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Inspired|忠贞还是检验爱情的唯一真理吗? 浅谈我眼中的比利时
一姐今天要讲的是一个热门话题——“出轨”。这个话题一出来,想必会引起激烈的讨论,从“王宝强马蓉”到“刘恺威杨幂”再到“陈思诚佟丽娅”哪个话题不是微博热搜榜头条?哪个话题没有刷爆朋友圈?
今天一姐请来了我们的老朋友文学学士、翻译学硕士和社会性别研究者——倪纳为我们深度解析“出轨究竟是什么?”这一热烈话题。
Lady First 特邀专栏作家
倪纳
国际会场的高级同传,平权运动的社会研究者,精神家园的生活哲学家,多重身份集于一身的她如今事业和生活双丰收。是一位不断逐梦与爱探索的酷女孩。
世纪难题
看到你好朋友的男朋友搂着一个女生在街上走,你选择:
1. 告诉朋友
2. 不告诉朋友
这个世纪之谜,就如同那个“掉河里我和你妈救谁”的问题一样,经(wu)典(liao)而又困(cao)难(dan)。当我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大写”两个字回答:不说。
问:你不觉得这是对你好朋友的背叛吗?你不觉得这是隐瞒真相?
我:首先,真相是什么我无从知晓。我看到的只是一个瞬间,而这个瞬间是暧昧的,是可以向左向右理解的。
这种模糊的“事实”在一万个人眼中看到的是一万种“真相”。除非我看到的是“捉奸在床”,否则不说。
问:如果就真的是奸情呢,你不觉得你很愧疚吗?你好朋友就这么傻乎乎的被蒙在鼓里,她得多痛苦啊。
我:退一万步讲,就算是他先生和其他女人有染,我不排除她和她先生是处于“开放式婚姻”的状态。更有可能,她自己已经清楚了但希望在朋友面前保留自己的尊严。
这些可能性让我没有权利干扰她的人生。这个时代,“出轨”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定义,我不能用我的字典妄自解释别人的人生。
林丹出轨事件
林丹的妻子谢杏芳在回应中很明确的表现了她对男方出轨的态度。
“我们一家人会支持这个敢于担当,知错会改的男人,感谢朋友和球迷的关心,我们一家人风雨同舟”。
从她的语气中可以看出,谢杏芳对林丹出轨的反映“云淡风轻”,显然她早就知道这件事。
真正对她造成困扰的,是我们广大吃瓜群众知道真相后,撕开了她婚姻的遮羞布,“替她抱不平,为她不值得”,殊不知这张遮羞布是她自己选择挂上去的。
若真的与人为善,是应该尊重她的选择;而不是越俎代庖替她选择。想想看每年过节回家被亲戚以“关爱”之名催婚,我们有多痛苦!
那就不要在这类事情上,扮演谢杏芳她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以爱之名“逼离”或“被心疼”吧。
其实想想看,在现代社会,上海飞到纽约就是睡一个长觉的距离,一个人在家到躺在一个异性的床上只需要 “Tinder” 上往右一扫的时间。
直男不讳言想被捅菊花,腐女会花钱让两个同志在自己面前做爱给自己看。
比利时两性心理专家 Esther Perel 在她的 Ted Talk 中提到,以前,一夫一妻制指的是“一辈子一个人”,现在,一夫一妻制则指的是“一次一个人”。
在这样的时代,“出轨”的意义是否一成不变,我们对应“出轨”的态度和手段是否还能停滞不前?
什么是出轨?
“出轨”,大部分人对它都只有一个模糊的定义:在爱情中出现了背叛。
出轨的形式不外乎两种:
1. 精神出轨
2. 身体出轨
首先,我估计,精神出轨要比身体出轨更普遍,在超过5年的恋情中,男女双方精神出轨的几率,要比男女睡过别人的几率要大太多了。
那为什么如此普遍的精神出轨引起的社会反响没有身体出轨大?可能很简单:身体出轨比精神出轨好判定太多了。
普遍意义上,“上床”就是身体出轨。那上了床,做了什么才构成身体出轨?
