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卡西古典吉他教程》学习方法一 乌兹别克斯坦卡拉卡尔帕克人的起源:历史和事实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兴起吉他热,当时学习吉他的条件比较差,全国有上千万的吉他爱好者,却基本上是小白。当时《乐器》杂志推出了台湾版本的《卡尔卡西古典吉他教程》增刊,从而使这部教程风靡全国。
由于我国当时的音乐教育比较差,不用说认识五线谱,能认识简谱的也算是千里挑一了,所以当时《卡尔卡西古典吉他教程》在我国虽说爱好吉他的很多人购买,后面却基本上是束之高阁,不了了之。
《卡尔卡西古典吉他教程》其实就是一本曲集教程,通过大量的练习曲来提高双手的能力,它的缺点就是文字解说很少,自学者如果不通过基本乐理关、五线谱的视唱关、基本上是无从下手。大家在学习前一定要细读和理解开篇的乐理知识和基本演奏常识,在此基础上可以学习李重光先生编著的《基本乐理》,以提高自己的乐理能力,为后面的提高打下基础。
作为该国西部乌兹别克斯坦的一部分,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的首都位于努库斯市。卡拉卡尔帕基亚占乌兹别克斯坦35%的领土,是五十万卡拉卡尔帕克族人的居住地。

来自开源。
除了主要分布区外,卡拉卡尔帕克人还生活在希瓦绿洲和费尔干纳河谷的领土上。卡拉卡尔帕克人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在咸海沿岸和阿姆河三角洲进行灌溉农业、放牧和捕鱼。
- 卡拉卡尔帕克的语言和人类学
卡拉卡尔帕克语属于突厥语系基普恰克-诺盖语系。在古代,卡拉卡尔帕克人戴着高毡锥形帽“kalpak-takyya”(黑帽)。久而久之,族群的绰号就变成了族群的名称。

来自开源。
在卡拉卡尔帕克人群中,可以追踪到高加索人和蒙古人种人类学特征的混合。卡拉卡尔帕克人的蒙古人种比乌兹别克人更明显,但不如哈萨克人。
- 卡拉卡尔帕克的祖先
迄今为止,与许多中亚土耳其人一样,卡拉卡尔帕克民族保留了部落划分。卡拉卡尔帕克人的祖先包括佩切涅格人、奥古兹人、钦察人、吉尔吉斯人、哈萨克人、土库曼人和乌兹别克人。
在最近的过去,卡拉卡尔帕克斯坦的领土被划分为两个部落联盟的土地:阿瑞斯人住在阿姆河右岸,昆格拉特人住在左岸。Arys 联盟包括十二个以上的部落和一百个氏族。

来自开源。
关于卡拉卡尔帕克人的起源有几个假设:与突厥黑头巾的种族血缘关系,与佩切涅格人的最密切关系,或来自 Kypchak 部落。
一些现代卡拉卡尔帕克人与主要的卡拉卡尔帕克氏族没有直接关系,是突厥希瓦汗国被俘虏的伊朗人的后裔。此外,一些卡拉卡尔帕克人与蒙古人有关。例如,Mangyts 和 Kungrats 的 Karakalpak 部落的代表是突厥化的蒙古人的后裔。
- 卡拉卡尔帕克的民族历史
根据各种消息来源,自 16 世纪末以来,卡拉卡尔帕克人就作为一个民族存在。根据流行的说法,卡拉卡尔帕克民族形成的开始与 1556 年后阿尔图尔部落与诺盖部落的分离有关。
来自开源。
17 世纪初,诺盖人被卡尔梅克人击败,后者占领了伏尔加河下游和乌拉尔地区。在被卡尔梅克部落打败后,现代卡拉卡尔帕克人的祖先迁移到锡尔河沿岸的咸海地区。直到 18 世纪下半叶,卡拉卡尔帕克人一直由西伯利亚汗库楚姆的后裔之一的王朝统治。
18 世纪中叶,大部分卡拉卡尔帕克人迁移到扎那河沿岸的锡尔河三角洲。到 18 世纪末,卡拉卡尔帕克人迁移到希瓦属地和阿穆达里亚三角洲。
1924年,在苏联建立了卡拉卡尔帕克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区的行政领土结构。1936 年,Kara-Kalpak ASSR 从 RSFSR 转移到乌兹别克 SSR。
- 基因研究
根据遗传学研究,卡拉卡尔帕克人群中很常见单倍群:C3 (26%)、O3a2c1 (14%)、J2 (12%)、N1c1 (8%)、R1b1a2 (8%)、Q1a (6%)、R1a1a (4%)、R2 (4%)、G2a (1%) I2a (1%)。单倍群 C 的存在与 13 世纪蒙古人征服中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