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礼堂是新中国较早的重要建筑之一,是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会议的场所、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办公场所,也是国家领导人和各民主党派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
全国政协礼堂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白塔寺)南侧,太平桥大街23号,毗邻政协机关,紧挨北京金融街。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并拥有5724平方米的政协文化广场。属欧式建筑风格,外形庄严、典雅、大方,把朴素典雅的民族风格和现代建筑的非凡气派结合在一起。礼堂门额高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筹备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全国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工作仍十分重要。为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1954年春,周恩来指示要为全国政协盖一个大礼堂。当时设计方案为大会场上下两层,可容纳1300余人开会。一楼设五个会议室,三楼为800平方米的大厅。1955年下半年建成。周恩来亲自查看了礼堂的建筑情况。1995—1996年,进行了整体加固改造。
政协礼堂,顾名思义,当然是全国政协开会和办公的地方。但是,由于当时北京还没有一座可以举行大型会议的地方,人民大会堂还没有开建,因此它建成后的第一场重大活动,却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几十年来,党和国家的许多重要活动在这里举行。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邓小平发表祝词。这次大会决定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选举胡耀邦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周恩来指示政协礼堂和政协机关要开展各项活动,为各民主党派和党外民主人士提供生活便利,创造宽松的空间环境,把政协礼堂办成“委员之家”。政协礼堂据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980年1月1日,全国政协举行第一次新年茶话会。就在这次茶话会上,邓小平提出了全国人民要办的三件大事。自此以后,一年一度的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都在政协礼堂举行,已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界人士代表畅谈友情、共商国是的重要平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都在这里发表过重要讲话。
现在,除了全国政协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外,全国政协的其他重要会议和活动基本上都在政协礼堂或会议楼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