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齐鲁|滴滴血斑斑泪,五四运动中的山东请愿团 封耀松:毛泽东贴身警卫,主席亲自当“红娘”,他将主席视若如父

对山东请愿代表的“秦庭之哭”,李大钊这样评说:“这样的炎热酷日,大家又跪到新华门前,一滴血一滴泪地哭。唉!可怜!这斑斑的血泪,只是空湿了新华门前的一片尘土!”

文|魏敬群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由山东问题而起。

1897年,德帝国主义强占胶州湾,建港筑路,把侵略势力扩及山东内地。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德国宣战,乘机出兵山东,占领青岛,大肆侵吞山东权益。

1918年11月,一战结束,以英、法、美、日、中等为一方的协约国成为战胜国,德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同盟国成为战败方。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又一次蒙受失败的屈辱。

1911年1月18日至6月2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4月12日,巴黎和会讨论山东问题,日本坚持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利。英、法、美等列强在4月30日无理议定《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中的山东条款(三条),明文规定德国在山东所获得的一切权利所有权及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人文齐鲁|滴滴血斑斑泪,五四运动中的山东请愿团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队伍。

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发出“誓死力争,收回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怒吼,冲破军警阻拦,游行示威,火烧赵家楼,引发了全国范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虽然国人一致反对在和约上签字,但北京政府却仍倾向于签字和约,并且害怕不签字和约,中国不能加入国际联盟,导致“所得有利条件,一切放弃”(段祺瑞语)。鉴于此,山东人民带头掀起拒签和约的请愿浪潮。

早在4月20日,山东各界十万三千多人就曾在济南演武厅召开国民请愿大会,致电北京政府和参众两院及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专使,要求收回主权,惩办祸首。

6月17日,山东各界得知北洋政府仍准备在巴黎和会上签署不平等条约,日期初定在6月底。翌日,山东省议会、律师公会、济南总商会、山东教育会、山东农会、山东报界联合会、山东学生联合会等召开联合会议,一致议决,立即派出“山东各界请愿团”,到北京请愿。当场选出代表85人,省议会代表有王乐平、聂湘溪、李子善等,学联代表有王建兴、李澄之、庄达中等,教育会代表有田信卿、连之铎、韦延稹等,律师公会代表有鲁佛民、吴镜荪等,省议会秘书长王乐平为总负责人。

人文齐鲁|滴滴血斑斑泪,五四运动中的山东请愿团

五四运动中,山东请愿团在北京新华门请愿时的情形。

6月19日,山东请愿团登车出发,济南人民万人空巷前往送行,有不少人激情难抑而痛哭流涕。20日上午,到达北京的请愿团全体手持白旗,为首者,大旗两面,上书“山东各界请愿团”字样;又有要求条件三项,亦书旗上:一、拒绝签字;二、废除高徐(高密至徐州)、济顺(济南至顺德)铁路草约;三、惩办卖国贼。一路沉默肃静,徒步行进至设于中南海的总统府门(新华门)前。

此时此地警卫密布,如临大敌。请愿团要求晋见总统,几经交涉,都未获准。后来守卫索性把朱红大门关闭起来,将请愿代表拒之门外。许多代表见此便高呼口号,向着大门手捶脚踢。

由于天气炎热,韦延稹中暑晕倒,幸得鲁佛民等扶持,方免受伤危险。代表们悲愤难抑,便效法申包胥哭秦庭的故事(楚国大夫申包胥为借兵兴国,曾在秦庭痛哭七天七夜),“跪在门外,放声号哭。时适下大雨,一小时后,各代表尽陷于水污泥淖之中,痛哭失声,闻者悱恻。”(1919年6月23日《时事新报》)连之铎大声喊道:“我们85人,今天死到这里,不达目的,决不回去!”后军警督察长、山东同乡会会长马龙标出面相商,告知次日一早徐世昌总统接见请愿代表。

