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柱子撑起一座寺,“长”在悬崖石缝中,有此脑洞的只有中国人 清源山-状元石传说典故

在中国,有两大悬空寺,一个位于北方的山西省浑源县,名为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500多年前北魏王朝后期;另一个则为位于福建省泰宁县金湖西岸的一个悬空寺,不过它不叫金湖悬空寺而是名为甘露寺。甘露寺奇特之处,四幢楼阁像“长”在悬崖峭壁石缝中,人们由此也称它为南方的悬空寺。

一根柱子撑起一座寺,“长”在悬崖石缝中,有此脑洞的只有中国人

一北一南两大悬空寺构成了中国最为神奇的两处建筑群,它们究竟是怎么建造的,当年,为何选择这样一处险幽之地,充满神秘。最近来到位于福建的甘露寺悬空寺,走进它却是越看悬疑越多,真是佩服古人。

一根柱子撑起一座寺,“长”在悬崖石缝中,有此脑洞的只有中国人

泰宁甘露寺是世界地质公园大金湖景区中的一个景点,必须乘船才能抵达。一早乘船而来弃舟登岸,沿途郁郁葱葱,竹林幽幽,好一个清静之地。如果说大金湖是一个文秀隽美的女子,那么这甘露寺就是她灿若明星的深邃眼眸。

一根柱子撑起一座寺,“长”在悬崖石缝中,有此脑洞的只有中国人

而岸上沿着山路向甘露寺的位置进发,跃入眼帘的千姿百态丹霞奇观下,“长”在石头缝隙中的红色楼阁便依附于这山体中,宛如一对不离不弃的母子。

传说最早以前甘露寺的庙很小,是北宋时一个名为叶祖洽的母亲来此求子得以愿望实现,之后而大兴土木造得这处甘露寺。如今,这处古宅已存在崖壁中870年。

而史料中关于这处悬空寺是谁设计的,花了多长时间,期间经历了怎样的艰辛,都不得而知。

中秋过后的泰宁甘露寺,游客不是特别多,随船而来的,多为中老年大爷大妈。拾阶而上,山门呈拱形石头砌成,门前有块石碑,宋代进士邹恕盛赞甘露寺“兰若半空中,云山第几重,瀑流千丈练,鹤宿五株松”。穿过这道斑驳的石头门,便进入了甘露寺的方寸之地。

地上一池清水名为净手池,据说在此池中洗洗手好运常常有,所以过路游客许多人蹲下身来沾沾水。

近日的泰宁天特别好,数日都是阳光明媚。而甘露寺一旁的高大竹林,也许是山中的甘露泉滋养了它,清脆碧绿遮天蔽日。当年甘露寺山涧中有股清泉终日缓缓而流,而两侧又是风光极好,正是看中了这样的一处密林清泉,870多年前的古人,才决定在此隐居修行。

能够查到的资料泰宁甘露寺始建于南宋公元1148年,其它细节都只是传说而已,使它的建造背景更加扑朔迷离。有必要说下甘露寺,全国最少不下有8个叫甘露寺的,有无锡甘露寺,潮州甘露寺,安徽九华山甘露寺,所以想去甘露寺游玩的朋友,请看好具体名称。

再来看甘露寺的整个建筑特点,它所在的岩穴高80多米,深和上部宽约有30多米,但下部宽只有10多米,甘露寺整处建筑呈倒三角形插在岩石缝隙中,十分奇特,有此脑洞的大概只有中国人。

游客沿着山中修建的台阶拾级而上,这根柱子就在眼前,看起来就是一根普通的木头柱子,可它却发挥了千斤顶的作用。要知道这是870年前古人的智慧,那时的老祖宗们就学会了把这地理上的劣势变为建筑上的优势。

而那时全靠肩挑人扛,在山体中开凿建房,又曾经历了何等的艰辛。

远观悬在半空中的红色小房子,走进去却也是五脏俱全,少了神秘。

一柱插地托起四幢重楼叠阁,全是木质结构不用一根铁钉,工艺精湛巧夺天工,堪称我国建筑史上一大杰作。而悬空寺背后深藏的,何尝不是古人的大智慧。这里是·图说故事520的原创图文,严禁转载盗图搬运!

