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各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大运河剧院披上“银装”,最新航拍图惊艳发布,杭州还有这些大剧院,你都去过吗?
今年国庆假期,各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服务充足便捷,文化消费品质升级,文旅市场平稳有序。从红色景区景点到各类博物馆、美术馆,从影院剧场到郊区乡村,从数字文博到线上演艺,人们在室内户外、线上线下感悟红色历史,品味特色文化,尽赏自然风光。
红色文旅人气旺
国庆假期,全国多地红色景区景点以及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主题活动丰富多彩,红色旅游人气高涨,人们在游览中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精神。
“今年是建党百年和新中国成立72周年,来这里参观很有意义!”国庆假期第一天,75岁的郭天芬专程从贵州仁怀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参观。前来参观的游客排成百米长队,身穿蓝色马甲的志愿者引导指路,秩序井然。
“每天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70多名讲解员两班倒,平均每人每天要接待3个团队,每讲解一次需要1小时左右。”讲解员郭嘉说,为满足讲解需求,会址还新招聘了20多名工作人员。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遵义对会址周边环境及展陈进行美化提升,同时优化会址景区入口,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游客体验。会址工作人员徐永德说,为应对节假日旅游高峰,景区内外还有30多名志愿者为游客预约登记、核验健康码、提醒全程戴口罩等,将疫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许多红色场馆丰富展陈形式,创新讲述方式,推出以大型实景演出、历史舞台剧等形式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演艺项目,让体验更加丰富,吸引了不少游客。
由江西文演集团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共同打造的革命旧址沉浸式实景剧《那年八一》受到观众欢迎。总制片人李伟介绍,不同于以往舞台剧常见的“坐着看”,《那年八一》采取了“走着看”的新型观演形式。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宣教科负责人周甜说:“这样的红色剧目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
今年,“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推出,包括“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等3个主题。国庆假期,百条精品线路广受欢迎,游客们在红色旅游景点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辉历程,感受“国之重器”带来的自信和力量,见证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量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覆盖广泛、内容丰富的经典景区体系基本形成,年接待人数持续增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地利用革命文物、新时代红色地标等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成为许多游客参观游览的必选项。
现如今,许多景区积极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定制化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红色旅游产品,设计研发特色鲜明、实用性强的文创产品,游客因此有了更加丰富的体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区域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唐承财说,随着红色旅游产品内容和呈现方式不断创新,家庭游、亲子游、研学游等红色旅游产品逐年升温,红色旅游的游客群体呈现年轻化、多元化的趋势。
科技赋能助力红色旅游高品质体验。不少红色景区景点通过实地取景,采用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裸眼3D等先进技术,给游客身临其境之感。
演出舞台好戏多
国庆假期,文化演出机构纷纷推出各种节目,电影市场提供的影片精彩纷呈,为观众带来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选择,打开了演出市场新的增长空间。
在北京人艺北京国际戏剧中心,经典戏剧作品《雷雨》再度被搬上舞台。导演濮存昕介绍,新排《雷雨》在文本上回溯到1934年最初的剧本,对于主创人员来说,不只要讲好一个故事,更要体现作者的人文关怀。此外,北京人艺还演出了《榆树下的欲望》《玩家》等剧目。
10月1日—7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原创话剧《直播开国大典》亮相国家大剧院。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介绍,该剧将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实况转播的幕后电台故事首次搬上舞台。
在上海大剧院,上海芭蕾舞团红色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于10月5日—6日上演。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首演于2018年,3年来在多个城市上演近百场。此次演出是该剧在精打细磨后的崭新亮相。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上,舞剧《沙湾往事》用鲜明的主题、流畅的舞蹈、动人的配乐,让观众们在舞蹈中感受岭南文化。
国庆假期,戏曲舞台上名家荟萃。国家京剧院2021年重点新创剧目——现代京剧《风华正茂》演出,用京剧艺术传承红色基因。在天津滨湖剧院,金声玉振,檀板响脆,一场精彩纷呈的大型京剧演唱会拉开了天津京剧院国庆系列演出的大幕。
9月29日,上海越剧院开启了2021—2022越剧《红楼梦》驻演首轮演出季,吸引不少戏迷。“越剧《红楼梦》堪称上海越剧院的看家戏,至今仍是戏曲舞台上演出最多的作品之一,经久不衰。”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说,要让驻演成为传承、传播越剧的重要途径,让进剧场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梧桐介绍,如今,戏剧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正在不断创作好的作品。国有文艺院团高歌主旋律,创作出多台优秀作品;民间文艺群体积极拓展发展之路,成效显著。
国庆假期,电影市场异彩纷呈,既有《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等新主流电影,也有《五个扑水的少年》等青春片,还有《大耳朵图图之霸王龙在行动》《拯救甜甜圈:时空大营救》《探探猫人鱼公主》等动画电影。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市场既有工业化水准高的影片,同时也有大量多样化的文艺片和中低成本影片。”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介绍,新主流电影可以分为3种类型,一是像《长津湖》这样的战争类型,二是像《我和我的父辈》这样的现实主义关怀类型,三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类型。“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来看,新主流电影仍将产生一批有分量的影片,并继续成为市场主力。”尹鸿说。
