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最出名的6大特色美食,保山人都喜欢吃,你吃过哪几种? 保山外“八景”景点有哪些

云南保山最出名的6大特色美食,保山人都喜欢吃,你吃过哪几种?

保山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人说,在云南保山旅游的每一天都是在吃或者去吃的路上,这是一个完美诠释“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的神奇地方。但各个地方都有自己具有城市地域风俗的特色美食,今天小编就来分享闻名云南保山的6大特色美食,第4种是保山人的心头好,你吃过吗?一起来看看吧。

一、保山大烧

云南保山最出名的6大特色美食,保山人都喜欢吃,你吃过哪几种?

在保山,一种叫作大烧的美食享誉盛名,素来是保山宴席上的大菜。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烤猪”。其表面的麻油、蜂蜜酱油等多种调料让其外表金黄香酥里嫩。其口感堪称一绝,推荐吃法是切片用酸腌菜芫荽辣椒面拌,好吃得令人难忘,这香香脆脆的猪肉块,你们确定不想来一口吗?

二、保山大薄片

云南保山最出名的6大特色美食,保山人都喜欢吃,你吃过哪几种?

保山大薄片是云南著名美食,以猪头肉为原料制成,工于火候,长于刀法。猪肉经过改刀变为薄如蝉翼的片状,将猪肉的口感发挥到极致,配以调制好的佐料即可食用。若是请老板帮忙加佐料,他们通常会毫不吝啬的挤上三五圈漂油,如此拌出来的大薄片色泽亮丽,吃起来也更香。

三、腾冲大救驾

云南保山最出名的6大特色美食,保山人都喜欢吃,你吃过哪几种?

大救驾是保山腾冲的一道特色美食,是将饵块切成寸方小薄片,用酸菜、鸡蛋、火腿、青菜等食材,连同饵块炒即可,酱香浓郁,口感丰富,真是好吃极了,但食之百味,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大救驾的传说在腾冲不止一个版本,但都大同小异,与南明永历帝有关。

四、棕包炒肉

棕包炒肉是云南保山人餐桌上的心头好,在保山地区广受欢迎,棕包米剥好之后下锅煮大概15分钟,然后出锅沥水,倒入凉水中浸泡20分钟,去除杂质跟苦水。再起锅加生姜、葱白、辣椒、肉(酸菜)炒熟即可,味甘甜略带点苦,味道总是那么多层次,总能让人们对这道家常菜有着独特的记忆!

五、稀豆粉米线

稀豆粉米线在云南保山这一带可是极具特色的早点,稀豆粉米线就是把稀豆粉浇在米线上,滤过水的米线上放一大勺稀豆粉,米线完全被稀豆粉包裹,再根据个人口味放上炸酱、葱花、酱油、辣椒油、花椒油等多种调料,搅拌均匀,香气四溢,闻了就想吃。

六、保山豆粉

保山豆粉是当地最有特色美食之一,不仅本地人非常偏爱,外地人品尝后也是赞不绝口。 稀豆粉讲究“当天做当天吃”,且调料也需是精心制作,辣椒面、鲜姜水、花椒油、蒜泥汁、芫荽、酱油、米醋、芝麻油、腐乳水、芝麻花生碎……各种调料搭配成绝美味的口感。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闻名云南保山的6大特色美食,第4种是保山人的心头好,你吃过吗?记得留言评论哦,您的每一个留言,和每一个赞,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喜欢的话记得收藏、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我们下期再见!

保山自明朝初期就有“八景”之说,几个朝代过来,保山坝八景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但保山“八景”的说法却始终不变。那么,你知道保山的外八景值得是哪些吗?以下是国际旅游摄影网(服务号gjlysyw)为你整理的保山外“八景”景点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保山外“八景”景点有哪些

