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关注 西城胡同故事汇
“九门小吃”坐落于北京著名的风景区什刹海北沿,宋庆龄故居西侧,由将振兴和抢救濒临绝迹的传统小吃为己任的老北京传统小吃延续发展协会倡办。
在近3000多平方米的老式四合院中,囊括了京城传统的12家老字号小吃:小肠陈、褡裢火烧、爆肚冯、奶酪魏、茶汤李、月盛斋、馅饼周、德顺斋、年糕钱、羊头马、豆腐脑白、恩元居。让人足不出户品尝京城均有百年历史的具有代表性的十多家传统老字号共300多个品种的小吃,感受当年北京前门门框胡同内小吃家儿挨家儿,摊儿挨摊儿,叫卖嘈杂热闹的市井风光。
小肠陈
“小肠陈”是北京众多卤煮火烧中,名号叫得最响的雅号,祖传四代制作卤煮小肠,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卤煮小肠是由清朝宫廷御膳“苏造肉”演变而来。
褡裢火烧
提起褡裢火烧,“老北京”没有不知道的。褡裢火烧因制作成形后,酷似旧时人们腰带上的“褡裢”,因而得名。
爆肚冯·爆肚儿
“爆肚冯”的爆肚分羊肚、牛肚两种,羊肚又分葫芦、食信、肚板、肚领、散丹、蘑菇、蘑菇头等七个部位;牛肚则只有肚仁、百叶、百叶尖、厚头。
奶酪魏·奶酪
奶酪魏的绝活儿是制作“合碗酪”,做出来的奶酪把容器倒过来都不洒。第三代传人魏广禄说,他们家传奶酪的最大特点就是“乳香与米酒香合在一起,香甜醇厚”。
羊头马·白水羊头
“羊头马”的羊头肉选料、煮制十分讲究,售卖时切片手艺更是堪称一绝。其刀功极精,快似飞刀。片(切)出的肉片薄如纸、呈半透明状。再撒上装在一只牛角中的特制的五香椒盐儿,味儿美耐嚼,醇香悠远、风味儿独特。
豆腐脑白·豆腐脑儿
“豆腐脑白”家的豆腐脑真称得上是白如玉、嫩如脂,入口即化且有豆奶之香。舀起一块白嫩的豆腐脑,浇上一勺厚卤,淋上蒜汁或辣椒油。就着刚出炉的芝麻小烧饼这么一吃,嘿,满嘴喷香。
月盛斋·酱牛羊肉
相传月盛斋美食,借鉴了传统中医“药食同源”的养生学理论,烹饪技艺与食疗、食养相结合,形成具有肉香、酱香、药香、油香融为一体的独有特色。
恩元居·炒疙瘩
恩元居的炒疙瘩据说得到了“穆柯寨”的真传。现有三鲜、木须、鸡丁、牛肉、肉沫、羊肉等六种口味,味道绝对一流。
年糕钱
钱老本人从十二岁跟随其二哥卖切糕,后独立做买卖也不外乎年糕,驴打滚等,在前门大街、天桥一带。80年代,退休的钱老在牛街开了第一家“年糕钱”店面,成为牛街个体户卖年糕的第一人。
茶汤李
茶汤制作是将糜子面洗净,用凉水浸泡两小时,沥净水,碾成面,再过细箩,即成糜子面;茶汤壶内灌满凉水,烧沸,取碗一个,倒入开水和适量凉水搅和一下,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调成面糊,再用开水将面糊冲熟;在茶汤上面撒上红糖、白糖和糖桂花即可食用。
馅饼周
原来“馅饼周”的馅饼的投料要求极严格,要用鲜牛肉的鲜嫩部分,和纯葱白切末,肉要用刀剁成茸,制作的面和得稀,抓在手里往下溜。用这样稀的面团包出直径在2寸、高1寸许的圆形馅饼,上铛煎出,呈金黄色。薄皮大馅的馅饼,皮不破,馅不漏,咬一口,汁鲜肉香,外皮焦酥,确实不可多得,故成为一绝,享誉北京。
德顺斋
德顺斋烧饼:面要和的软硬适中,不能沾手,佐料也有讲究,小茴香、花椒、大料等多位调料,经挑选,炒熟后细研,与麻酱和匀,均匀的抹在撖平的面上,卷好分剂,沾上芝麻,进炉烘烤,烧饼个个层次分明,十好几层,外酥里嫩,食后口齿留香,余味无穷。
谈起“九门小吃”,人们不禁要问,何谓九门,哪九门?其实,北京城从明朝始就形成了“内九外七皇城四”的格局,即内城有九座城门:正阳门、宣武门、崇文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安定门、德胜门。外城有七座城门:东便门、西便门、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永定门。皇城有四座城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虽说九门指的是北京城的内城,不包括外城的七座城门。但九门小吃却包含了全北京的小吃,比如现在“九门小吃”里的“爆肚冯”、“羊头马”、“奶酪魏”、“豆腐脑白”、“恩元居”、“月盛斋”等都是在外城的大栅栏地区起步、发展、成名的。“门框胡同”更是南城一条年代久远的著名小吃胡同。
文章参考:
李维基《我们的老北京——古稀土著的京华琐忆》
北京美食网《去九门小吃吃什么》
http://www.bjcate.com/news_200902/11786_6.shtml
扫一扫二维码
我们常年约稿哦: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