在清源山弥陀岩顶,有三块大石头,du像三支zhi“奏板”。古时候文官武将晋见皇dao帝,手里都必须拿着一支奏板,也叫做“笏”,因其大多是用象牙做的,也有用玉石做的,所以也叫做“玉笏”。弥陀岩顶这三块像奏板的大石,就叫三笏石,除此之外还另有一名,叫做状元石。

清源山-状元石传说典故

为何叫做状元石?这就和泉州人中状元有关。泉州的第一个状元是南宋的梁克家。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梁克家出生在泉州城内东街相公巷,就因为梁克家后来中状元做宰相,所以他出生的这条街就叫相公巷。梁克家少年很会读书,很小就中秀才,入府学明伦堂继续进修深造,32岁那年赴省参加乡试高中解元。封建时代科举,在府里这一级考中了就叫做秀才。秀才去省里考试,叫做乡试,考中就是举人,叫做中举。头名秀才叫案首,头名举人叫解元中举才有资格上京考试,考中就是进士,头一名叫会元,这是国家级的考试,所以叫会试,是吏部主持的,主考官都是皇帝亲自选派的。主考官考完,录取到的就上金銮殿由皇帝当面考,叫做殿试。一甲(第一等)一名叫状元,因为是皇帝亲自考取的,所以叫做“钦点状元”,一甲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剩余的就叫二甲进士。总共录取300名。乡试中解元,会试中会元,殿试中状元,就叫做连中三元。

清源山-状元石传说典故

闲话少说。那年梁克家中了解元,第二年上京会试又中了状元,这是泉州历史上破天荒头一次出状元,轰动泉州城。不到十年梁克家就做了宰相。他入阁拜相的那年夏天,弥陀岩顶那三片大笏石让一阵大风吹倒一块。人们就说是状元拜相。

泉州第二个中状元又做丞相的也是宋朝人,名叫曾从龙,本来叫做曾一龙,是在泉州西街曾井巷出生的,人也很聪明,30岁就做晋江县学的教谕,就是主管全县教育的县级官。传说曾一龙要去考状元的那年,特地去象峰巷铁炉庙烧香“运梦”。曾一龙梦见神佛拿一张“黄牒”让他看,上面写着:“两爵并耀于今秋,一荐独行于天下。”曾一龙觉得这两句分明说是今年秋天会考中封官,大吉大利,就将这两句诗写起来挂在书房里。有一个书生叫谢次山,要去赴考,也去铁炉庙“运梦”,梦见神佛与伊说去问曾一龙便知。谢次山去找曾一龙,入门看见他书房挂一对联,见上句“两爵并耀于今秋”,暗示说今年秋天有二个人会同时有官爵, 心里想,没准一个是曾一龙,另一个是我!谢次山就问曾一龙这对联的来历,曾一龙说是从铁炉庙抄来的。谢次山一听更加欢喜,也不敢说破,只是暗中更加勤奋攻书。谢次山和曾一龙一齐上京赴试,果然双双金榜题名,曾一龙还是状元。

清源山-状元石传说典故

每一次殿试,皇帝都要摆琼林宴招待主考官和状元、进士, 皇后还会给新科状元插两支金花在状元帽两边,叫簪花,这在封建社会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耀。皇后为曾一龙簪花,知道他名叫曾一龙,就为伊改名曾从龙。为什么要改呢?皇帝才是龙,是真龙天子,任何人不准超越,你叫曾一龙,就是一条龙,岂不是大逆不道,所以就改做曾从龙,就是跟皇帝走,做皇帝忠实的臣民。一字之差大有学问。这个皇后确实厉害,但也很省事,若要是换做慈禧太后那种人,曾一龙这个名字不但状元做不成,没准已经押出午门斩首示众了。

为人名的一个字,会拉去杀头?此并非危言耸听。明朝泉州就有一个去考状元的,因为考卷一个“马”字一划没写好,而无缘做官。这个人名叫庄际昌。庄际昌会试中了会元,殿试又中了状元,但因状元卷里“跃马挥戈,血战沙场,卫护疆土”这句话中的那个“马”字没按繁体字下面四点而是像现时简体字写做一划,有人就去告,还借题发挥,无限上纲,说什么“马”字将四点写做一划,就是马的四个马蹄缚做一块,哪会跑啊?哪会冲锋陷阵保卫国土啊?所以皇帝就没封庄际昌做官,更免说拜相了。

到清朝末,泉州又出了一个状元—吴鲁。吴鲁中状元以后,做地方官也做京官,最大只做到翰林院学士,没做宰相。明朝的李九五、清朝的李光地做了宰相,但没中过状元,也就不叫状元拜相。所以弥陀岩的状元石只倒两块,一块是梁克家状元拜相,一块是曾从龙状元拜相,就没第三个做状元又做宰相的,所以至今第三块状元石还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