专家分析,从今年国庆档可以看出,新主流电影在我国电影市场上的快速发展,也体现出电影市场满足观众多样性观影需求的能力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专家也指出,新主流电影面临观念和创作上的升级。面向未来,中国电影的内容创作和水准都值得期待。
文博展览品质高
国庆假期,到博物馆看场精彩的展览,去乡村领略自然风光,在线上品味特色文化成为许多人的选择。
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展览展出来自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文物及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共188件。国家博物馆推出20多个展览,类型丰富,展品精美。其中,“礼和万方——商周青铜鼎特展”汇集了近40件商周时期极具代表性的青铜礼器。“十一”前后,中国美术馆推出了7个展览。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中国美术馆对馆藏黄河题材作品进行了细致梳理,集结作品100余件,为观众奉上“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在激流中前进——中国美术馆藏黄河题材美术精品展”。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内,来自成都的郑先生一家人正仔细观察青铜神树。三星堆景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部长陈昌彬介绍,国庆假期,三星堆博物馆采取高峰限流,预约参观的模式,还向全体游客提供定时免费讲解服务,每15分钟一场。
随着乡村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乡村特色旅游资源的不断挖掘,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也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没想到竹制工艺品不仅样式多,制作也很精美。”国庆假期,浙江衢州龙游县溪口镇的乡村振兴综合体里很热闹,来自杭州的游客程马莉被百余组造型各异的竹艺品所吸引,啧啧称赞。
溪口镇镇长沃海涛介绍,国庆假期,溪口镇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除了竹制工艺品展览,我们还举办老街长桌宴、年代音乐会、芳华排球赛等活动。”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朱敏表示,今年国庆假期,周边游成为许多游客的出行首选,“特色街区、乡村民宿等可以借此提质增效,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
此外,随着5G技术的成熟,数字文博、智慧景区、旅游直播、云旅游、线上演艺等基于数字技术的全新文旅产品和文旅场景,成为今年节日消费的热点。据介绍,文化和旅游部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打造云端博物馆、云上村晚等全景式数字体验平台。
朱敏表示,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对吃、住、行、游、购、娱等进行改造和提升,所产生的文旅消费新模式,将改变未来文旅产业的生态。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具有创意的文化活动能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文化需求。
(综合本报记者郑海鸥、苏滨、王丹、王珏、朱虹、曹玲娟、刘阳、王永战、窦瀚洋报道)
来源: 人民日报
近日,大运河中央公园核心项目——大运河剧院披上了“银装”,最新现场图发布,跟着杭小微去了解一下吧。此外,杭州还有这些大剧院,你都去过吗?
拱墅区·大运河剧院
大运河剧院简介
大运河中央公园位于拱墅区桥西拱宸桥单元,东至十字港河、北至严家桥路,西南至西塘河。

效果图
作为集文化、体育、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主题公园,大运河剧院是公园最核心的区块,剧院造型独特,从空中看像一个回旋的水波,独具韵味,令人期待。


效果图
大剧院地面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兼具文化展示及商业配套功能,设有1200座通用剧院及400座多功能小剧院,还有数码科技集成空间、空中多功能厅等特色配套商业设施。
最新进展及航拍近照
目前,剧院主体基本完工,正进行配套工程施工。室内外精装修已完成81%,幕墙完成86%,景观施工完成40%,计划2021年3月竣工交付。
摄影/余文华
杭州还有这些大剧院
除了拱墅区的大运河剧院外,杭州还有这些大剧院,你去过吗?
上城区东坡大剧院
东坡大剧院位于上城区东坡路10号,自上世纪80年代创立以来,一直是许多杭州人心目中的文化地标。
2019年全面升级改造。由单一功能的旅游演出剧场升级为专业的多功能剧场,于去年十一期间焕新开业。东坡大剧院不断呈现戏剧、舞蹈、音乐、多媒体等多形态舞台艺术作品与原创自制剧目,同时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努力打造成为湖滨步行街上的文化新地标。
江干区杭州大剧院
杭州大剧院地处钱塘江畔,系钱江新城第一座拔地而起的大型地标性建筑,落成于2004年,占地约10万平方米,主体由歌剧院、音乐厅、可变剧场、下沉式露天剧场四个场馆及室外文化广场组成,整体造型形似一轮弯月,与国际会展中心交相辉映,形成“日月同辉”的美好景象,是杭州从“西湖时代”向“钱江时代”迈进的文化标志。
作为杭州市的文化金名片,杭州大剧院按照“艺术家展示才华的舞台、人民群众享受艺术的殿堂、构筑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的理念稳步发展。同时剧院也积极助力杭州城市国际化,加速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不断加强文艺队伍团队建设,开拓创新,深耕公益,致力打造让一座让人民群众具有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剧院。
余杭区余杭大剧院
余杭大剧院航拍视频
余杭大剧院位于艺尚小镇,与东湖公园美景交相辉映,是余杭区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完善的大型公益性文化建筑,总建筑面积8.3万方,包括1200座大剧场、500座小剧场与展览中心。
独特的冰裂纹造型和倾斜的屋顶让大剧院充满了设计感
阳光照射进来,在墙面形成了不同的几何图案
余杭大剧院内的1200座剧场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500座剧场内7块升降台可根据不同场景需要,搭建相应舞台模式,快速空间变化。
夜幕下的大剧院
钱塘新区金沙湖畔大剧院
项目位于钱塘新区金沙湖北面,金沙大道南面,其基地位于金沙湖北岸偏东地块。项目总用地面积31889平方米,占地面积1544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365平方米。
项目主要包括文化艺术区、后勤业务区、设备库房区、地下车库、地下设备用房及地下其它功能用房等。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剧院厅屋面桁架,完成多功能厅网壳30%。计划于2022年建成。
资料/上城发布、拱墅发布、余杭发布、钱塘新区发布、杭州拥江发布
编辑/黄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