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线路|官桥镇一日游——留住文明的记忆,让历史文化不再“沉睡” 有山有水有历史,枣庄这里藏着一处美丽乡村值得打卡

留住文明的记忆 让历史文化不再“沉睡”

旅游线路|官桥镇一日游——留住文明的记忆,让历史文化不再“沉睡”

官桥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距今7300多年的北辛文化发祥地,境内现有薛国故城遗址、前掌大商周遗址、西康留大汶口遗址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先后涌现出造车鼻祖奚仲、招贤纳士的孟尝君、脱颖而出的毛遂、汉家儒宗叔孙通等众多先贤名士。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山东省特色文化建设示范镇。

为提高官桥镇历史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做好文化旅游工作,整合资源,现推荐4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作为官桥历史文化一日游路线。

毛遂墓

毛遂墓位于滕州市官桥镇车站村北首,距镇驻地1公里处,原薛国北门外,原墓址在官桥镇火车站票房下,1908年德国人修津浦铁路,被当地民工迁往道西30米处,车站村北首。毛遂,战国时期薛国人,年轻时游赵国,为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门下的食客。“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的故事家喻户晓,千古传颂。据明万历《滕县志》记载:毛遂者,薛人也,游于赵,为平原君客。1957年全市文物普查时,发现毛遂墓前有明代一通碑和民国二年一通碑。1991年春官桥镇政府重修毛遂墓时,只找到了民国二年毛遂墓残碑。新立的毛遂墓碑,由我国著名书法家王学仲先生题字,1993年,又设计建造了“脱颖而出”锥型碑一座,俗称“冒尖碑”。毛遂墓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官桥镇围绕打造历史文化名镇的目标,对毛遂墓园院墙、路面进行了全面整修,提档升级,院内全面实施了绿化,栽植了桧柏、塔松等绿化树木,加固了“脱颖而出”冒尖碑四面台阶。

该景点在去年获得第五批省级文保单位荣誉称号。

旅游线路|官桥镇一日游——留住文明的记忆,让历史文化不再“沉睡”

旅游线路|官桥镇一日游——留住文明的记忆,让历史文化不再“沉睡”

孟尝君陵

孟尝君礼贤馆位于官桥镇南1公里,薛国故城内东北隅,原有小山似的大坟丘,据史书记载是齐相孟尝君田文及其父靖郭君田婴之墓。明末清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于《水经注疏》中写道:“今郭侧犹有文冢,(守敬按:《续汉志·注》引《皇览》,孟尝君冢在城中向门东北边。郦氏今郭侧犹有文冢云云,直以目验得之,是孟尝君封於薛,即葬其地。故《地形志》,薛有孟尝君冢。《括地志》,冢在滕县南五十二里。《环宇记》,在滕县南五十里。别无异说,在今滕县东南。”

战国时期,齐威王的少子田婴随父驾前任职,经常带兵出征。齐宣王九年(公元前312年)田婴被任命为相国;齐湣王三年(公元前299年)封于薛地。田婴去世后,他的儿子田文继承其父的封爵,仍居薛邑,称薛公号孟尝君。

在薛期间,对孟尝君进谏,人若立于不败之地应效狡兔有三窟。今君有薛地为一窟,我再为您营造二窟,保后世平安。于是冯驩去魏国、秦国游说,说服魏昭王、秦昭王均拜孟尝君为相国,以重金相聘。冯驩又去齐国向齐王陈述利害,使齐湣王亲自驱车来薛地向孟尝君道歉,请回齐都,重封相位。

至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孟尝君的故事仍传为佳话,田文、田婴墓于1991年经官桥镇政府立碑重修,同时增建礼贤馆,为各地游人提供了凭吊历史先贤的地方。1991年春,滕州市官桥镇政府在原址新建孟尝君陵园,重修孟尝君田文及其父靖郭君田婴墓冢并立碑以示垂念。1992年春在陵墓前以县志所载的孟尝君养士所之名,建“礼贤馆”,礼贤馆东西开五间,同时建陵园围墙等,为各地游人提供了凭吊历史先贤的地方。1996年又将镇文化中心的文物展览迁至孟尝君礼贤馆,征集了石相生、石羊等石刻。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在此拍摄了《孟尝君与养士》并播放。

旅游线路|官桥镇一日游——留住文明的记忆,让历史文化不再“沉睡”

薛国故城墙保护工程及魏楼银杏园

薛国故城位于官桥、张汪两镇辖区内,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四面城墙迤逦起伏、各有曲直,保存基本完整,城墙周长达10615米,总面积约有6.8平方公里,城内现有9个自然村。

薛国故城由大城和小城两部分组成。大城即今地面所能见到的城圈,它呈不规则形状,四周城墙曲折多弯,北墙尤甚,现残高1—5米。城墙基宽30—50米,以黄土或灰褐土夯筑而成。城外均有护城壕,壕宽30—50米,深达4—7米。经过科学的钻探和发掘,可以确定大城的建筑年代为战国早期偏晚,废除于汉魏。小城位于大城的东南角,平面略成长方形。东墙和南墙基本呈直线状,被大城城墙叠压,西墙和北墙中部向外突出。小城城墙总长2750米,城墙基宽10余米,墙体系用灰褐或黄褐土精心夯筑而成。小城中部发现有多处夯土台基,应为大型建筑遗址。在城内东部发现并发掘了西周墓地,小城东墙、西墙和北墙外侧发现并发掘了西周至战国早期的王室贵族和平民墓地。据多处考古发掘地点的地层叠压和遗迹分析,小城最迟应建筑于西周早期偏晚阶段,废弃于战国早期。

