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唯一诸葛亮与刘备的合祀祠庙,成都武侯祠游览攻略 杜甫草堂•千古传承的诗圣情怀

成都武侯祠这个景点很多人都是抱着走马观花的心态去的,我也是如此。
但当我深入游览后,觉得这是一次徜徉在三国历史文化中的绝佳体验,是历史与现代的交错碰撞。
如果以前只能在影视剧中看主角穿越时空,那成都武侯祠就是让我的身心都迷失在了历史文化中。
景区介绍
成都武侯祠,又名汉昭烈庙,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 AAAA 级景区。
以下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成都武侯祠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以及锦里百度百科
概括一下就是,刘备不仅活着的时候和诸葛亮一起搞事业,死后俩人也凑一块让人供奉。
后人将供奉他俩的这个祠堂做成了一个三国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左右两块地搞了联合营销,左边是号称三国商业街的锦里,右边是搞民俗活动的文化体验区。
所以想要了解三国文化、体验三国文化、感受三国文化,成都武侯祠,是你必去之地。
景区基本信息
景区位置
成都武侯祠景区蜗居于成都市中心西南角,毗邻成都体育学院,对望西南民族大学。
距离宽窄巷子和天府广场不到 2km,可以说是坐拥市中心西边黄金地段。

交通
乘地铁
景区在市中心,交通方便,靠近地铁 3 号线,高升桥站。
地铁 D 口出来,往东大约 800m 即到景区正门口。
乘公交
也可以选择“成都景区直通车”的大巴前往,任何景点都能找到,非常方便。
更方便的办法:在直通车公众号上购买武侯祠景区门票,直接包送达(单程免费)。

直通车门票购买页面
骑车
由于成都市区不大,骑车出行也是不错的选择。
成都最繁华的一环路大概就是一个 3km 半径的圆,并且成都所有道路都有自行车道,共享单车随处可见。一环路内,一般骑车 10~20 分钟就能达到。
打车
成都出租车不贵,起步价 8 元,就是武侯祠附近道路拥挤,容易堵车,停车也不便,所以并不建议。
开放时间
武侯祠不仅白天适宜观赏,晚上也别有风味,所以开放时间在夏季略有延长。
游览时间
收费部分面积不大,但院落较多,所以需耗些时间。此处游览时间不包含文化体验区和锦里,仅限于收费区域。
正常游览:3 小时左右
对历史文化不感兴趣的:1.5~2 小时
景区内可供休息的长椅较多,即使是体力不济者也不用担心。
购票
支付方式
购票只有两种方式:
- 现场购票——只收现金,不可手机支付
- 网络平台——景区直通车、各种旅游app等
另外这边也可以买杜甫草堂的门票,买门票,赠送去草堂的车票。草堂车票 50 元/人。
售票点
不是只有大门口那个人超多的地方卖票,武侯祠的三个出口旁都有售票点,人少不排队。
如果你是从武侯祠停车场方向过来,你就从停车场旁边那哥们买票进入即可。
票价
- 全价:50 元/人
- 半价:25 元/人
- 年票:100 元/人/年
- 其他优惠政策请详询成都武侯祠官网/公众号
我个人感觉单单两三个小时无法看透武侯祠,我自己总共去了两次,所以对历史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建议买张 100 元不限次数的年票。
里面还经常会安排一些展览,个人认为比较划算。
游览准备
为了更好的游览,你还需要做一些准备
关注成都武侯祠公众号
关注武侯祠公众号主要有两个作用,获取语音讲解,以及查看展览信息。
语音讲解
不用花钱请导游,有手机就能徜徉在历史的海洋里,只要关注武侯祠公众号,进入语音讲解模块即可收听。
景区内还有无线网,所以不用担心流量问题。
语音讲解声情并茂,以声音传达出了三国英雄的盖世豪情和对诸葛亮的无限追思,走在路上就好听起来了,这样到了武侯祠,置身于三国历史建筑中,才能更加感同身受。
关注公众号后,在右下角找“文创及服务”—“语音导览”
展览信息获取
武侯祠除了是三国文化历史博物馆,还是一个活跃的展览机构,经常会举办一些展览,事先查看展览信息,能让你更充分的利用门票金额。
我去时是一个叫“咫尺之镜”的馆藏扇面展览,布置精美,体验挺不错的。
行李寄存
在武侯祠正门外的游客中心有行李寄存处,有大、中、小号箱子之分。
我用的是小号箱,能放一个鼓鼓囊囊的双肩包,两小时 5 元,超过好像是 2 元/小时(超额费用记不清了)。
驱蚊止痒
武侯祠四面环水,所以蚊子非常多。
我四月中旬去的,温度在 20° 朝下,但是也挡住蚊子对我的喜爱,回来满手都是包。╮(╯▽╰)╭
行程安排
我第一次去武侯祠是做了一个双目的的计划,早上武侯祠,下午熊猫基地,晚上回来逛锦里。
当时看来还不错,不过还能再优化一下。
根据我上一篇文章的熊猫基地攻略,看熊猫最佳时间是早上,所以如果我下次再去,会把熊猫基地排在早上。逛完熊猫基地后,直接乘车回到武侯祠开始文化之旅,逛到六点关门,正好到隔壁锦里小吃街解决晚饭。
重点游览
按照进门之后的顺序,主要观赏五个部分。
门口的唐碑、明碑,二门后面的文臣武将廊,武侯祠,惠陵,以及三国文化陈列室。
当时(到2019/5/9)还有一个临展——咫尺之镜扇面展
此地图可在成都武侯祠官网查看
唐碑
进了“汉昭烈庙”大门,左右两边是“明碑”和“唐碑”,以右手边“唐碑”最厉害,因诸葛亮的功绩、裴度的文章、蔡公绰的书法,被成为三绝碑。
不过我看不出来到底哪里厉害,就是碑特别高大,有一个好像有 3m 高,上面的字比较好看。时代变迁,斗转星移,这些碑文竟然还清晰可辨,佩服。
并且发现古人写字也并不都是像毛笔字贴一样,有张牙舞爪占满整个格子的,也有谨小慎微间距极大的。
这不就是现在说的公众号文章排版吗?