人文齐鲁|滴滴血斑斑泪,五四运动中的山东请愿团

徐世昌

第二天早晨4时,代表们依约来到中南海怀仁堂,在东西两边房屋等候。约在7时左右,大总统徐世昌身穿大礼服出见,旁有执戟侍卫48人。这时,代表们循序站在徐世昌对面,发言代表王乐平、李子善、庄达中等6人,与徐世昌只有2米距离。先由代表张敬承将请愿书读过,递给礼官。接着由王乐平对总统说明此次晋京原因,诉说时声泪俱下,极为动人,致使持戟武士也不断以巾拭泪。

李子善说:“今日得见大总统,敢将我东人愤郁情形,尽情报告。自日本占据青岛及胶路后,青济一带人民受其蹂躏,苦不可言……去岁半年期间,查山东交涉公署日人杀掠吾民之案,尚有五十余起,未能交涉清结。省城学、政界同人,少有聚会,日本即强加干涉。甚至社会教育团团员演讲时,略及外交,日人即加侮辱。试思此等情况,尚可谓济南省城系吾国之领土耶?”言至此,李子善哽咽不能成声,全团一齐啜泣。

李又言:“起程之际,我东民父老昆季姊妹环跪车站,泣不成声,嘱代表等请求不遂,不得生还。并谆谆命代表,请问大总统是否要我山东?倘仍要山东,我东民尚可忍死须臾……”言至此,全体代表泣不可抑。军警督察长马龙标和侍卫官等,俱下泪。

在代表们义正词严的泣诉和举口一致的要求下,徐世昌不得已地说:“代表们爱国,政府也爱国。至于所提三事,第一条,关于和约问题已电巴黎专使,暂缓签字;第二条,高徐、济顺两路草约的问题,是可以废除的,不过先偿还日本垫款的二千万元,目前尚有困难;第三条,关于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人问题,事属司法范围,本总统无权过问。”

代表们要求他当面批还请愿书,他把手一挥说:“这须由国务院总理批复。”接见就这样结束了。

代表们回到住地后,仔细一琢磨,得到的答复是:一“从缓”,二“困难”,三“无权”,竟把代表们的要求推得干干净净。于是,大家计议决定,一方面推出代表,第二天去见代总理龚心湛;另一方面,各代表分头去各界联系,请求声援。

龚心湛

6月22日,国务院代总理龚心湛在居仁堂接见请愿团代表。张敬承报告山东人民因外交失败愤激情形及请愿之三大条件。龚心湛回答:“政府主张大体签字,对于青岛问题即主保留。高徐、济顺铁路两约,政府现筹划取消方法,但存双方契约,必详加磋商始能办到。至惩办曹、章、陆一节,政府业已免职,按之法律只能如此。”

王乐平说:“政府对于巴黎和约主张保留,山东三条如不能保留时,政府如何主张?”龚答:“政府万不能牺牲山东。”王说:“请政府即速训令专使保留山东三条,如不能保留,则完全拒绝签字。”龚答:“此事以请示总统办理。”代表们要求龚心湛马上陈明总统,即日发电,否则便不离开国务院。龚心湛答应马上到总统府办理,代表们方相率离开。

6月25日,龚心湛对山东代表的请愿书作出批复。这个批复,玩弄笔墨,模棱两可,代表们决定将其退回。6月27日,龚心湛第二次批复,大意是:已电令巴黎和会我国专使,不保留山东问题,对和约绝不签字。

山东请愿团的行动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声援和支持,北京、天津、陕西等地的代表都赶赴新华门请愿,与山东代表一致行动。