试想一下,你的男朋友如果现在在和另一个女人接吻,你难过的点是“天啊,我的男朋友嘴巴和别的女人的嘴巴碰在一起了”,还是“天啊,他怎么能这么对我,他怎么能背叛我”。理应是后者吧?
我自己对出轨的有一个定义,它与身体还是精神无关,与是男是女的性别无关,甚至和一夫一妻制都无关。
“轨”,其实就指的是两方的一个框架协议。出轨,就是在没有违反法律的前提下,打破了一段爱情中双方先前的承诺或约定。
在现代社会,“开放婚姻”在西方是一种公开的婚姻形式,即使在中国社会也已经成为了一类人群选择的生活方式,大众对于婚姻的形式的探讨也逐渐多元。
而在“出轨”这件事上,为什么我们始终保持嗅觉灵敏,对于“出轨者”和“第三者”从不放弃“游街示众”式的恫吓?
那是因为,我们当今社会,资源,尤其是性资源,太不平等了。
究竟是谁在出轨?
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出轨,这是大部分人都认为的一个社会共识。然而,事实究竟符合这个大众的集体推断吗?
我认为,没有足够的资料能证明这个说法。原因可能很简单:相比女人出轨,男人出轨好抓太多了。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身边认识的人和朋友的情况,只要是男人出轨,大部分都是被抓到了;而女人出轨,大部分都瞒过去了。
根据“南方”调查显示,近两年女性有婚外情的数据上升了两成左右,已经达到40%的女性有过婚外情,而且趋势还在上升。
“哪有猫不偷腥”,是传统价值观对于“男人出轨”的解释。所以,女人早被训练出灵敏的嗅觉,就算没有任何异动,但潜意识里一直在等待甚至主动寻找“我家猫偷腥”的蛛丝马迹。
而男人没有经过这样的历史洗礼,“妻子出轨”对于大部分男人来说,都是“别人家的事情”,自然没有培养出“时刻保持警惕”的忧患意识和“刑侦手段”。
还有一个原因:“男人”出轨把“高位”出轨的真相掩盖了。
“谁比谁”更容易出轨,这句话其实隐含了两个考量:
1. 谁更有出轨的“意愿”
2. 谁更有出轨的“能力”
我曰:男人不出轨是诱惑太小,女人不出轨是代价太大。
中国的性解放也进行了二三十年,然而,由于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严峻,男女的性行为大多并不是一种“互惠”,而是一种“交易”。
交易的一方,是“性”,另一方,则是社会资源,如金钱、社会地位、政治权力、舆论话语权等等。
很多人都在关注“男领导”有几百个情人,“男体育明星”有几个二奶,“男演员”劈腿了几个嫩模……
社会的目光焦距在“男”这个性别属性上,但忘记了他们另外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持有大量各种社会资源,他们都是社会中的“高位”者。
从“武则天的无数男宠”到“女高官的包养多个情人”,再到“邓文迪牵手21岁男模”,历史滚滚却不断重复一个规律:对于性的掠夺,有绝对关系的不是性别,而是社会资源的掌握。
而在中国社会,性别平等还“依然在路上”,掌握社会资源和话语权的,大部分还是男性。
所以造成了“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出轨”的现象,根本问题还是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导致了性资源“交易”的性别失衡。
不论你有没有经历过“出轨”或者“被出轨”,它都是我们身处这个社会每一个人的切身之痛。
“忠贞”还是检验爱情的唯一真理吗?
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出轨?
很多人都想跟“其他人”、“新的人”、“不同的人”、甚至仅仅是“多一个人”发生性关系,这个意愿跨越种族、跨越地域、跨越文化,可以在每个社会都能观察到。
然而,出轨的受害者,就一定也是这段恋情的受害者吗?
