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百科|因斯布鲁克冬奥会,“缺雪”成了大难题 奥地利山区小镇——因斯布鲁克

冬奥百科|因斯布鲁克冬奥会,“缺雪”成了大难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冯子涵

1964年1月29日-2月9日,第9届冬季奥运会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举行,历时12天,有3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次比赛。本届冬奥会的竞赛项目又有一些变化。跳台跳雪分成了90米、70米两个级别,女子越野滑雪增加了一个5公里项目,恢复了上届被取消了的有舵雪橇,并增设了无舵雪橇。在高山滑雪比赛中,也首次引进了可以精确到百分之一秒的计时设备。

因斯布鲁克是奥地利西南部城市,市区临近阿尔卑斯山,海拔570米,交通方便,是旅游和举行冬季运动竞赛的理想场所。但从1月开始,由于反常的温暖,无论是城区,还是山地,积雪迅速融解。市政当局只好紧急动员军队、学生和附近居民上山,从阴冷积雪处筐背篮提,将雪搬往需要的地方。

在奥运会即将开幕的时候,组委会必须处理严重的缺雪问题,奥地利政府派出军队,从阿尔卑斯山上采雪下山,利用卡车将20000块冰砖运送到雪橇比赛赛场上,同时将40000立方米的雪铺到高山滑雪的赛场,还准备了20000立方米的雪,做为预备不时之需。组委会还特地从美国运来6部造雪机,在比赛场地边待命,一旦雪融化,准备立刻造雪备用。由于各方人士的积极努力,终使这届冬奥会免于流产。

冬奥百科|因斯布鲁克冬奥会,“缺雪”成了大难题

1964年1月24日当地军人搬运积雪。

由于缺雪,也酿成了事故,奥地利滑雪选手米尔尼和英国雪橇选手斯基佩齐在雪量不足的滑道上做赛前练习时,不幸丧生。这是1924年冬奥会以来最不幸的事件。

开幕式上,按惯例点燃了奥林匹克火炬。与前几届不同的是,从本届开始,火种不再取自挪威,而是和夏季奥运会一样,取自奥林匹亚。开幕式的地点,也改在可容纳6000名观众的跳台跳雪场地,而不像以往那样在滑冰场举行。

在比赛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感人的瞬间。意大利雪橇运动员蒙蒂在比赛中发挥高尚的运动精神,牺牲自己的成绩,把自己雪橇轴螺丝借给英国运动员纳什和迪克森使用,而自己只得到铜牌。不过他的精神,获得国际奥会特别颁发的第一座“顾拜旦运动精神”奖。

另外,来自法国的孪生姐妹运动员玛戈瓦切尔和克戈瓦切尔,在高山滑雪比赛中,互相鼓励,分别在回转和大回转两项比赛中各居前两名,各获得一金一银。

冬奥百科|因斯布鲁克冬奥会,“缺雪”成了大难题

斯科布利科娃比赛照片。

而来自苏联的女子运动员斯科布利科娃成为第一位在一届奥运会中包揽全部速度滑冰比赛金牌的女子运动员。并且在这4项比赛中,她创造了3项奥运会纪录,分别是500米、1000米和1500米的短道速滑比赛。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图文/段英贤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奥地利山区小镇——因斯布鲁克

奥地利蒂罗尔州的首府因斯布鲁克 ,它北临德国 ,南临 意大利 ,西面通往 瑞士 ,东面通往首都维也纳 。

奥地利山区小镇——因斯布鲁克

这是一个位于中欧十字路口的城市。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山谷之中,旁边流淌着一条小河。是个迷人的小镇,它的观光游客居奥地利之冠。

奥地利山区小镇——因斯布鲁克

市内古建筑颇多,著名的有菲尔施膝堡、 霍夫 城堡和宫廷教堂等。蒂洛尔州是 阿尔卑斯山 的心脏。无论是在 因斯布鲁克 的哪一个角落,都能见到白雪覆盖的山峦。

因为北面被山脉遮挡,所以 因斯布鲁克气候宜人,是国际旅游的胜地,我们在这里晚餐,因为下雨没有游览。

傍晚我们驱车入住在因斯布鲁克郊外的一座山区小山村,没有想到我们住地方那么美!车子在山谷中盘旋,我们的眼睛都朝向窗外,不敢眨眼,生怕错过美景。

车子到了,一车人惊呼,太美了!我们到的时候是傍晚,只见小山村在群山环抱之中,四周山景青翠欲滴,山间云雾升腾,如同仙境。

这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放下行李,忘却一天的疲劳,我们就冲进了大山的怀抱,呼吸一口山间的空气,真是秀色可餐,沁人心脾。

一条小河蜿蜒流淌,一条大路通向远方,道路两旁欧式风格建筑精美绝伦,鲜花盛开,我们沿着道路行走,一路看景,一边拍照,美极了。陡峭的青山,美丽的草地,精美的建筑,鲜花盛开,牛马成群,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

天黑了,灯光点点,小山村更加美丽,回到宾馆后我们要了几瓶德国啤酒,品位着美酒美景我们兴奋的不想入睡。

如梦似幻的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就这样装点了我们的行程,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编辑:洪与、邹舟、杨玲、大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