6月29日,山东各界第二批请愿代表80多人又赶到北京。同日,济南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向北京政府发出电文,表示:“今日召开全省国民大会,到者万余人,决议再组成第三组请愿团以待后命。如再无圆满效果,东省人民誓必悉数赴京,尽死关下而后已。”就在这一天,接到消息,巴黎和会我国专使来电:“6月28日巴黎和会结束,中国代表已拒绝在和约签字。”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毛泽东一生警卫员、秘书有很多,例如胡长保、李银桥、封耀松、张耀祠、叶子龙等。他们的工作就是以毛泽东为中心,待在他身边的日子比他子女们还要长。这些工作人员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毛泽东对待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在生活上遇到的琐事被毛泽东看见,总是热心的给他们出谋划策,尤其是他们的婚姻问题,经常像“父亲”一样给出建议,还亲自出面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其中就有位警卫员,毛泽东亲自为他当“媒婆”寻到了一位好姑娘。他就是忠诚的红色卫士——封耀松,1954年至1963年间在毛泽东身边担任了九年贴身卫士。

请大家跟随本文,一起来看看毛泽东给他挑选的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在这九年里发生了些什么趣事?

南方小伙去北京

封耀松出生在杭州一户贫穷家庭,父亲是拉黄包车,母亲在家做家务,长大之后上了两年学,家里就让他去炒货店当学徒。

1949年5月3日,东街路的源丰泰炒货店,封耀松天还没亮就来到店里搬货炒茶收拾东西,忙活了一上午,就在地上随便一躺睡了过去。过了一会儿,封耀松被大街上嘈杂的声音吵醒,封耀松起身不耐烦地搓搓脸,隐约听见外面人在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封耀松来到大街上想看看发生什么事了,一出门就看见外面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一问别人才知道,今天解放大军要进城了,大家唱着这首歌来欢迎解放军。

封耀松:毛泽东贴身警卫,主席亲自当“红娘”,他将主席视若如父

解放杭州的报纸

第二年,杭州茶糖炒货业工会成立,需要选出几名委员,因封耀松上过学在店里又能干,成功当上了委员。后来,公安局的人来工会选拔些好苗子,要求是有些文化基础,能吃苦,穷苦家庭出身。当时负责选拔工作的易成铸司长,觉得封耀松这个小伙子很符合要求,就问他愿意去吗?封耀松当即表示愿意。

1953年腊月,杭州城内连续几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冬天的雨寒气十足。在杭州市公安办公厅内,时任警卫处机要通讯员封耀松拿着机密《每日情况》文件急匆匆往厅长办公室走去,封耀松敲了敲门,进入到了办公室,看见厅长王芳在桌前拿着一堆照片跟一位首长在商讨些什么。封耀松恪守保密纪律,不听不看,放下文件转身离去。

当封耀松走后,王芳拿出了封耀松的照片向那位首长介绍道:“这位小封同志,人很不错穷苦人出身,解放后上过几年学有些文化基础,政治上没问题,符合你的要求。”

原来,这位首长就是时任中央办公厅机要室主任、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来这里为毛泽东挑选一名警卫员。虽然叶子龙感觉这个小伙子很不错,但是当毛泽东的警卫员要经过严格的背景审查,没有当场同意说是再看看。

转眼新的一年来临了,元旦刚过,时任公安局局长的易成铸把封耀松喊到办公室,跟他说:“小封,这几年工作的不错,组织上调你去北京工作,怎样?”

封耀松是家中独子,听到去北京工作心里是很高兴,可是放心不下家中父母,但一想到父亲经常教育他说:“共产党是咱家大恩人,要听党的话。”封耀松相信父亲一定会支持他去,便对易成铸说:“服从组织安排,组织让我去哪我就去哪。”

封耀松:毛泽东贴身警卫,主席亲自当“红娘”,他将主席视若如父

毛泽东

4月份的一天,厅长王芳坐火车去北京开会,领着封耀松一起去。在火车上,王芳细心地教导他:“在北京工作的时候要认真仔细,不能马虎,可不能丢家乡父老乡亲的脸,你一定要.....”