保山外“八景”景点有哪些

保山外“八景”景点有哪些

保山外“八景”景点介绍一

哀牢胜景

此景观主要包括毛公山、山顶金井、山下玉泉及正月十五犁耙会,距保山城约12公里。毛公山,是因此山从保山城望去,形似毛泽东安详地沉睡在那里,所以称哀牢山为“毛公山”。在称为神仙圣山的哀牢山顶,有一“金井”,曾经为哀牢王根据井水升降,考察一年雨水多少,预测庄稼丰歉的“气象井”。相传诸葛亮南征时,其部队曾在此饮用井水,千人不竭,故又名诸葛井。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慕名前往考察,在游论中写道:“……二孔在平脊上,孔如二大履并列,中隔寸许,水皆满而不溢,其深尺余,所谓金井也”。金井的下面,即哀牢古寺,初建于南诏,附近有九隆洞,其中曾有九隆家族石雕坐像,毁于文革,幸其头像尚在。哀牢山中还有哀牢夫人墓穴,明正德年间发现其墓碑,虽残破,但尚能略辨其内容。山下有玉泉奇流。传说原为哀牢王御花园内的一泓清泉,由如鼻的崖孔中流出一温一凉两股清泉。泉水中曾有比目鱼。有一幅名联中写道:比目是双鱼,状如左兄右弟,任它波翻波叠,总有同志归汉;出泉分冷暖,恰似冰心热血,虽能派别支流,到底一样朝宗。玉泉之西为大官庙,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二月初一,两度的犁耙会,一年比一年兴盛,相传犁耙会为哀牢王为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农具交流而创此会。近年来一般只在正月十五赶犁耙会了。玉泉附近还有许多有关哀牢王的遗迹和传说。如大公主、二公主庙,憨姑娘井,特别是哀牢王柳貌附汉前,与东汉益州郡西部都尉郑纯会盟谈判的遗址兵书营(今改名为音近的金竹林)等,都是研究哀牢文化的重要资源。哀牢山还是滑翔飞行的理想之地,山顶修起了游道,站在山峰,保山坝尽收眼底。

云岩卧佛

卧佛寺为保山最古老的佛寺之一,距保山城约14公里。相传为哀牢王建于东汉明帝时期(公元58-75年间)。《永昌府志》记载说“建自汉室”。《事汇统编》称誉为“永昌风景遍著全国,可谓佳景之特出者也”。寺内有许多名联,如宋湘撰书的“千岩竞秀,一窍通天”。戈最山的“忘穿千八百国,未尝合眼;睡到十二万年,乃大翻身”等。过去的卧佛是泥塑的,现在的是1988年由缅甸华裔佛教弟子联合捐赠的一尊身长1.8丈、重9.8吨的玉佛,在当时成为全国玉石之最。寺前是一泓清泉,相传泉水来自芒宽的怒江。水池中有亭,水中有不少土著的鱼,这些鱼儿会壳瓜子。正月初八,这里年年庙会,这一天,四方僧人云集,四乡八邻的百姓步行的,赶着小马车的,骑车、开车的汇聚到这里,地方特色饮食大烧拌豆粉,荸荠等地方特产,日用商品应有尽有,各类活动表演吸引着来来去去的人,好不热闹。1961年4月6日,缅甸前总理吴努访问中国时,身着黄绫袈裟前往朝拜,并乐捐“功德”鼓励修缮。如今这里修建一新,成为当然不让的保山外八景之一。

宝鼎日出

宝鼎寺距保山城约29多公里,位于隆阳区金鸡村东18公里的龙华山巅,海拔约2800米。初建于明末,明代大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于崇祯十二年(1639)六月十四日写的《滇游日记》中就记载了他游览宝鼎寺古刹的情况,清代至民国期间都有扩建,文革期间被破坏。1996年开始重建,现在已焕然一新。宝鼎寺周围有怪石鳞峋,千姿百态的石头,俗称小石林;还有不少神秘难测,饶有趣味的溶洞。山顶由数座峰峦簇拥而成,由于峰峦的簇拥之势形如宝鼎,该山便拥有了“宝鼎”的称谓。宝鼎寺历来是观日出最好的地方,每年元旦,保山城及附近各县民众,纷纷前往,准备于元旦凌晨,观看从大理苍山喷薄而出的红日。站在山顶,看日出前彩霞如海浪起伏波动,拥戴着光芒四射的红日跃上万里晴空。登高观日甚至已成为了一种感悟自然的庄严仪式。宝鼎山晨观日出的人们虔诚地恭迎着东方的朝阳,也恭迎着充满生机的新的一天、新的一年的开始。

