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推出“地表最强功夫天团”:释永信居首,竟还有一个小和尚 少林寺的麦子熟了,僧众农场收麦忙,现场手把手教“洋弟子”割麦

少林寺推出“地表最强功夫天团”:释永信居首,竟还有一个小和尚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少林功夫扬名天下,几乎成了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言人”

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李连杰拍了那部成名的处女作——《少林寺》后,更是形成了一股持续至今的“上嵩山、习少林”的武术热。

当年,家乡安徽颍上县的少年刘应成,就是在这股少林功夫热潮的吸引下,成为第一批涌向嵩山的武术少年。后来,刘应成就成了现在的释永信,并成为了少林寺的“一把手”——方丈。

少林寺推出“地表最强功夫天团”:释永信居首,竟还有一个小和尚

释永信少年时来到少林寺,也确实习练过少林功夫,现在,从网上还能找到他当年拍下的习武照片。

近日,释永信还在其社交媒体上转发了一则消息——少林方面推出了“地表最强功夫天团”,入选者共有16人,而居首者,就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该消息称:少林寺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少林功夫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又有“武术禅”之称。

少林寺推出“地表最强功夫天团”:释永信居首,竟还有一个小和尚

其推出的少林地表“最强功夫天团”之16人名单如下:释永信师父、少林延续禅师、少林延岑、少林延淀、少林延荻、释延竤、少林延匌、少林三宝、少林畫僧延达、少林延荀、少林延衍、少林寺释延宸、少林延邦、少林延炫、少林寺藏经阁、少林禅弓院延勐。

更有意思的是,这16人中的“少林三宝”,竟然只是一个5、6岁的小和尚!

既然是最强功夫天团,显然他们在少林功夫方面,都应有一定的特点、能力或影响力吧?——可这个小和尚“少林三宝”,显然因年龄特点,应该只是基本功不错,或是参加少林功夫表演方面有特色吧?

人们或许会疑问:像此前,一直以来在网上自我宣传是“少林寺武僧、少林第一护法”的释延觉,却为何没有入选其中?——当时,释延觉面对质疑,在网上晒出他与释永信的合影,以及少林武僧护法证,但不知为何,少林寺一直对此不予置评,既不否认、也不承认此人。

另外,像过去曾在“武林风”娱乐节目中,与师哥一龙打过搏击比赛的一虎,后来成了少林寺武僧释延直——他既有现代自由搏击功夫,也有少林武术功夫,不知为何,释延直也没有入选这个地表最强少林功夫天团呢?

还有“武僧”一龙,在最初的炒作宣传中,他的头衔就是“少林寺武僧”,但不知为何,少林寺官方却否认了一龙是少林寺的人,后来,一龙不得不打擦边球,改成“武僧”一龙了。

当然,这个地表最强少林功夫天团,其所谓“最强”,也并不完全是以“能打”为标准——比如,年龄偏大的释永信大师,和年龄又过于偏小的“少林三宝”,要说他们的少林功夫是“地表最强”,或许有点牵强了吧?更多意义上,或许这个“地表最强”,只是一种有影响力的说法吧?【原创作者:瑜说还休】

河南商报记者 王乔琪/文 王访贤/图

又是一年麦收时节,少林寺禅耕农场迎来了第五次丰收。

6月14日上午,数百亩田地中麦浪翻滚,桃红杏黄,习惯了晨钟暮鼓的少林寺僧众也早早地来到农场上,挥镰割麦,打包装运,成了夏天的田野景观。人群中,戴着草帽、胳膊下夹着镰刀的“洋弟子”成了一道风景线。

少林寺的麦子熟了,僧众农场收麦忙,现场手把手教“洋弟子”割麦

少林“洋弟子”忙割麦

定下小目标:今天争取第一个割完

禅耕农场位于少林寺塔林西南的一片山林中。沿着蜿蜒向上的山间土路,还没走到农田,就已经闻到野生蒿草的清香,土路尽头眼前场景豁然开朗。

金黄色麦田绵延百米,与远处的山峰交相辉映,麦浪中,伴随着窸窸窣窣声,几十位僧人在麦田中挥起镰刀,收麦、打谷,装袋,装车,在田间忙得热火朝天。

众多人中,戴着草帽、胳膊下夹着镰刀的“洋弟子”引来不少人关注。其中,来自科特迪瓦的少林弟子延明在师父手把手指导下,学习割麦。

“这是镰刀,也叫做草镰,割麦的时候角度是斜上方,动作要快,”师父一边讲授割麦秘诀,一边拿起一撮麦子演示。

中文流利的延明很快领悟了诀窍,他告诉记者,虽然这是他第一次割麦子,但在少林寺习武一年有余,这样的活儿肯定不在话下。

说罢,便拿起镰刀,模仿起师父的动作。

可麦子却被连根拔起,“比想象的要难,”延明笑着说,随后,在师傅的指导下,延明也渐入佳境,动作越来越娴熟,“就跟学功夫一样,想学、感兴趣,就能做好。”

相比延明的割麦初体验,一旁来自塞尔维亚的迈克更得心应手。

迈克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由于自己博士论文与少林寺和禅宗文化有关,所以,她特意来到这里体验少林文化。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少林寺割麦活动了,比去年熟练很多,”她笑着说,在少林寺一年多时间,汉语越说越溜,麦子也越割越顺手。现场,她也定下“小目标”——“今天争取第一个割完!”

少林寺的麦子熟了,僧众农场收麦忙,现场手把手教“洋弟子”割麦

少林寺的麦子熟了,僧众农场收麦忙,现场手把手教“洋弟子”割麦

每亩产量最高达到千斤

今年收成有望成为历年最佳

太阳高照、汗珠低落,经过几十位僧人的一番努力,眼前数十亩的麦田很快被收割完毕,留下了一排排的小麦堆和裸露的麦茬。

少林寺禅耕农场负责人延子法师介绍,相比往年,今年农场上种植小麦面积增多,有一百五十余亩,加上周围小气候好,地里的小麦也长势喜人,“预计每亩产量在800至1000斤,收获小麦十几万斤,收成有望突破历年。”

从起初的几十亩麦田,到如今的一百五十余亩,少林寺的收麦传统已经延续5年时间。

延子法师说,农场收获的麦子,一方面满足寺僧及少林寺慈幼院师生全年的粮食供给,同时,储存一部分会随时周济一些贫困家庭,“我们曾为安阳滑县捐献5万斤小麦。”

少林寺提倡农禅并重

参与农作也是一种修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秋种夏收,这样的生活,踏实而平静。

史料记载,隋唐宋时期,是少林寺发展鼎盛之时,也是“农禅”盛行之时,数千僧众以禅入农耕种着上万亩的农田,收获禅意人生。近年来,少林寺逐渐恢复“农耕禅”。

延子法师介绍,自2014年少林寺建立禅耕农场以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千年“农禅”道风才得以在少林寺恢复、重建、发扬,“少林寺提倡农禅并重,僧人们在习武的同时,参与农作也是一种修行。”延子法师说。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秉承着禅寺农禅并重、自给自足的理念,少林寺禅耕农场上既种植了小麦、油菜、向日葵等农作物,还种植了杏子、桃子、梨子、李子、核桃、西瓜、石榴等果木,以及各种蔬菜,为寺院四百余位僧众提供了丰富的粮食、瓜果、蔬菜等。(编辑 华丽娟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