封耀松这个时候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听着厅长不断地“念叨”,心里想:这次去北京到现在都没有告诉我干些什么,给我安排工作肯定不一般,厅长不说这些,我也会做好的,到北京以后就能去天安门逛逛了,说不定还能见到毛主席。

火车到了北京后,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已经在车站等候多时了,下了车后,王芳就把封耀松交给了他们。在离开前,王芳特意对封耀松叮嘱道:“小封,工作时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又是一位骆驼祥子的孩子

李银桥领封耀松坐上了小轿车,随后司机发动小轿车往中南海驶去,在路上封耀松心里十分的忐忑不安,不停的问李银桥:工作地点在哪?给他安排什么工作?

李银桥只有一句话: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小轿车进入了新华门,在一座四合院里停下了。李银桥让封耀松在车内等会儿,然后下车走进入一间屋子里,

此时,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在这座四合院里是毛泽东生活工作的菊香书屋。

屋内,毛泽东伏着在办公桌上批阅文件,这时李银桥进来向他报告新来了一位警卫战士,毛泽东紧皱着眉头看着文件,头也没抬得说道:“请那位同志进来吧。”

李银桥出去把封耀松领了进来。小轿车进到屋里第一感觉就是,书!屋里到处书,四周书架上堆满了书,沙发上,茶几上到处都是。

封耀松的目光来到了办公桌,看到那个人的身影在台灯的照亮下散发着光芒,突然封耀松浑身颤抖了起来,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毛主席!那是毛主席!

封耀松:毛泽东贴身警卫,主席亲自当“红娘”,他将主席视若如父

毛泽东在看文件

就在这时,封耀松看到毛泽东熟练地把左手伸出去端起了茶杯,只见他缓缓地把茶杯拿在了嘴边,头轻微向后抬起,手拿着茶杯倾斜着由上往下压再往嘴里一送,就听他说:“咦,又没水了。”接着看见他的眼睛往茶杯一望,放下手中的钢笔,伸出右手的三个手指往茶杯里一扣,把茶叶放到了嘴里吃了起来。封耀松看的是目瞪口呆,想到自己的父亲喝完茶,都会把茶叶换份新的,没想到毛主席竟然节约到这个份上。

毛泽东看见两个人在那里站着,起身站了起来坐到沙发上,仔细端详起这位新战士,发现他站在那里像木桩似的一动不动,为了不让新战士那么拘谨,毛泽东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让他坐到沙发上去。

毛泽东走过去坐到封耀松旁边,轻声问道:“这位小同志,叫什么名字啊?”

封耀松紧张地回答道:“报告主席,我叫封耀松。”

毛泽东笑着说:“不要紧张,哪个封啊?是开封的封吗?”

封耀松只上过两年学认识的字不多,听到毛泽东问自己,赶忙说:“不是那个封,是一封信的封。”

毛泽东和李银桥哈哈大笑了起来,毛泽东又问道:“父亲是干什么工作的?”

封耀松回答道:“解放前,我父亲在城里拉黄包车。”

毛泽东听到这里,叹了口气,伸出大手,如慈父般抚摸着封耀松脑袋,说道:“又是一个骆驼祥子的孩子,你愿意留在我身边工作吗。”

封耀松激动地立马说:“我愿意,愿意为毛主席服务,为人民服务!”

这个时候,封耀松这才知道,来北京原来是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怪不得厅长在路上一直教导自己,感觉自己太幸运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封耀松开始了九年的贴身卫士生涯,常常陪着毛泽东在湖边散步,打乒乓球,在生活上也细心照顾着。

毛泽东在打乒乓球

毛主席热心为小封找对象

封耀松刚工作不久,在一次文工团组织的演出上,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演员,精力旺盛的封耀松对她展开了“攻势”。封耀松身为毛泽东的贴身卫士,在外人看来,这些人肯定都是万里挑一,地位高待遇好。那位女演员感觉和封耀松谈恋爱,说出去非常有面子,就答应了封耀松。