北庙湖光

北庙原名白庙。距保山城20公里,是国家A4级旅游区。为三国时蜀汉名将廖化南征至永昌,因他英勇善战,治军甚严,爱民如子。永昌军民感其功德,遂与鹿鸣村建白马将军庙。后来误传为北庙,遂以讹传讹至今。北庙湖,位于隆阳区板桥镇北四公里。像一块碧玉镶嵌在群山万壑之间。它既是隆阳区保山坝子土地丰收的源泉,有“饭甄子”之称,又是节假日游览休闲的一方宝地。它是1958年至1962年“大跃进”时期修建的一个人工水库。坝高73米,蓄水约7350万立方米。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增建烟雨楼、珠山、桃园、鱼岛、得胜天和生活区等,现在的北庙湖,鲜花满地,绿荫处处,可以乘艇击水,可以悠然垂钓,可以沙滩日浴,可以漫步高坝眺远,是保山休闲的好去处。

保山外“八景”景点介绍二

农民公园

龙王潭是云南省第一个农民公园,山清水秀,坐落保山坝西山脚,距离市区约11公里,距离板桥街约两公里。三面环山,东面是方圆二余里的一泓清潭,整个公园被绿树包裹。明代嘉靖六年(1752),永昌知府严时泰游后,写《观龙泉二首》七言律诗。如今此草书诗碑尚砌于龙王出水洞口,已成为珍贵文物。之后新建了龙潭印月、岩洞朝晖、长桥渡情、绕堤烟柳等景观。还有青云阁、水帘洞、龙王三公主塑像等。水帘洞(又名秋水洞)只是在秋季有水,别有一番特色。而且龙王潭之北百米处,有12000多年前的旧石器遗址一处。1984年清理出土打制石器、骨锥、动物化石、火塘遗址等。并发现汉唐时期古建筑遗址一处。如今这里是烧烤、郊游休闲的理想之地。

千佛洞

保山千佛洞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主城区东南约30公里处。其洞上下共九层,也有人称之为九层溶洞,为钟乳石溶洞。行佛洞高约20米,吃500米,主要有三厅(千佛聚会厅、万年国画厅、八仙醉乐厅)和五室(吉祥室、聚会室、仙壁室、宝剑室和醉仙室)组成。 “千佛聚会厅”由千余尊形似小石佛的画面组成,“万年国画厅”由三大幅 10米见方的壁画组成,一幅如江河奔腾,一幅如天马行空,另一幅则有山有水,有亭榭楼阁,色彩、层次均搭配得当,天工巧作,令人叫绝。

太保公园

太保山是一处旅游景点,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城西,或称太保山公园。南面有另一景点——易罗池。东方升腾的朝阳下,保山城的主大街保岫路由东向西逐渐升高,钟灵毓秀的太保山之东,保岫路日夜不停地续接着只可感知而不可听视的大山的脉息,大山的脉息是从太保山的层层石阶下喷涌而出的。太保山位于保山城西,海拔2257.3米,与城区的相对高度为580米,明代以前,因山上多松而称为松山,明嘉靖后易名为太保山。明洪武年间,太保山一度被城墙圈到了古城之内,成为了一座城内的山,今天,古代的城墙早已变成了低矮的土垣,但太保山在对古城的守望中依然生机勃勃,已经成为了保山的城市森林公园。

梨花坞

梨花坞位于保山市西南约3公里的九隆岗下,是清代尚书,保山人王宏祚所建,为保山的佛教圣地,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因其地势四面凸出,中间凹下,又因种植有大片梨树,每当春天梨花盛开,雪白如云,如花似锦,而得名“梨花坞”。

梨花坞又名大梨园,坞中建有同名寺院,主建筑慈云阁层楼高耸,飞檐翼然,古朴庄严,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安享人间香火之所;附属建筑藏经楼、读画楼、醉月楼、菩提楼、养云池、雨花亭、瑞雪岭等亭台楼阁皆依山构筑,错落有致而又此呼彼应地构成一个严整的建筑群体。寺前一弯山溪如吟似奏。不住淙淙撒欢。昔时,溪畔梨柳成行,皆百年老木。每逢春风生暖的时节,满坞梨花盛开,如棉似雪;株株垂柳拂堤,风缓枝柔,景色十分明丽,故有联曰:“一树梨花千点雪;两堤杨柳万窝丝。”如今,联中景致虽因树枯时迁而不复存在。

更多内容关注“国际旅游摄影网(服务号gjlysyw)”,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