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部门”不同的职位,“城隍爷”在信仰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五二八抬城隍 风调雨顺佑“旧”安

城隍爷,道教中守护城池之神。城隍信仰在南北朝时期兴起,至明清时期,渐由守护神演变成与人间政府所派遣的“阳官”对应的“阴官”,专责这一地区的大小阴间事务。

24个“部门”不同的职位,“城隍爷”在信仰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穿过热闹的丰州集市,一路探听南邑城隍庙位于何方,你很难相信在这闹市背后居然藏匿着一座千年古庙。穿过古街,站在南邑城隍庙的大门口,一眼望去是一条环境优美的绿化巷子,许多人正在巷子里合影留念。城隍庙的建筑由一门、二门、公廨、后堂组成,从一门到二门大约70米。站在二门,你完全可以感受到千年古庙的宏伟威严,门口一副楹联“到此地回头缓了,入是非把念省些”,据说城隍爷掌管阴间的事情,这句话是提醒世人,若在世上为非作歹,那么进了这个门一切都来不及了。

24个“部门”不同的职位,“城隍爷”在信仰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二门内进深11米多,中间布置了精巧的活动戏台,左右两厢各三间,供奉黑白无常及皂隶鬼卒。离戏台数步是中殿,宽五间深两间,两侧供奉四大护法神将和左右班头爷。升腾的檀香后有许多栩栩如生的雕像,这是往来香客们十分信奉的二十四司,有吏部司、刑部司、阴阳司、过察司、命禄司等。“这二十四司掌管着不同部门,所以不同单位的香客要祭拜的也不一样,像启达司是学生祈求学习进步、考试顺利的,而这采访司就是祈求工作顺利的。

24个“部门”不同的职位,“城隍爷”在信仰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来到了正殿,城隍爷端坐于中,让人肃然起敬,左右侍立着文武判官、千里眼、顺风耳五大主神。殿中建筑层层相连,在连接廊中还有木雕泥塑大小神像200多尊。庙中还藏有弥足珍贵的宝贝,那是城隍庙重建中遗留下来的明代石碑记五方,以及多副雕刻的石柱楹联,大殿内还有一对宋时代的石柱,殿前的瓷雕龙虎更是珍贵的文物。

城隍始于原始社会先民对于“水”、“庸”自然物的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它便被神化和人格化。历经了漫长的造神过程,至北宋真宗主政,大封上至“玉皇大帝”,下达各级城隍,从此各级官署衙门所在地都有阴阳两个衙门,城隍爷就成为鬼神世界的地方长官,拥有理阴察阳,福善祸恶的职权。据说,太祖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就下旨册封天下城隍为王、公、侯、伯,诏令各级阳官上任必须祭拜城隍后方可坐堂理事。

自1997年南邑城隍庙重建以来,来自泉州、晋江、永春、莆田的香客不断。每年的五月十一是城隍爷的诞辰,仅初九、初十、十一这三天的香客就达上万人,而这三天的城隍庙也是热闹非凡,戏台上好戏连连,还有80多个广场舞轮番上演。大隐隐于市,城隍庙外繁华集市安居乐业,庙内流金溢彩,香火袅袅。

对于很多人来说,农历五月二十八只是寻常的一天,然而对于旧州居民来说,这一天却是旧州镇独有的传统节日--“五二八”,该节日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传说旧州的城隍神曾受乾隆皇帝赐封为“钦命城隍司,护国威灵侯”赐半副銮驾。每到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虔诚信徒们都会纷纷去城隍庙里进香祈福,同时抬城隍菩萨游街,队伍中不仅有“拉牵”“骑摆马”“彩亭”等传统娱乐形式,如今还增加了苗族的唢呐、芦笙吹奏表演,屯堡人的地戏,中老年人的秧歌舞、军乐,中小学生的花车仪仗队队和声势浩大的舞龙队等等。

五二八抬城隍 风调雨顺佑“旧”安

五二八抬城隍 风调雨顺佑“旧”安

漫步在古镇街道上,放眼望去,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下午两点半,伴随着敲锣打鼓声声炮响,一白一黑的“黑白无常”歪歪倒倒地走来,向路过的商铺讨要“香火钱”,愿者自助。至此,旧州镇“抬城隍”活动也正式开始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城隍”由旧州镇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抬举绕城,他们的队伍途径旧州镇城隍庙下东街—北街—旧州镇初级中学—西街—十字街—新南街—场坝,最后掉头返回城隍庙。

五二八抬城隍 风调雨顺佑“旧”安

远远便望见了威武高大的城隍队伍迎面而来,前面是三五个给车子挂红的小伙子,寓意给车子挂个好兆头,紧接着出现的是镇上自发组织起来的舞蹈队,他们有的穿着屯堡服饰,有的穿着色彩明艳的汉服,有的踩着高跷,有的背着腰鼓、有的划着小船、摆着天鹅,千姿百态,活泼生动,后面紧跟着“城隍司出巡”和气势雄壮地舞龙场面,城隍爷“出巡”,将为全镇人民祈福,保佑全镇人民安泰祥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下午五点左右,“城隍爷”的巡游结束了,但游客的热情依然就如今天的天气一样,热情似火,特别是来到旧州的外地游客,纷纷高举相机,嬉笑连连地与当地居民热情交谈,携手来到大街小巷,品尝着旧州当地独特的美食文化,欣赏着旧州当地的古镇风貌,品味着旧州当地人杰地灵的人文气息,流连忘返,耐人寻味。

文章来源:西秀区旧州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