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黄大仙祠香火一直很旺,抽签有求必应,但愿护港一方平安 移民的九龙名胜-黄大仙祠

香港黄大仙祠香火一直很旺,抽签有求必应,但愿护港一方平安

黄大仙祠建于1945年,是香港九龙有名的胜迹之一。享负盛名,香火一直旺盛,相传祠内所供奉的黄大仙是“有求必应”,十分灵验,这也是香火旺盛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年农历大年初一,是黄大仙祠香火最鼎盛的时候。本港市民在当天来到这里排着长龙,争相在香炉插第一炷香,称为“抢头香”,以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平安顺利。抢头香者不仅有商界大佬还有名星大腕。

香港黄大仙祠香火一直很旺,抽签有求必应,但愿护港一方平安

8月17日的香客。

黄大仙又名赤松仙子,以行医济世为怀而广为人知。据说:黄大仙原名黄初平,是浙江金华兰溪人,东晋年间(公元328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他8岁牧羊于浙江金华赤松山上。15岁上山牧羊时遇道士善卜,后来回山修炼,学医行善,得道成仙。

黄大仙祠,在中国有两个,分别是广州黄大仙祠和香港黄大仙祠,在本港及海外享负盛名。广州黄大仙祠始建于清朝公元1899年,在广州荔湾区,是广州宗教圣地之一。

经历过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飞机多次用地毯式的在香港轰炸,但大仙祠一草一木均安然无恙。

香港黄大仙祠香火一直很旺,抽签有求必应,但愿护港一方平安

8月17日的香客。

黄大仙祠,全称赤松黄大仙祠,是香港法定的一级历史建筑。同时也是香港第一家获香港政府批准,可以举办道教仪式婚礼及签发结婚证书的道教庙宇。

8月17日,黄大仙祠前的香客。

香港土著居民在甩签。

据说黄大仙“有求必应”,签文灵验。香港土著民,得到的答复是:真准。可以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嫁、出行、健康、钱财、生育……而结果和签文上的如出一辙。

许多善信都远道而来,一求指点迷津,香客们可于正殿旁取得签筒,内有一百根竹枝,分别编上1-100之数,每问一事,以摇签筒直至其中一竹签跌出为止,看其数字作取签纸,签纸上之经文即为大仙回应。而庙祠旁的两层建筑物则是解签之地,内有很多专业解签相士为设解签服务。

正因有求黄大仙必应,签文灵验,吸引了不少善信参拜,常年香火不断。图为烧完的香客在此留影。

黄大仙寺庙虽不大,可是“高山打鼓,有名在外”。寺庙前摆放着有十二生肖。

寺庙右旁小铺,专业解签看相女士,一签一事25元。

寺庙旁街铺有琳琅满目的工艺品,还是无人问津。

粤语解签专业女士等待香客上门,一签一事30元。

尽管香港在动荡时期,慕名而来集中到黄大仙寺庙的香客仍然不少。图为卖香者及香客。

香港街面上很多商铺已停业,一夜之间卷闸门成为港闹派的小广告之地。

香港市民每日关注港乱动态。

以上图片均于8月17日拍摄,截止今日下午港闹派仍在继续,已持续两个多月了,社会各界人士要求尽快恢复平静,回归正常秩序,解决香港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但愿黄大仙护港一方平安!

估计很多人到香港除了购物之外,很少有人能够想起来,在香港的这个黄大仙祠,除非是跟团,也许还有机会接触的到,否则那就得专门去走一趟了。
移民的九龙名胜-黄大仙祠

原以为这黄大仙祠就是一个庙宇,和普通庙宇并没有两样,谁知道走近一看,却发现最大的不同就是人山人海,或许是香港的庙宇太少,或者是香港的人口众多,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里地区有大不同。

移民的九龙名胜-黄大仙祠

移民的九龙名胜-黄大仙祠

据明朝万历年间的《金华府记》记载,黄大仙俗名黄初平,晋朝丹溪人(今浙江义乌市赤岸镇),年幼家贫,八岁时替人牧羊,十五岁时在故乡金华赤松山遇仙人,进入福地修炼,得成正果。四十年后,他的兄弟到山中寻找他时,见他能指石变羊。从此,两兄弟一起修练,双双为仙。他隐居于赤松山,故称为赤松黄大仙。

在众多的道教神当中,黄大仙是相当出名的。当年黄大仙云游四海,治病救人,济世扶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仙道,其功德家喻户晓,受到广大民众的拥戴,纷纷立祠来尊奉他。

在1921年前,黄大仙庙原设于广州的。广州的黄大仙庙已有百年历史的黄大仙祠,只因当时广州的政局非常复杂。当时广州的黄大仙祠差点被毁。

黄大仙似乎从小生长的环境与香港没有一点关系,相差的距离也不是一点半点,但是机缘就是如此,若是大仙有灵,估计他也会觉得这就是归宿。

1915年,原黄大仙祠的主持人梁仁庵道长携带黄大仙的画像、灵签和药签等南迁到香港,原先在湾仔供奉,1921年,大仙乩示,到竹园吉地,建“啬色园”至今,成为香港黄大仙祠。

黄大仙祠坐落于狮子山下,看到这山不由得想起罗文的“狮子山下”,整体的建筑雄伟,九龙壁仿照北京九龙壁而建,充分显示古典庙宇的特色。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占地18,000多平方米,除主殿大雄宝殿外、还有三圣堂、从心苑等。

大雄宝殿辉煌宏伟,雕刻精细。在香烟弥漫下,善信顶膜礼拜,祈求福至。环绕之中有点似仙非仙的氛围,殿内碑文上是简介黄初平成仙的经过。

据说最为称奇的是黄大仙祠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飞机多次用地毯式的轰炸,但大仙祠一草一木均安然无恙。

所以,香港人非常虔诚的相信黄大仙祠的祈福,也有一部分慕名而来的游客,所以无论出行或家中变故都会前来祈福,旁边的解签处都是满满的排队者。

第二个称奇的是黄大仙祠是香港现时唯一一所可以举行道教婚礼的道教庙宇,这不仅是对中国道教文化的升华和变革,同时也顺应了时代的变迁。

其实在寺庙中有不少的忌讳和规矩,略微需要知道一点,上香时,应双手合拜,然后以左手上香,这是代表对神祇的尊重,而香的数目则以一支或三支为吉。可以携带鲜果以作贡品。

个人觉得,并不一定等到人多,有活动的时候才去寺庙里,平时有机会去了也就不要错过,无论是哪一个庙宇,自己内心安宁,即使祈愿也不该有邪念,自然就充满了正能量。

当年黄大仙行医救困,济世扶危,留下公德所以才会让人怀念,而能“移民”到香港,也是这种精神力量的传播,而所有奇异的事情,也恰好就是因为公德所致,所以,用心去对待每一个人,就是一种生命由内而外的升华。

干货分享:

一、门票免费;香免费,可点九支;认捐随意。

二、开放时间、7:00-17:30,每周一休息。

三、活动:每年农历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酬谢感恩,人多热闹;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是黄大仙师宝诞,祭祀活动丰富多彩;每逢年三十晚,很多名善信带著香烛祭品,争上头炷香,人山人海。

文章及照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勿改动,商业用途联系作者。

作者介绍:网络作家,自媒体人,资深的旅行家,网络NJ,用文字、声音诠释这个世界!坚持原创,坚持原生态旅行,微博搜索:刚行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