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西古镇,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古名余庆(庆余),因城廓设臵形似龙,又名龙城(地)。始于唐末、兴于北宋,盛于明清,煮海为盐而逐步发展形成,是古通州东南沿海第一个盐埠,是我国蓝印花布的发祥地。镇内古迹众多,人文荟萃,拥有龙街、精进书院、钱氏牌坊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址,曹顶、柳敬亭、朱理治、曹秀升等众多的历史名人。
余西是以盐业生产和交易为主的沿海小镇的典型代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各地旧貌换新颜,老房子被成片推到,翻建为毫无地域特色的新型小区,然而在南通通州区还有一片“春风”未曾刮到的地方,这就是余西。古镇依然保存着原始的-方式,窄窄的街道承载着余西千年厚重的人文积淀,悠闲的人民演绎着苏东传统的农耕-,尘封的古镇成为历史的“活化石”。
古镇至今依然保存着明清格局的街巷形态,历史建筑和文化设施均保存较好,古建筑规模达16927平方米,保护区面积约为26公顷,核心保护区7.4公顷。镇内城河相拥,街巷纵横,粉墙黛瓦,宅院参差,店铺林立,古迹众多,人文底蕴深厚,有“通东第一镇”之称。独特的地方文化、风俗习惯,大量的民间传说、诗词歌赋,反映了余西千年的历史演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景区看点;节孝坊位于南通市二甲镇余西古镇龙街中部,花岗石质,单门双柱三楼式,宽3米,高5.5米,座西朝东,坊顶部及左右分刻以一大一小的庑殿式顶,中楼嵌阴刻"御赐"二字。边楼各为一朝官,中间额阴刻"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江南江西等处军务粮饷操江加三级尹继善。太子少傅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理粮储巡抚江苏等处提督军务三级陈弘谋。大理寺卿提督江苏等处地方学政加三级李因培。江南江宁等处地方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加三级彰宝。署江南直隶通州知州加五级张宗衡。州同夏扶云。州判钱朝栋。学政毕擢。训导吕淑茂。吏目钱斌。大清乾隆岁次辛巳年建"。下额阴刻"旌表故儒士曹建章之妻郁氏孺人之坊"。上下横额分别雕刻二龙戏珠和狮子滚球,柱上阴刻对联一副:"百年贞操冰霜厉,千载徽音日月昭".。
节孝坊见睹文献记载的有:余西古镇武惠堂《曹氏家谱》记载:"旌表。郁氏曹建章妻乾隆二十五年旌节孝建坊"。《崇川咫闻录》卷十列女表第十六有记载:"节孝。乾隆二十五年,郁氏,曹建章室"。1997 年版《南通县志》记载余西古镇有钱氏节孝牌坊。1997 年版《南通县志》中记载余西古镇节孝坊为钱氏牌坊恐有误,除非志中所述是另有一座牌坊方可证明其确切。
2009年8月16日余西古镇龙街上的节孝坊,表面除去水泥石灰后,牌坊主人出现:"旌表故儒士曹建章之妻郁氏孺人之坊"。多年迷惑得到解开。
建造年份:牌坊上署"大清乾隆岁次辛巳年建",是年为乾隆二十六年即公元1761年,距今250余年矣。
牌坊的批准年份应该是乾隆二十五年,即公元1760年。在《曹氏家谱》、《崇川咫闻录》中均有明确记载。另外,曹建章及郁氏在《曹氏家谱》中未查到单列的传记,待考。
余西古镇节孝坊,2009.08.25被定为通州文保单位,2009.09。19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申报材料中的文物,得到验证专家的好评。遗憾的是,文保牌上还写着"钱氏牌坊",望早日恢复郁氏名份,不可再讹传误导后人!
余西曹溥孝子坊位于古镇龙街中部、二河桥北侧,原为一座甚具规模的跨街石牌坊,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宽3米,高5.5米。花岗石质,单门双柱三楼庑殿式顶,座北朝南。中楼嵌阴刻"御赐"二字,边楼各为朝官,中间额阴刻建坊各级官员及年代,下额阴刻"皇清旌表孝子曹溥之坊"10字,上下横额分别雕刻二龙戏珠和狮子滚球等精美图案,柱上阴刻对联。
曹溥孝子坊为余西七座牌坊中规格最高的石牌坊,可惜在"文革"期间惨遭拆毁,现仅存遗址及牌坊残留部分石雕构件,这是余西的悲哀!更是历史的悲哀!可喜的是,当地人民政府正准备恢复重建在苏北久负盛名的曹溥孝子坊!
曹溥,字敷远,号宏德,清通州余西场人,系北宋大将曹彬始祖创曹氏武惠堂迁南通州余西场第十七世孙,是余西乃至周边地区家喻户晓的大孝子。
曹溥三岁丧父,母亲重病卧床七载,生性聪明之曹溥为此放弃博取功名。他七年如一日,一把屎一把尿地精心服侍母亲,冬日把母亲便盆放在胸前捂暖,怕母着凉,为治母病,他又不惜变卖家当。后亲戚朋友皆劝其放弃母病治疗,他从未应允。乃至母临终前再三嘱咐其丧事从简,芦席裹尸罢了,他坚决不从并厚葬母亲。他孝母之事感动了清廷。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天子以孝治天下,皇帝赐圣旨江苏翰林院建造笃孝堂,竖大牌坊,曾先后两次赐金匾额册封宋代名将曹武惠后人曹溥为忠孝子。
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卷十三人物志中有传:余西场示意图中,明确标注:"皇清旌表孝子曹溥之坊"位置。嘉定《曹氏家谱》列传中,除详细记述敷远孝母外,还记录了官员对其表彰:"圣朝以孝治天下,乾隆二十年(1756),蒙督学梦公麟,州守王公继祖给《敦伦风世》匾额,载入盐志;乾隆二十六年,又蒙督学刘公墉,州守张宗衡给《莱衣继美》匾额,加批载入州志,崇祀忠孝祠。"
余西百年老字号"杜义茂绸布庄"位于古镇龙街十八弯口,为余西"商业一条街"最繁华地段,由布店老板杜义茂建于清末。建筑为前店后宅。前店和后宅各为两层楼一座。前店为两滴水屋面,屋面材料为黑色蝴蝶瓦,地面为方砖铺设,墙面抹灰。建筑结构为六界穿斗,后宅为两层建筑。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六界,观音兜山墙。院落为四水归堂,青砖席纹铺地。杜义茂绸布庄现为通州文物保护单位。
杜义茂绸布庄里的呢绒绸缎、绫罗丝麻以及各色布匹,一应俱全,应有尽有,比当时南通城里最大的布店--"荣大祥"销售的品种还要多。布店清末民初达到鼎盛时期,雇佣8个帮工。由于余西商贸繁荣、富甲通东,所以,南通"荣大祥"布店大老板,将自己的千金小姐许配给余西一布店老板、任厚安之子任海成。南通城里的姑娘远嫁余西,这门亲事在余西古镇上一时传为佳话。同时,这段姻缘也成了余西富庶的一个明证。
杜义茂的孙辈仍住在绸布庄里,听说当地政府准备对余西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欣喜万分,再三表示:为让余西古镇这颗"通东明珠"重放异彩,坚决做到"党叫干啥就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