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西王母之国在哪里?与周穆王相会的“瑶池”在哪里? 青州南部有座玲珑山,游览后的感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周穆王的“西游记”

关于周穆王西巡狩,后人感兴趣最多的就是和西王母相会。感觉西北地区有出女首领的传统。“骊山女亦为天子”就是说殷周之际在骊山有个具有天子地位的女首领,这样的话看起来能和商王、周王抗衡了。西王母是在更西边,应该是个戎狄部落的女首领,在穆王西巡时双方进行了友好会盟。不但周穆王去会见过西王母,西王母也曾经来朝,这是《竹书纪年》的记载。

《山海经》西王母之国在哪里?与周穆王相会的“瑶池”在哪里?


据说周穆王西巡的时候“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然后一种向北、向北、向东、再向西。然后再向北、再向西,最后到达西王母的领地。感觉这都得到西域了,也可以能周穆王是最早通西域的人。按照《穆天子传》里所记的所到之处,周穆王到达“玄池”,池水皆黑,有人说这是罗布泊。罗布泊是通西域的要道,而且考古也发现了罗布泊地区有大量先秦时的中原遗物。

《山海经》西王母之国在哪里?与周穆王相会的“瑶池”在哪里?


周穆王又接着向西,到达苦山。苦山上长满了菊科的草本植物,嫩苗可食,但是苦的,就是苦菜一类。到达苦山距离西王母之邦还有五、六天的路程。前代已经有人考证,西王母之邦是西域古国。根据路程计算,西王母之邦在今天塔里木盆地和塔里木河东北边,库尔勒、尉犁一带。西王母是这个小邦的女酋长。

晋代郭璞说“西王母”的形像是“如人,虎齿,蓬发戴胜,善啸。”因为郭璞的这个描述很有名,很多人看了以后就觉得“西王母”非神非兽,半人半兽。其实“如人”不是说真的不是人,根本上就是人。只不过不是中原地区所见的平常人。为什么在郭璞的注解里“西王母”像人又不像人呢?一个是因为外表,还有一个是因为装饰。看看西王母之邦的位置,及其存在的时间,所以西王母部落的是什么血统都很难讲,肯定和来自中原王朝的周族人不一样。列邦风物不同,也就是说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肯定也是和中原地区大相径庭。所以就被描写给神化、兽化了。

《山海经》西王母之国在哪里?与周穆王相会的“瑶池”在哪里?


对比于许男的觐见,天子受礼的仪节,周穆王和西王母的见面是互为宾主。周穆王来坐客,带了礼物,他手持白圭和玄璧,还送了一百匹的锦绣丝绢以及三百匹的白色丝绢。西王母以主人的身份收下礼物,但并没有行臣子之礼,可见双方是互为邻邦而没有从属关系。两国之君在瑶池宴饮。有人说“瑶池”其实就是博斯腾湖,有人说是赛里木湖,还有人说是天山的天池或是巴里坤湖。西王母住在一座山上,周穆王驱车登上这座山,还专门题写了“西王母之山”,并刻在石头上。

穆王何事不重来?

西王母和周穆王还互相唱和。西王母为天子献唱,表达了希望天子健康长寿,能再来西方。周穆王也以唱相和,说返回后将好好治理使万民安乐,这样过几年还会再来。传说周穆王活了一百多岁,去西王母哪儿按记载是公元前960年左右,那时候他大概得有六十多岁。但是后来周穆王并没有再来。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名字叫《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后人读这首诗往往以为周穆王与西王母是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其实应该是和爱情没什么关系。《穆天子传》里的“西王母”是一个热情而好客的女首领,对周穆王这个中原天子是一种仰慕之情,大概是没想到中原大国的天子会亲临异国。而周穆王对西王母的礼遇也基本上和对许男、对犬戎之君是一种,只不过是对西王母的待遇在此种类型中有所升高而已。



那么穆王为什么不再西去与西王母相会呢?当然首要问题是路途过于遥远。毕竟万里之遥,去一趟需要很多时间,不可能老去。再加上周穆王的父亲周昭王南征不归留下的阴影,周穆王也不太可能老是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因为这中间的艰难险阻太多,容易出问题。更重要的原因是,穆王去过了,西王母也来过了,盟友关系也结成了,还效果很好,那就更没必要再节外生枝了。



周穆王要防备是老对手,荆楚、犬戎之类的宿敌。据《竹书纪年》所载,从西王母之邦回来,周穆王就征了犬戎。后来又与荆楚大战于泲jǐ,就是济水。然后周穆王在当年大禹大会诸侯的涂山也举行了一次诸侯之会。之后没过几年周穆王就去世了。周穆王这一生一直忙于四方安抚和会盟,还有征战,一直到死都没闲着。

作者:沅汰,文化学者,历史作家

主要作品:《龙凤传奇》、《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高澄传》、《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汉字》字形释义、《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等。

