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黑白两道都拜关二爷,他和这个男人的故事说明了一切 忻州古城关帝庙 |“三教合流”的历史见证

经常看香港警匪片的朋友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黑社会每每拿刀出去砍人,都要对着屋里面的关公像鞠几个躬,因为关二爷忠义,对朋友讲义气;香港警察要出去逮罪犯的时候也要拜关公,因为关二爷不近女色,金钱买不动,是廉政公署的形象代言人。竟然双方都要拜关公,说明关公身上的优点大的不得了,那么是谁造就了关羽武圣人的形象,很多人认为是刘备,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曹操。

为什么黑白两道都拜关二爷,他和这个男人的故事说明了一切

关羽和曹操的交情要从曹操发兵剿徐州开始,当时刘备寡不敌众,一番混战之后刘备兵败投到了袁绍的门下,张飞也不知逃到哪个深山老林里去了,关羽带着两个嫂嫂逃不掉被曹军团团围住,当时曹操就让张辽来劝降关羽,关羽表示要投降可以,但是有三个约定,第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第二必须要善待两位嫂夫人;第三就是一旦知道兄长下落无论天涯海角也要与之相会,最后一个条件简直就是霸王条款,曹操当时心里也犯嘀咕,但是一咬牙全答应了。

为什么黑白两道都拜关二爷,他和这个男人的故事说明了一切

曹操原本的想法是想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化关羽,自从关羽投降了曹操之后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赠金,下马赠银,所有的好事情都依着关羽来,连赤兔马自己没舍得骑送给关羽了。当然这里也不否定曹操有作秀的成分,曹操的这桩生意是稳赚不赔,关羽真的投降了固然好,如果关羽还是去寻找他的故主了,那也不亏,因为关羽的名气大,曹操想让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是怎么对待一个降将的,好让天下的有志之士望风而投,这也是曹操求贤若渴的一种表现。

为什么黑白两道都拜关二爷,他和这个男人的故事说明了一切

但是就算是这样关羽还是日夜思念着兄长,天天打听自己哥哥的下落,终于有一天关羽知道了自己的兄长在袁绍那里,便向曹操辞行,走的时候关羽把所有的赏赐都留下来了,带着两位嫂嫂去寻找哥哥,这就是有名的“封金挂印”,当时曹操说了这么一句话:“财富不能动其心,爵禄不能改其志,生死不能阻其行,这样的人别说我曹操了,天奈其何。

从曹操和关羽的这一段故事起,就奠定了关羽忠义的形象,要不是曹操攻打徐州把关羽给困住了,逼的关羽投降,然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正是在曹操的种种压力之下,关羽才留下了千古英雄的美名。关羽连刘备的生死都尚不知晓的情况下,拒绝了曹操的各种诱惑,坚持要去寻找自己的哥哥,因为关羽生于天地之间,素以忠义为本,所以他才会赢得这么一大批的粉丝。


护国寺:“三教合流”的历史见证



忻州古城 五台山下



忻州古城又名“秀容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古老、民俗独特、民风淳厚。忻州古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距今约有1800多年的历史。在这历史长卷的沧海桑田下,忻州人民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特征,文物古庙众多,规模宏大。


现如今,忻州古城内仍留存下来的“一庙三院”便是忻州历史文化的缩影,是历史最好的见证。




忻州古城关帝庙 |“三教合流”的历史见证

01

历史悠久

人民寄托美好期许



全国各地有许多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修建的寺庙。因此关帝庙已经成为中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羽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一方水土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


忻州古城关帝庙 |“三教合流”的历史见证


俗话说“五千年文化看山西”,始修于唐初贞观年间的忻州老城关帝庙便是山西历史变迁最好的见证。忻州老城关帝庙分别于明清时期重修和改建,于1999年再次重修,现存为明清建筑。关帝庙坐北朝南,东西长75米,南北宽30米。


忻州古城关帝庙 |“三教合流”的历史见证


旧时关帝庙为晋北规模较大的单一供奉关羽的庙堂。昔日朝拜者,慕其卷文而往来不绝,摩肩接踵,名声远震,为重要的市政文物保护单位。


02

见证历史

佛道思维碰撞


在明清时期,佛、道、儒三教合流,思想融会贯通,关帝庙便是这一现象最好的见证。在关帝庙的庙门上,关帝庙与护国寺两块牌匾前后悬挂,佛教、道教的思想在这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座武庙在历史的更替中逐渐演变成了佛寺。(下文称“护国寺”。)


建筑师梁思成曾说过:“无论东方、西方,再没有一个民族对中轴对称线如此钟爱与恪守。”对称之美,透露着中国人对圆满美好的祝愿和期许。护国寺便沿袭了这种对称之美,沿着一条中轴线,均衡有致的分布着戏台、山门、伽蓝殿、大雄宝殿和华严殿等建筑,两侧分别有东西配殿和钟鼓楼。





在最南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前有抱厦高大戏台与山门隔巷相对。戏台的两侧筑有外八字屏墙,墙体居中有凸起的正圆形蟠龙琉璃雕塑,可与介休张壁古堡琉璃蟠龙媲美。从外面看,护国寺戏台的前台和后台是两座独立的建筑,台内却整体连贯、浑然一体,此独特的结构在民间被称为“秀女怀胎”或“怀中抱月”。



山门面阔三间门楼两侧分列“钦德门”和“仰义门”,门外是高高耸立的夹石基座木质旗杆。


护家国安邦

佑天下太平



走进山门,是三殿的第一殿——伽蓝殿。旧时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狰狞,又称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伽蓝殿也不例外。伽蓝殿主供关公,以刚正不阿的个性出名,后代民间将之信奉为神,称为“伽蓝菩萨”。在伽蓝菩萨背后,伽蓝殿还供奉着韦驮菩萨。伽蓝菩萨和韦驮菩萨并称为中国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因此伽蓝殿也称为“护法殿”。




正殿名曰大雄宝殿,供奉着佛教中的“三世佛”,也称“三宝佛”,即三个佛世界的佛。在大雄宝殿中间的是主管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其左边为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边为主管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所以我们亦称其为“横三世佛”。





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辅佐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密宗严大日如来),故“释迦三尊”又被称为“华严三圣”。在护国寺的后殿,奉着的即为“华严三圣”,因此也称之为华严殿。在华严三圣的圣象中,文殊菩萨手执如意,坐骑青狮,表示智慧勇猛;普贤菩萨手执莲花,坐骑六牙白象,象征愿行广大,功德圆满。



走在历史古建里,于一缕幽光中,细细品味关帝庙彩塑金像,慨叹建筑之巧夺天工。一尊尊神像在默默幽光中,庄严法相,穿透时光,直达人心。护国寺外人来人往,护国寺内清净肃穆。伴着晨钟暮鼓的悠然,仿佛置身在历史中,一眼千年,看到了古往今来和世事变迁......


来源:山西忻州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