文臣武将廊
这里就是蜀国各位厉害的、威名的、壮烈的文臣武将的雕塑,共有47尊,是清康熙至道光年间的泥彩绘像。
你可以一边观赏塑像,一边听语音讲解里面的介绍。文臣廊是庞统为首,武将廊是赵云为首。
黄忠的脸超白的
而二门的左右两边是岳飞手书的《出师表》石刻,字迹相当刚劲有力。
汉昭烈庙
供奉的是刘备一家,中间是刘备,刘备左边是孙子,而右边是空的。
估计是刘禅将江山拱手相让,为后世所不容。
武侯祠
从汉昭烈庙的刘备像后面出来,就是供奉诸葛亮的武侯祠了。
祠堂里是诸葛亮和他两个为国捐躯儿子的塑像,怎么说呢,只能用可惜二字了。
惠陵
我去的时候三义庙似乎在维修,所以就直接左转去惠陵,看刘备墓了。
是一个圆形的,垒得快一人高的小山丘。
之后沿着路会经过著名的“红墙夹道”,就是下图的样子。
图片来自成都武侯祠公众号文章
三国文化陈列室
这里陈列了一些国内出土的,涉及到三国文化的历史文物。
陈列室分左右两边,一边陈列了三国时期文物,如打仗的兵器,陪葬的陶俑,彩绘,农耕生活等。
另外一边介绍了三国时期,尤其是蜀国的地理历史遗迹,如赵子龙的墓,孟获城等。还有国内其他地方的武侯祠。
咫尺之境展览
意料之外的小展览,以外的好看。
将扇面文化和诗山水、飞禽走兽联系了起来。
一首首诗词,一幅幅水墨画,再假上展柜中精美的扇面,让人仿佛置身古代,微风拂来,听到花开的声音。
最后
虽然武侯祠不大,但是通过里面的历史遗迹,语音讲解,让我也好似亲身经历了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时期,有为英雄们的感慨,亦有闺阁之中的无奈。
回身而望,是将近三百年的时空穿越,是金戈铁马的厮杀声,是大乔小乔的空闺怨。
他们渐渐的去了,淡了,但在这里,他们的故事还在一遍遍被后人传颂着。
【你可能还想看】
到成都怎能不看圆滚滚,成都熊猫基地游览攻略(速速收藏)

不只是文学圣地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
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杜甫•《草堂》
▲ 局部欣赏
杜甫草堂,这几乎成了外地人来成都必去的打卡地。甚至有人千里而来,第一站便直奔这里。究竟是怎样的魅力,让这一处茅庐吸引着八方游人,或许千言万语凝成一句,也不过两个厚重的字——杜甫。
杜甫草堂是成都人文集大成之处,这几乎毫无异议。所有来此的人,无不抱着一颗虔诚之心,前来景仰这位伟大的诗人。这种虔诚也成为了杜甫草堂人文精神的外在体现。
杜甫一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却唯独在成都浣花溪这一片区域内留下一方草堂,享誉千古,这并非偶然。
在成都的那几年,几乎是杜甫一生中最为舒适的时光,因此成都草堂是杜甫的精神寄托,无论行过多少地方,看过多少山河风景,最终心归此处。也缘此故,成都杜甫草堂也是所有纪念杜甫的地方中最为知名的一处。
在杜甫草堂之中,不仅流传着杜甫忧国忧民的仁心,由数十位书法家、篆刻家手书的草堂千诗碑,也以传统的艺术形式让草堂的文化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除此之外,杜甫草堂中的楹联也是其厚重文化的载体。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当代·朱德
在草堂的诗史堂外有一副五字联,为: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1957年,朱德元帅到四川视察,他来到杜甫草堂参观时,留下了这幅对联。仅仅十个字,却将草堂的历史地位精炼地概括出来了。这千秋二字有着许多重意义,千秋可以是时间的长度,也可以是历史的厚重,而杜诗一直都有着“诗史”之称,因此杜甫与千秋二字几乎完美契合,这十个字也体现了朱德对草堂的喜爱和对诗圣的崇敬。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清·顾复初
从杜甫草堂的南大门进入,有一副远近闻名的楹联: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异代不同时”,这是杜甫在出川之后凭吊宋玉所写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中的一首。“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感慨自己同这位楚国才子一样,怀才不遇,看着江山疮痍,却无能为力。二人虽然相隔千年,不同时代,却有着相同的心境。对联中“龙蟠虎卧”同样是说怀才不遇的人。下联中的“流寓”说的是杜甫流落天涯,漂泊蜀中,先生自然就是杜甫了。