在薛国故城周围,分布着异常密集的古文化遗址,其时代自北辛文化(或更早)至秦汉时期,序列清楚、绵延不绝,对于深入理解和研究“古文化、古城、古国”的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薛国故城内的文化遗存,层层叠压,期期相扣。每层文化层下,墓葬、灰坑等遗迹皆存,形成了清晰的商周陶器发展、断代序列。

薛国故城目前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古城,其建筑结构清晰可明,因此对于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布局的研究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对研究东夷古国史、中国建筑史,以及黄淮下游地区的商周考古研究也起着非常重要的标尺作用。1988年薛国故城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加强保护,滕州市政府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薛国故城文物保护规划》,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委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薛国故城东南角及西城墙中段抢救性保护工程设计》已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并拨专款2200万元,目前薛国故城东南角及西城墙中段抢救性保护工程的文物本体保护,观光道路和绿化工程正建设中。

古薛国官桥汉文化园古薛国官桥汉文化园(汉石椁墓)于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同年被公布为滕州市级文保单位;2015年6月份,被省政府命名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0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市汉画像石馆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出土汉代铜镜、釉陶、灰陶、玉器289件(套),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原址保存的汉石椁墓群。现正积极申请原址建设汉墓群遗址公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韩微

视频加载中...

王家湾村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东部,是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与国家级地质公园熊耳山一山之隔,与洪门村仅两三分钟的车距,村子依山傍水,植被覆盖率达63%以上。现今,来到王家湾的人们除了可以参观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纪念馆,还可以去参观村居民宿,以沧浪之水解暑消夏,感受溪潺有石,石鸣有声。

有山有水有历史,枣庄这里藏着一处美丽乡村值得打卡

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新经济

2015年6月23日,王家湾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地旧址被列入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17年入选山东省第四批传统村落。现今,王家湾村已经成为枣庄及周边人们打卡红色旅游的“网红”场所,建设规划了包括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保护及恢复区、中国红色政权建设展示教育区、生态景观休闲区、游客服务中心、民俗体验及科普教育区和祈福文化区六大板块 。

车辆经过洪门村不过两三分钟,入目的山景中就是王家湾村村头红色标志性建筑“鲁南灯塔”。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纪念馆正处于闭馆状态,村民也都在各自的田里忙着应季的收成。村里年轻的驻村干部张振山带着记者一起走进了这个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村落,感受不一样的村景民情。

有山有水有历史,枣庄这里藏着一处美丽乡村值得打卡

为结合纪念馆的展览内容,凫城镇政府还在近年针对村里的一些革命故居进行了保护性建设,从而增加村民收入,推出了美丽乡村游建设。潘振武故居、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峄县支队直属大队……都在原有基础上,融合了当地村居特色,除了打卡纪念馆,也给游客们提供了沉浸式的红色教育体验。

有山有水有历史,枣庄这里藏着一处美丽乡村值得打卡

“现在村里有很多闲置的村居,除了保护性的院落,未来镇政府将结合王家湾村传统部落的布局,进行规划开发,打造凫城镇对外旅游的新样板。王家湾村除了有浓厚的历史底蕴,还有很多美丽乡村建设的天然优势,村里的山都是典型的崮,多是原始的状态,环境好空气质量也好。”张振山介绍,王家湾村的天然水资源也很丰富,夏季雨水充沛的时候,村里会涌现很多天然泉眼,村东南角的山顶上,有一口常年不会干涸的泉眼,至今还惠泽着乡民。

水木村景回馈一方发展

说起王家湾村的水,除了作为峄城大沙河的发源地外,不得不提枣庄人熟知的沧浪渊。

据《孟子离娄上》载: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史传“孺子之歌”处,就是现在山亭的“沧浪渊”旧址。

相传沧浪渊是秦汉时期李左车隐居的地方,死后被崇为雹神,行雨、雹之司,老百姓尊其沧老爷。时至今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仍是沧浪渊庙会,方圆百里的群众慕名而至,焚香祈祷,期盼人寿年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炎热的夏天,沧浪渊的水迎来不少市民游客前来赏景玩水,是闲暇之余的消夏好去处。

一方水润泽万物,王家湾的楸树,每年开花季则繁盛无比,花朵在茂密的枝叶间星星点点,远观整棵树简直就像花的瀑布,流泻出无限春光。

楸树的根皮可入药散瘀消肿,果实可清热解毒,做成木材制品还可防腐。王家湾村傍山而长的楸树郁郁葱葱,不少枣庄当地人会在楸树花开掉落时,到王家湾村捡拾楸花,回家晾晒干泡水喝。这也让村民看到商机,每年楸花落尽游客聚集时,村民向游客兜售自家保存好的干楸花及其他的自家农产品。

在走访中,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发现,虽说村景自然天成,有其独特之美,但是“民宿村居”怎样做好后续村居设备的配套?景区发展怎样深耕融合?这些问题还需要王家湾村继续探索,让未来的美丽乡村成为抚慰城市忙碌“灵魂的归处”,让村里的老老少少更有归属感,更加热爱这个生养自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