封耀松与毛泽东


女演员没想到的是,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人并没有特殊待遇。身为贴身卫士的封耀松,工资一个月就三四十块,因为要经常陪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个人时间非常少。时间长了女演员感觉封耀松一个月只能见几次面,工资也不够自己花销,就和他分手了。

分手以后,封耀松情绪低落了很长时间,毛泽东细心地发现小封最近总是一个人在那唉声叹气,吃饭的时候,别人和他说话都不理睬人家。

毛泽东从别人那听到这个事情后,决定把封耀松叫过来开导开导他,等封耀松过来后,对他说:“我的卫士还在发愁啊,不要有失败主义的情绪,不要发愁。”

封耀松小声回答道:“主席您知道了,我现在不发愁了”

毛泽东像父亲对儿子那般,对封耀松慢慢地说道:“小封,找老婆不能像找花瓶一样,哪个好看要哪个,要找温柔贤惠勤俭持家的,这样才能放心的工作,婚姻才能幸福。”

封耀松认同地点点头。

毛泽东亲切接见农民代表

然后毛泽东又笑呵呵地说:“首先两个人思想上要一致,性格上才能合得来当然,当然了你这样的小伙子,老婆长相也不能太差,给个麻子脸你也不会要,哈哈哈。”说着毛泽东开心的大笑起来,封耀松也嘿嘿的笑了。

过了段时间,封耀松跟着毛泽东来到安徽合肥视察,在当地省委组织的话剧演出上,又认识了一位女演员小王,还是一样的年轻漂亮。封耀松头脑一热,忘记了以前的教训,再一次地谈上了。

毛泽东在外地视察


毛泽东听闻此事,在晚餐的时候,把封耀松叫了过来一起吃饭。一会儿,封耀松过来了,他知道毛泽东叫他过来要干什么,小心翼翼地坐在饭桌上,低着头红着脸也不说话,还时不时偷瞄毛主席一眼。毛泽东看到小封这个样子,笑了笑对他说:“小封啊,那位女同志人好不好,要总结以往的教训,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

封耀松一听到毛泽东说起了“她”,低着头的脑袋里浮现出她的身影陷入了回忆:

这些天来她像姐姐般一样温柔细心的照顾我。

原来,有天训练的时候,封耀松把手腕给扭伤了,在宿舍里躺在床上休息,正好小王带着东西来找封耀松,看到封耀松受伤了,二话不说放下东西,拿起暖壶在盆里倒上热水,把毛巾放进去烫了烫再拧干,来到封耀松身旁坐在床边把热毛巾细心地包裹在封耀松手腕上,小王温柔地对封耀松说:“这样用热毛巾烫一烫活血化瘀好得快,以后训练的时候小心点,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你工资不多要省着点花,攒着将来娶媳妇用。”

封耀松看着小王那可爱圆润的脸,心里想着:这样的姑娘,我一定要娶她。

封耀松一直呆呆着看小王,小王都被封耀松看得脸红了,见封耀松还在看吓得小王赶忙坐起来小声说道:“你看你,宿舍那么乱我帮你收拾收拾。”

等小王打扫干净后,对封耀松说了一句:“我知道,你工作特殊,休假的时间少,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

说完转身朝门口走了出去。封耀松在床上躺着,看着小王离去的身影,心想:这么懂事的姑娘,怎么那么幸运让我给遇上了。

毛泽东静静地看着因陷入回忆中,一直低着头时不时发出嘿嘿的笑声的封耀松,知道刚才说的话算是白说了,就轻轻地拍了几下桌面。

响声把封耀松从甜蜜的回忆里拉了出来,抬起头对毛泽东说:“对不起主席,我走神了。”

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道:“小封,你和这位女同志待在一起的时间不长,没有全面地了解过她,不要一时头脑发热,再了解了解。”

封耀松明白毛泽东关心他,可是一想到她心里就甜甜的,咧着嘴笑嘻嘻地对毛泽东说道:“放心吧,主席,日子还长我慢慢了解。”然后,拿起筷子吃起饭来。

毛泽东


第二天,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夫妇来看望毛泽东,聊了一会,毛泽东指着站在旁边的封耀松说道:“这是我身边的卫士小封,他呀认识了你们省话剧团的一位女演员,你们帮忙看看这位同志人怎么样啊?”