好像张爱玲笔下的写的那样,爱情很像是一场精彩的男女角力。残忍一点,我们甚至可以比喻成一个战场。
在“忠贞”这场战役上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并不能直接判定整个战争的胜利。“忠贞”的确是检验爱情的一个标准,但它不是唯一真理。
若只被“出轨”蒙住了双眼,就看不到爱情它整个的画面。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爱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设定的轨道。对于社会资源相对匮乏的女性,我们要面临更严峻的现实。
过去,社会的舆论会强烈谴责因为男方出轨而要离婚的女人;如今,社会舆论又开始谴责男方出轨后不离婚的女人。
我欣赏王菲在窦唯出轨后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洒脱,我也尊重马伊琍在文章出轨后“且行且珍惜”的决定。
做女人如此艰难,何必还要互相伤害?
致单身的我们
我们无法知道人生几十年会不会“被出轨”,我们能做的只有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才能在“被出轨”的时候,有得选择。
不管你选择的人生好不好,至少,你的独立能为你赢得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Esther Perel 在 Ted 上做过两次关于两性的演讲,是一位对全球多个文化群体做过社会调查和婚姻辅导的两性专家。
如果想听一听她怎么谈出轨,可以看以下视频:《重新审视出轨:为爱发声》
Rethinking infidelity ... a talk for anyone who has ever loved.
摘自倪纳的知乎专栏
全文请搜索专栏“倪纳的龙窝”
版权属于作者倪纳本人
如需转载请向后台留言
想了解更多酷女孩的生活方式,可以关注我们的Lady First 微信订阅号:ladyfirstorg
前言
我曾在比利时工作生活过近一年的时间,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之后,我对这个国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下面就浅谈一下我所认识的比利时,希望能带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认识一下这个西欧小国。
基本情况
现代比利时是正式诞生于1839年的一个君主立宪制王国。它是由北部通行荷兰语的弗莱芒大区和南部通行法语的瓦隆大区以及首都布鲁塞尔大区(双语区)组成,此外瓦隆大区靠近德国的边界还有一小部分受官方承认的德语族群。因为其地处欧洲日耳曼语族与拉丁语族的分界线上,战略价值十分突出,因而也被称为欧洲的十字路口。

比利时邻居国从北往南依次是荷兰、德国、卢森堡、法国,并且与英国隔海相望
地处战略要冲的比利时为欧盟六个主要创始成员国之一,其首都布鲁塞尔也是欧盟以及北约等大型国际组织的总部所在地。因为大量的国际组织落户与此,加上其双语的特色,开放包容的布鲁塞尔也被成为“欧洲首都”。

布鲁塞尔地标—原子模型塔,是人类向往世界和平的象征,也是人类对和平使用核能源的美好愿望

人头攒动的布鲁塞尔大广场
但是在这包罗万象的国家名片后,比利时却有着一个自建国以来的顽疾。前面提到,地处欧洲文化分界线的位置,使得比利时不同地区的人民对自己国家严重缺乏认同感。北边的弗莱芒大区(荷兰语区)属于日耳曼语族,与南边属于拉丁语族的瓦隆大区(法语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立。而处在荷兰语区包围的首都大区更是两种文化激烈碰撞的前线。如今在布鲁塞尔,不到3成的居民讲荷兰语,法语已有席卷整个首都的迹象,这也反过来造成荷语区居民对首都认同感的下降,对他们而言,所谓的首都作用,也越来越只局限于提供了一个国际机场。
分区示意图,来源:维基百科
经济概况