这一副对联是四川名人顾复初所撰,当年的顾复初仍是怀才不遇,满怀愤懑来到四川,他来到杜甫草堂,留下了这副名联,既是对杜甫的崇敬与同情,也是对自身境遇的一种感叹,合为千古知音之句。但这幅对联并非也就一味消沉。在下联之中,顾复初荡开一笔,用“长留天地,月白风清”八个字将草堂的隽永之息深深铭刻在文字之中。这八个字虽然不至于磅礴大气,但却也有一种亘古不绝的志气和博大的胸怀,它的知名也在于这八个字中所含的浩然之气。
这副对联现为于立群补书,郭沫若题跋。郭沫若一直对成都杜甫草堂心怀敬意,因为顾复初联原联损毁,因此特意从北京选择了木板,让夫人于立群补书,自己题了长跋。而在草堂中另一处也悬挂着这副对联,是由现代人邵章补书,向楚题跋。一处名胜同时悬挂两副相同的对联,而这副对联还由不同的名家题跋,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
莫言地辟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
————清·王闿运
在草堂的工部祠外,挂着一副长联:
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 开得宋贤两派;
莫言地辟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
这副对联为号称“成都历史上第二个文翁”的王闿运所撰,1963年老舍补书,可谓分量极重了。
1884年, 四川总督丁宝桢开启了新一轮的草堂重修工程,这一年,在工部祠中增设了黄庭坚和陆游的神龛,配飨杜甫。时任尊经书院院长的王闿运前来参观后,留下了这副名联。
这副联中,自诩诗成风雨惊,其实本是杜甫歌颂李白的句子“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王闿运化用这句来赞颂杜甫,实在奇妙。“硬语”是相对于六朝时期以来的浮艳文风而言的。而宋贤两派指的就是黄庭坚开创的江西诗派以及以陆游为首的剑南诗派。黄庭坚和陆游都受到杜诗很大的影响。在成都,凡是杜甫去过的地方,几乎都有陆游的诗,可见一斑。
而下联中的“吴郡三高”指的是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贤士。建有三高祠纪念。这副对联评价杜甫,有理有据,而且视野开阔,见解独到。而且顺应当时草堂的格局,应时应景,不过分拔高,也丝毫不吝自己的崇敬之心。一副对联,也体现了王闿运儒学大家的风范。
歌吟成史乘,忠君爱国每饭不忘,诗卷遂为唐变雅;
仕隐好溪山,迁客骚人多聚于此,草堂应作鲁灵光。
————近代·严雁峰
草堂之中还有一副对联。为蜀中藏书大家严遨所撰,也是一副不可多得的佳作。
歌吟成史乘,忠君爱国每饭不忘,诗卷遂为唐变雅
仕隐好溪山,迁客骚人多聚于此,草堂应作鲁灵光
变雅指的是《诗经》中的《小雅》和《大雅》,引申为具有反映现实,针砭时弊的好文章。鲁灵光为汉代的鲁灵光殿,比喻硕果仅存的人和事。这副对联用典很是精准,而且对杜甫的形容概括都恰到好处。杜甫的一生十分坎坷,他本是个内向的人,心思却在家国之间。时代的衰亡导致他过度得沉郁,落于诗卷上,就显得无比沉重。而在这副对联中,严雁峰用“唐变雅”三个字,准确地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心境。在下联中,便再不吝惜自己的赞扬,将草堂比作鲁灵光殿,也可见杜甫草堂在文人心中地位之崇高。
这幅对联就位于著名的柴门两侧,也极是引人注目。
杜甫见证了唐代三朝,历经了安史之乱。他的笔下是老百姓的疾苦,是人心思定,人心思安的愿望。杜甫逝世百年之后,冠上了“诗史”的盛誉,千古以来,无数的文人学者都受其影响,或是有感于杜甫精妙的句子,或是敬佩他仁心济世的人格。这种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伟大精神,不仅在文学和文化上,对于祖国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且千古不朽。而一座草堂,便是承载这一切的文化载体。
正如朱德元帅所留的句子“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四川的每个角落都隐藏着无尽的故事,这里本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古寺晨光,苍山静水。如画的巴蜀山河拥抱每一个欣赏它的人。即日起,本栏目将浅谈四川知名的人文与自然,用不一样的目光来感受这秦巴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