曾希圣

毛泽东让封耀松赶紧说出来那位姑娘的名字,封耀松扭扭捏捏的小声说了出来。

到了晚上,曾希圣夫妇把了解到的情况向毛泽东汇报:“那位女同志比小封大三岁,在老家离过婚,还有一个孩子。”

站在毛泽东身后封耀松听到这个消息难以置信,对他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

坐在沙发上毛泽东转头对封耀松:“小封,怎么样啊,这位女同志适不适合你啊,关系还没确定,你再想想看。”

封耀松此时心如刀绞呆呆地站那里不动,曾希圣夫妇汇报完就离开了,毛泽东见到封耀松这个样子,心里头也不好受,用疼爱的语气

说:“不要灰心,速胜论是行不通滴,等以后我帮你再看看。”

1959年,封耀松跟着毛泽东来到了庐山开会,封耀松平常休息的时候总是在想:我在主席身边都那么长时间了,谈了两个对象都失败了,感觉总是遇不到好姑娘,都二十五六还没有结婚,唉,我要打一辈子光棍了。

这个时候的封耀松想不到,真正的幸福就要降临在他身上了。

毛泽东一直没有忘记封耀松的终身大事问题,这天,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夫妇来看望毛泽东,谈话期间,毛泽东对杨尚奎的夫人说:“水静,你看我身后的小伙子,长得够精神吧,你帮他找位江西老表可好?”


水静看着毛泽东身后封耀松心里想着:小伙个头挺高,浓眉大眼的长得也不错,又是主席介绍,我可得好好想想,给他找个好姑娘。

想了一会,水静想起一个人很合适,便对毛泽东说道:“187号楼的郑义修人不错,我对她知根知底的,长得很秀气性格也温柔,今年刚毕业在省医院当护士,这次来庐山负责医护工作。”

毛泽东听完后,满意地对封耀松说道:“小封啊,就这样吧,明天放你一天假,先接触接触,省委书记夫人介绍的准没错。”

当天晚上,在187号楼的一间宿舍里,郑义修整张小脸红彤彤的,坐在板凳上低着头两只手摆弄着衣服,听坐在她对面的水静说:“小郑,今天我看望毛主席的时候,发现主席身边有个卫士,人长得不错浓眉大眼,五官端正,个头还挺高。”

郑义修继续红着脸坐在那里不吭声。

水静看着她,接着说道:“毛主席对我说,想帮他找个对象,问我有没有合适的,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把你的情况一说,主席非常满意,想让你明天和他见一面,你怎么考虑的?当然了全凭自愿。”

郑义修心里想着:我的天呐,毛主席知道我了!还要把卫士介绍给我,我配得上嘛。

郑义修内心纠结了好一会,才鼓起勇气抬起头说道:“好吧,听毛主席的话,我明天和他见一面。”

水静笑着对她说:“那好,我去跟他说,明天吃完早饭,在楼下的小亭子你俩见一面。”

郑义修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想着: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见了面说些什么呀?明天穿什么衣服好呢?想着想着,她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封耀松刮干净胡子用肥皂洗了脸,换上了新军装新皮鞋,吃了早饭,就来到约定好的小亭里等着水静夫人介绍的对象到来。

封耀松正想着一会见了面该说些什么话,就看到远处一位长相清秀可爱,穿着新式的布拉吉连衣裙,后面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姑娘慢悠悠的向他走来。