总人口约为1160万的比利时近年GDP已经逾47万亿美元,人均GDP约4.2万美元,属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体。人口稠密的比利时是在19世纪初最早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发达。历史上瓦隆大区部分地区蕴藏着大量的煤矿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外的劳动力前去挖煤,源源不断为其工业革命及建设输送血液。如今比利时的经济已逐渐发展为国际贸易型国家,主要进口食品、机械、未成品钻石、石油、化工及纺织品,主要出口巧克力、汽车、钢铁、药品、成品钻石、纺织品等。
位于北部港口的安特卫普,是欧洲的第二大集装箱集散港口。全球最大的钻石加工及交易枢纽也位于此,因而安特卫普也有着钻石之都的美誉。总体上安特卫普之于比利时的意义,类似于上海之于中国。
位于安特的比利时国家银行,见证了一座港口城市的崛起
社会文化
比利时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好吃好喝又好玩的国家,初次来到比利时的人会被其特色的小吃,风格各异的建筑及丰富的历史资源所深深吸引。像薯条、啤酒、巧克力、华夫饼等这类食品,比利时出产的品质都是相当优秀的。很多家喻户晓的漫画卡通人物,也都诞生于这个国家。
我们熟知的French fries,其实跟法国没有关系,它的诞生地是比利时。据说是二战时期,美国大兵在比利时吃到的薯条,但是本地人都说着法语。这些大兵在战后把薯条当成了法国的特产带回了美国并传开,这才有了法国薯条的名称。如今在比利时,更常见的是一种更粗更大的薯条,当地人喜欢沾着蛋黄酱或者番茄酱来吃,配以洋葱碎,味道浓郁。华夫饼也是很出名的小吃,在街头巷尾都能买到,尤其在布鲁塞尔街头,琳琅满目的华夫饼让人看着真的很有食欲。巧克力和啤酒,则成了比利时大量出口的商品,也诞生了很多著名的品牌,比如巧克力有GODIVA, 啤酒有杜威、粉象等等,以后有机会再做详细介绍。
炸薯条
各色华夫饼
众多比利时啤酒品牌
诱人的巧克力
著名的漫画形象,蓝精灵和丁丁,正是诞生于比利时。中国从80年代初期引进的蓝精灵动画片,如今成了一代80、90后的记忆。还有我们熟知的丁丁历险记,也陪伴了无数少年度过他们的童年。
比利时庆祝蓝精灵60周年纪念日,来源:Business Times
丁丁历险记
足球也是比利时绕不开的话题,也是比利时最受欢迎的运动。如今世界排名第二的比利时国家队,即将展开卡塔尔世界杯的征程,希望德布劳内、卢卡库、阿扎尔领衔的比利时红魔能在杯赛取得更好的成绩。
比利时红魔
潜在问题
在我看来,除了南北对立,比利时如今最大的社会问题是来自大量的外来(非法)移民和难民,他们就像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深深植入了这个国家的根基中。引用一个比利时议员的原话:稍有不慎,这个国家要毁在少数郊区暴民的手中。而这些暴民,几乎都是来非洲和中东的(非法)移民或者难民。
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一样,通过长达几个世纪的掠夺与压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比利时也率先完成工业化,跻身了发达国家的前列。可是随之而来的却是超低的出生率,人口劳动力短缺一时严重掣肘国家的发展。为了弥补人口缺口,比利时也开始自20世纪后半叶引进了大量的外族人口。诸如前殖民地刚果(金)、摩洛哥、土耳其等地的人口通过各种手段涌入了比利时,并逐渐形成庞大的社区,占据着每个城市。
但是大多数外来(非法)移民、难民往往都是没有什么文化水平,基本从事的都是比国人不愿从事的低端服务业,他们的后代也大概率无法完成阶级跃迁,并且生育欲望相当强烈,因为可以借此每个月赚取生育补贴(一个小孩大概300欧)。这样也造成了大量的外来闲置人口,无休止的繁衍,像一只只蛀虫一样啃食着国家的基础。而为此买单的,是比利时的工薪阶层。我当时每个月薪水的30%是要用来交社保的,这其中相当一部分都会被政府用来接济这些人,所谓成也高福利,败也高福利。
如今比利时面临着这些外来低端人口的反噬,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因果轮回:当年比利时统治者是如何惨无人道的剥削压榨其殖民地,搞乱其他国家,现在这些前殖民地和被搞乱国家的子民也会带来各种极端主义、暴力、愚昧、动乱,反过来慢慢地吞噬着比利时。
小结
这次就从以上几个小方面浅谈一下我了解的比利时。后面有机会我会继续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