个名为“Noor”(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为“光”)的系列项目实施。

在克服了资金、技术、施工等层层障碍后,摩洛哥第一个太阳能电站Noor Ouarzazat一期项目于2016年2月在拥有“沙漠之门”之称的南部城市Ouarzazate并网发电,默罕默德国王亲自参加了并网仪式。Ouarzazate地区每年约有330天的日子都是晴空万里,是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理想选择。

Noor Ouarzazate项目共有四期,总容量580MW,采用了光热和光伏等不同太阳能发电技术,其中一期(160MW)、二期(200MW)采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三期(150MW)采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四(80MW)则采用光伏发电技术。目前,一期至三期工程已经投产,四期也已于2017年4月正式动工。四期工程全部投产后,可以为130万人提供电力,每年减少CO2排放80万吨。

迄今为止,Noor Ouarzazat项目已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和成功经验: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综合体项目;一期至三期项目采用了西班牙SENER公司先进的光热发电技术,分别配备3小时、7小时和8小时的熔盐储能装置,可以在夜间日落后发电,弥补常规太阳能发电没有光照就无法进行的缺陷;与德国复兴开发银行(KfW)、欧盟以及法国开发署(AFD)等机构合作,获取资金支持;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投资方合作开发,既引进利用了最为先进的技术,还实现了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这些不仅体现了摩洛哥优异的太阳能资源,也说明摩洛哥为开发太阳能资源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后续开发积累了有益经验,也为其他北非国家起了示范作用。

除此Noor Ouarzazate项目之外,摩洛哥还有Noor Tafilalet(75MW)、Noor Atlas(200MW)、Noor Argana(200MW)等多个太阳能发电项目在推进中。在风电方面,摩洛哥发布了为期十年、总投资315亿迪拉姆的“摩洛哥风电项目”(Moroccan Integrated Wind Program),统筹推进1720MW的风力发电工程。2014年底投产的Tarfaya风电场(300MW)是非洲最大的风电场。

多年来为缓解国内的电力缺口,摩洛哥大量从西班牙和阿尔及利亚进口电力,2014年净进口量达75.99亿千瓦时(其中从西班牙进口58.34亿千瓦时,阿尔及利亚进口17.65亿千瓦时)。现在通过开发可再生能源,摩洛哥不但有望在未来满足国内的电力需求,甚至在计划向欧盟出口电力。人们可以开始期待,将来欧洲有可能用上来自非洲的绿色电力。

结语

摩洛哥的能源转型虽然成绩斐然,但现在说成功还为时尚早,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也有待解决:比如说政府部门职责不清、能效改革进展缓慢、大量新能源并网难题、在争议领土地区(主要指西撒哈拉地区)建设电站带来的国际影响、沙漠地区建设电站“与民争水”现象,以及如何更好惠及当地百姓等问题。但是,作为一个相对落后的非洲地区发展中国家,能有如此勇气和魄力推进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发展,在应对气候变化有可能“开倒车”的今天,难能可贵,也显得格外耀眼。

(作者为国际能源署专家,编辑:马克)

(本文首刊于2017年6月26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有特色的地方总是很吸引人,尤其是将某种元素做到极致。它们简单、纯粹、直击心灵……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旅游业发达,在非洲地区属于发展非常不错的地方。这里消费低廉、有风格建筑、有民族特色、有文化底蕴、有海滩、有沙漠,生活方式悠闲自在。摩洛哥距离欧洲很近,受到了很多欧洲人的欢迎,素有“欧洲后花园”之称。近些年,摩洛哥凭借自身魅力,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虽然路途遥远,但还是吸引了不少人前去体验观光、休闲度假。

蓝色之城VS红色之城,摩洛哥的两座魅力旅游城市

上:舍夫沙万、下:马拉喀什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摩洛哥的两座魅力城市,分别是“蓝色之城”舍夫沙万“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蓝色之城·舍夫沙万

蓝色之城VS红色之城,摩洛哥的两座魅力旅游城市

纵观世界各地,蓝色主题小镇其实有不少,但舍夫沙万是个人最喜欢的一个。它比焦特布尔更加精致,比西迪布撒以德更加彻底,比圣托里尼更加充满生活气息。

蓝色之城VS红色之城,摩洛哥的两座魅力旅游城市

舍夫沙万隐藏于大山之中,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5世纪中期,这里就有人居住,后来渐渐发展成为了一座城镇。当地的人们不习惯与外界交流,保持了几百年的与世隔绝的状态。直到近现代,这里才渐渐被人们发现,凭借着独特的蓝色建筑风格而一举成名,现在已是一处著名的特色旅游地。

从照片可以看得出来,舍夫沙万真的很“蓝”。究其原因,有着多种说法。有人说是为了驱赶蚊虫,有人说是这里的先人对水的渴求而崇拜蓝色,还有人说是因为曾经有大量犹太人来此避难,他们认为“上帝住在蓝色的天空之城”。不管之前的原因如何,现今旅游业的火爆,将促使着人们将蓝色一直延续下去。

舍夫沙万小镇的规模不大,建筑物盖得非常密集,形成了许多错综复杂的小路。这里的墙壁、台阶、大门、窗户,很多地方都被刷涂成了不同深浅的蓝色,并且保持着比较自然、随性的风格。有局部刷涂的地方,有斑驳脱落的地方,也有颜料流淌的地方,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而不是刻意为之。

穿梭在小镇之内,你会发现这里的人们很懂得生活,把许多地方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充满细节,每一个拐角,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小惊喜,随手一拍、尽是美景。

舍夫沙万非常适合慢慢的、无目的地闲逛。它幽静淳朴、清新自然、神秘又浪漫,来一次舍夫沙万,或许你会忘记烦恼,或许你会爱上这一抹蓝色。

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西南部,它的历史更为悠久,曾经两次成为摩洛哥王朝的首都。现在也一直被称为摩洛哥的“南方首都”,这里是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贸易中心、摩洛哥最受欢迎的旅游地之一。

与舍夫沙万不同的是,马拉喀什是一座大城市,它的新城区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而所谓的“红色之城”,主要指的是老城区,并且这里已经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马拉喀什这个名字在阿拉伯语里便是“红颜色”的意思,这里的建筑物并不是刻意刷涂的红色,而是由于当地的岩石和土壤富含铁元素。所以,它呈现出来的并不是很鲜艳的红色,而是陶土般的、自然的褐红色。

马拉喀什景点众多、热闹非凡,体验更加的丰富,随处可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各式各样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另外,这里的民间文化艺术氛围极其浓厚,经常会举行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活动。

满眼的红色建筑物给人以祥和温暖、热情洋溢的感觉,如果喜欢清静,也可以深入巷子的内部。漫步其中,仿佛回到了过去,每一面墙壁,似乎都在讲述着这里曾经繁华又厚重的历史。每当夕阳西下,整座城市在一片红晕的笼罩之下,更是魅力无穷。

结语:舍夫沙万与马拉喀什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所在,给人们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但可玩性都很高,适合深度体验,绝对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并且不会让人失望。

本文由筑造奇迹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