两人见面后相谈甚欢,互相有了好感的两个人在工作之余,一起相约在湖边散步聊天,在庐山的日子里感情不断升温。等会议开完,封耀松就要回北京了,离开之前郑义修对他说会写信给他。

有情人终成眷属

回到北京后,毛泽东散步聊天的时候,经常问封耀松:给小郑写信了吗,相隔千里也不要断了联系,小郑是位好姑娘这次一定要把握住。

封耀松写的信经常错字连篇还干巴巴像是在写报告,郑义修回信笑话他,说是收到他的信,看的时候像是领导一样检查属下工作报告,嗯,还有许多错别字。

此后,封耀松再写信的时候,就交给毛泽东参考一下。毛泽东知道这件事,细心地帮封耀松修改错别字,一边修改一边叮嘱要努力学习,还教导他,两人离得距离那么远时间长了不好,要主动一点,挑明两人的关系。

经过毛泽东一说,封耀松认识到不能再拖了,马上写了封信,问郑义修愿不愿意嫁给他。

郑义修收到信后哭了出来,边哭边骂封耀松:“自己一个女孩子已经很主动了,这种事情总不能让我先说吧,他不想想哪个女孩子会经常给个男的写信,这个木头脑袋,终于开窍了。”

在北戴河会议期间,封耀松和郑义修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婚了。

结婚第二天,封耀松和郑义修拿着一大包喜糖专门来到了毛泽东的住所请他吃喜糖,感谢毛泽东这位“媒婆”。

在屋里,郑义修亲手剥了一块糖放到毛泽东身前的茶几上,封耀松说道:“主席,请您吃喜糖,谢谢您为我的事情操那么多心。”

毛泽东拿起面前的喜糖,像是了却了件大事一样仰坐在沙发上,用温和的口气嘱咐他们:“你们在以后的日子,要互相关心和和睦睦的,祝你们白头偕老,早生贵子。”

封耀松离开主席回到地方

1960年12月26日凌晨,毛泽东躺在床上还在看文件,封耀松端了一碗面进来对毛泽东说:“主席,今天是您的生日,您吃碗长寿面吧。”“哦,今天是我生日?”毛泽东说道又想了想对他说:“小封,你多下几碗,再把叶子龙、李银桥、王敬先、高智、林克、汪东兴叫过来一起吃碗面。”

毛泽东的书房

他们七个人在菊香书屋吃面的时候,毛泽东让他们去基层锻炼,看看人民生活得怎么样了,然后回来向他报告。

中午,七人出发前毛泽东表示合张影吧,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再合一张。毛泽东原先准备让他们去山东,后改为河南信阳,又给他们写了封信,像父亲一样关心他们的方方面面,在信中写道:给大家准备药品千万别掉了,要注意身体,如果很饥饿,我给你们送牛羊肉去,明年我就有68岁了,老了,你们大有可为。

一年后,七人回来了把这一年的成如实果的汇报给了毛泽东,又合了一次影。封耀松拿到照片后,看到毛泽东比上次合影更加苍老了许多,内心很不是滋味。

1963年,封耀松要离开毛泽东回到地方工作,离开前封耀松去和毛泽东道别,一进屋封耀松两眼模糊,泪水不自觉地流了出来,哭着对毛泽东说:“主席我从一个啥也不懂的小伙子,到现在的一名国家干部,都是主席跟我讲一些道理,教我怎样做人,促使我进步,才有了今天,还帮助我组建了家庭,我实在是不想离开主席。”

毛泽东听他说完,眼里也湿润了并对他说道:“小封,你在我身边许多年了,我也很舍不得你,可你也得发展,回到地方去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菊香书屋外景


菊香书屋仍犹在,世间已过四十载。封耀松于1997年在杭州市警卫处党委书记(正师级)岗位上退休。许多年后,每当记者来采访他在毛泽东身边发生的事,都能引发封耀松连绵不断的追思,常常泪流满面。可能在封耀松心中,这么多年来已经把毛泽东当做父亲一样来思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