青州南部有座玲珑山,游览后的感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青州以南群山荟萃,玲珑山便是其中之一。周末,堂哥和我难得都有工夫,他便开了电轿,载着我直奔玲珑山而去。

天气不错,头顶上万里无云,美中不足的是炎热指数稍高。窗外一片绿色,这就是夏天的特点。车子驶进井塘古村,停车场里车满为患,这个闻名全国的小山村已经成为青州的标志性景区之一。穿过狭窄的村间小道,一段崭新平整的沥青路面又出现在山坡上。这儿人和车都很少。一只野兔在路边吃惊地望着我们;路边的山楂挂满了青色的果儿。新修的水泥小路象带子一样蜿蜿蜒蜒伸向山坳,小路实在太窄了,我想,如果对面来一辆大客,这车可怎么错呢?


青州南部有座玲珑山,游览后的感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山谷里是一片原始和野性的绿。槐树、核桃、桑树、火炬树以及无数枝蔓藤条都伸出清新的叶子将烈日遮蔽的严严实实。小径在其中穿来穿去。我很快发现这山的不同凡响,除了石头和树,眼前的石壁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摩崖石刻。篆隶楷行草,应有尽有,简直就是露天书法展览馆。关于年代,堂哥和一位游客发生了分歧。堂哥以为这些都是现代人的作品,游客却说也有好多是古代的,上面有落款为证。不过有一点他们都毫无疑问:不远处的郑道昭碑刻是如假包换的真迹。我满腹狐疑地跟在他们后面,这郑道昭是何方神圣?


青州南部有座玲珑山,游览后的感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郑道昭碑刻坐落在一棵核桃树旁边的山崖上,有铁栅栏保护,铁将军把门,里面还镶着铝门金玻璃,但是玻璃已经破碎。总共十九个字,个个字大如斗:中岳先生荧阳郑道昭游槃之山谷也,此白驹谷。这些字苍劲有力,功道非凡,人称魏碑体的“老祖宗”。原来这郑道昭是北魏名臣,书法大家,曾任青州刺史,在上调朝廷之前,他留恋青州山水,于是写下这些文字令人镌刻于此。据说山顶上还有两处他的手迹,距今已经1600多年了。我不禁对这座不算宏伟的小山肃然起敬。只是这锈迹斑斑的铁栅栏,还有那块写着“郑道昭碑刻”的小木牌子,实在有点过于简陋了。


山不算太高。但是有一段很长的石阶直直地向上延伸,可称作“小十八盘”。稀疏的松林代替了密密麻麻的绿,毒辣的太阳开始逞凶,汗水偷偷摸摸地冒了出来。



从南侧看,主峰是一组陡峭的石壁,断崖高耸,壮观异常。从北侧绕行则相对平缓,且有石阶通顶。前面是“玲珑洞”。堂哥说进去看看吧,这洞还是挺有特点的。洞口1人多高,进去忽感凉风呼啸,舒适异常。原来这洞南北通透,里面大洞套小洞,前后左右四通八达,恰似玲珑七窍,故称玲珑洞,真是貌不惊人却别有洞天,而玲珑山的名字也由此而来。从南侧出来,旁边有一个人工凿筑的石门,谓之观音洞,洞口的横石上有古代的雕花,还刻有四个字:兴天齐寿。我满怀好奇地走进去,发现里面空间硕大,藏几十个人没问题,只是黑咕隆咚伸手难见五指。透过南侧的洞口可见山下郁郁葱葱的森林,有点真人仙居的味道。洞口很小,只容一个人蹲下身子探出脑袋,而且外面就是很深的山崖,万一不小心掉下去难以想像。这儿也是凉风透骨,我们蹲在这儿不顾屁股下的泥土久久不愿离开。向上还有个云龙洞,也是南北贯通,山风扑面。


我发现这儿有两座石砌的山寨,材料是一些工工整整体量不小的石块,可惜只剩下些断垣残壁了。这么陡峭的山崖,当年人们是怎么将石块运上来的呢?正在疑惑间,我们已经登上了极顶,这儿居然是一个相对宽阔的平台,一座王母殿稳稳地端坐在上面。王母殿古朴典雅,非常完整,通身由巨大的石块筑成,连窗户和窗棂子都是石头做的。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前墙和后墙的墙体厚度均达到了1.5米以上,上面是拱顶,里面供奉着王母、观音、吕洞宾,都眉清目秀的,看上去香火很旺。


一位老者是这儿的守护者,他天天早来晚走。堂哥是他的旧相识。说起这殿的来历,他头头是道。他说王母殿建于明朝,于2009年重修。玲珑山隶属于井塘村。山上的郑道昭石刻是此山的镇山之宝。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玲珑山已经有了新的开发规划。但愿不久的将来,这儿会成为一处更加美丽的“桃花源”。

半天的行程结束,我们又回到了喧嚣的人间。我有一种感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