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气候的“前世今生”,以前曾是广阔水域…… 中国四大盆地排名:谁最大?谁最高?谁人口最多?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西北部,大部面积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
盆地略呈三角形,面积达到257768平方千米,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

1
干旱缺氧
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以干旱为主。
这里风力极为强盛,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西部曾出现过40米/秒的强风,风力蚀积强烈。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可以逐渐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最小可低于5%。
这里气温变化剧烈,绝对年温差可达60℃以上,日温差常在30℃左右,夏季夜间的气温有时可以降至0℃以下。常年风沙四起,干旱缺氧是诠释这个地区最恰当的词语。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2
独特的“雅丹地貌”
柴达木盆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自3000米逐渐降至2600米左右。
自边缘至中心,洪积砾石扇形地(戈壁)、洪积粉砂质平原、冲积粉砂黏土质平原、湖积淤泥盐土平原有规律地依次递变。
地势低洼处广布着盐湖与沼泽,盆地内湖泊水质多已咸化,共有大小盐湖20余个,著名的茶卡盐湖和察尔汗盐湖分别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北部和南部。

茶卡盐湖
这里的盐碱滩由于受强烈风沙的侵蚀后裂缝越来越大,将原来平坦的地表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垄脊沟槽,顺盛行风方向伸长,沟槽越来越大,垄脊越来越小,出现许多不连接的土墩,形成了戈壁滩上特有的奇观“雅丹地貌”,这是在极其干旱的条件下才可以形成的一种地貌现象。
3
由湿润多水到干旱的转变
许多专家学者经调查研究后,认为柴达木盆地曾经是一片广阔水域,这里不仅出现了生活在300万年前的伍氏献文鱼类化石,在柴达木盆地东沿的诺木洪地区还发现了瓣鳃类和腹足类生物贝壳堆积层,这些曾经的生命记录下了远古柴达木的气候特征。
科学家对伍氏献文鱼类化石和瓣鳃类腹足类生物贝壳堆积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后推断,柴达木盆地持续干旱化由来已久,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现代盐湖的形成,依然是柴达木盆地持续干旱,湖水逐渐消失最直观的表现。
远古时期的柴达木曾经湿润多水,由于持续干旱导致了湖泊逐渐盐化甚至消失,那么问题出现了,柴达木的干旱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已有的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是从古海演化形成的内陆封闭的盆地,距今5000万年前,印度版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撞,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柴达木盆地逐渐形成。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全球气候存在一定的影响,柴达木盆地的气候变化较为明显,这里四周山脉众多,因此,深处内陆的柴达木盆地没有湿润的季风气候,这里的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高山阻断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青藏高原北部的气候持续变干,原本湿润多水的柴达木盆地逐渐蒸发成了戈壁以及形状各异的盐湖。
如今的柴达木盆地更像是一片巨大的沙漠,到处遍布着碎石和沙砾,这里不时会出现扬沙甚至是沙尘暴天气。
当地政府正通过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多种手段,加快生态治理步伐,使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柴达木盆地的绿洲面积在不断扩大。
据卫星遥感监测显示,柴达木盆地沙区风蚀荒漠化程度趋缓,近几年荒漠化面积明显减少,荒漠化土地面积较2009年减少42.3万亩,实现了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随着植被情况的好转,柴达木盆地的野生动物数量也在大幅增加。
很多人说如果没有青海湖,柴达木的风沙会吞噬半个中国,柴达木盆地从远古的水域成为如今的荒漠化盆地,不仅仅是因为青藏高原的隆起,还有很多让我们深思的原因,希望若干年后这里不会出现“裸鲤”的化石,更希望若干年后这里依然天高云淡,草绿湖蓝。
盆地是五大基本地形类型之一,我国的四大盆地是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的柴达木盆地,跨四川与重庆的四川盆地,它们的总面积占到了全国陆地面积的占全国土地总面积19%,接近1/5。
总体来说,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区,内部都拥有沙漠,尤其是塔里木盆地,拥有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是我国第一大沙漠;准噶尔盆地内部有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柴达木盆地有柴达木沙漠,是我国第五大沙漠;四川盆地是唯一位于湿润区的盆地,也是四大盆地中唯一没有沙漠的盆地。

我国四大盆地位置地图
四大盆地区位各异,景观多样。
按照从北到南排列,顺序分别是:
准噶尔盆地:被阿尔泰山山脉、天山山脉以北、北塔山所包围,内部有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漠中有较为丰富的植被。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被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以北、帕米尔高原、河西走廊包围,以沙漠和绿洲为主,有中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第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为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拥有丰富的盐湖资源,盐矿众多,被称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拥有著名的紫色土壤,被誉为“紫色盆地”,是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位于长江上游,被大巴山脉、横断山脉、巫山山脉和云贵高原所环绕,气候温润,西部为川西平原、东部是川东丘陵平行岭谷区,西部孕育了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重庆和成都是四川盆地里的双子星。
比面积:塔>准>四>柴
塔里木盆地面积超过40万平方千米,南北最宽处520千米,东西最长处1400千米,占据了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的广大地区。
准噶尔盆地面积超过30万平方千米,南北宽450千米,东西长700千米,沙漠占了30%。
四川盆地面积26万余平方千米,占四川省和重庆市总面积的46%。
柴达木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占青海省总面积的约1/3以上。
比高低:柴>塔>准>四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海拔2600—3000米,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塔里木盆地海拔在800至1300米,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准噶尔盆地海拔在500—1000米,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四川盆地海拔在500—800米,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比降水:四>准>柴>塔
如果论干湿程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润区的四川盆地遥遥领先,年降水量达到了1000—1300毫米,盆地西缘山地年降水量为1500—1800毫米;准噶尔盆地有西风气流影响,比塔里木盆地降水略多,沙漠区年降水量约100毫米,冬季有稳定积雪,边缘山地年降水量达200-400毫米;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塔里木盆地被亚洲第一大沙漠覆盖,降水稀少,盆地西缘的乌什为85毫米,阿克苏57毫米;北缘的库车63毫米,库尔勒52毫米;南缘从西向东,阿图什78毫米,喀什65毫米,和田35毫米,若羌17毫米。
比人口:四>准>塔>柴
四川盆地覆盖重庆和四川的大部分区域,包括成都,重庆、宜滨、泸州等11个城市和95个县,人口接近1亿,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区域之一,当之无愧是四大盆地中最富饶的一个;准噶尔盆地有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及其为中心的天山北麓城市群,总人口超过1200万;塔里木盆地边缘有雪山融水形成的季节河,形成了灌溉绿洲,以喀什、和田为代表的城市都位于绿洲中,总人口约1100万;柴达木盆地,原本是一片荒原,人口稀少,随着青藏铁路通车、公路初步成网,形成了格尔木市、冷湖、大柴旦和茫崖等一批新兴城镇,柴达木盆地人口总量约20万。
四大盆地中最大的城市
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城市——乌鲁木齐,常住人口350万;
乌鲁木齐城市景观
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城市——喀什,总人口约460万;
喀什城市景观
柴达木盆地最大的城市——格尔木,总人口约24万;
格尔木城市景观
四川盆地最大的城市——成都,总人口1658万。
成都城市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