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氏庄园建筑群,始建于清末,至民国末年修建完成,虽经历了战乱动荡时期,却仍然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刘氏家园。刘氏庄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金桂街15号,于1958年正式筹建大邑地主庄同陈列馆,同年10月正式成立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了博物馆发展的正轨。如今的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
1997年初,“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正式更名为“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占地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055平方米,为川西坝子建筑风格。博物馆的建筑、馆藏、泥塑、遗存是认识和研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四川军阀史、民俗学、近代民居建筑的重要实物,也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断面。
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1932年,刘文彩建造庄园南部。
1942年,刘文彩为自己和弟弟刘文辉建的(新公馆)庄园北部。
1932年,曾任叙府(宜宾)税捐总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刘文彩还乡,大兴土木营造庄园。
1958年正式筹建大邑地主庄同陈列馆,同年10月正式成立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了博物馆发展的正轨。
1982年,陈列馆就开始收集整理馆内的文献资料,编写《馆志》。
1984年,地主庄园陈列馆由成都市下放给大邑县。
1993年5月,地主庄园被成都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第三批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5年8月30日,被命名为大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11月,作为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97年初,“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正式更名为“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同年5月,刘氏庄园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1999年,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作为优先发展的六大景区在之一,被列入《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0年5月,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1年11月,大邑刘氏庄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2009年5月,刘氏庄园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为川西坝子建筑风格。博物馆占地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1055平方米,为南北相望相距300米的两大建筑群。老庄园呈不规则多边形,四周由6米高的风火砖墙围绕,7道大门,内有27道天井,180余间房屋,3个花园庄园内重墙夹巷,厚门铁锁,密室复道,布局凌乱,整座庄园宛若黑沉沉的迷宫建筑。有长方形、方形、梯形、菱形等各种造型;雕花门镂等装饰多达数百种。庄园内部分为大厅、客厅、接待室、账房、雇工院、收租院、粮仓、秘密金库、鸦片烟库(原被误认为是‘水牢’)和佛堂,望月台、逍遥宫、花园、果园等部分
图为小姐楼内景,小姐楼又称绣楼,建于三十年代,建筑精妙,风格独特。小姐楼为院中院,院门两侧立柱为朱砂色,门楣上方写着‘祥呈五福’四个字。“小姐楼”墙体上张挂有名人字画和历代仕女图,并搜集近30处全国各地“小姐楼”的照片和图片,以“风姿绰约的小姐楼”为题,专门设置“小姐楼辅助陈列室”,供慕名前来的省内外游客区别、鉴赏。
大型泥塑《收租院》于1965年开始创作,历经四个月创作完成。如今陈列在大四合院里,六组114个真人大小的泥像,依次表现了交租、验租、过斗、算账、逼租、反抗的情景、人物面貌、体态栩栩如生、无一雷同。这种创作技术,在当时堪称一绝,被誉为“雕塑革命”和“超级现实主义的先驱和成功之作”,被列为建国以来雕塑领域取得的两大成就之一。上图为截取部分现场泥像图。
刘氏庄园博物馆有文物、藏品27000多件;三级以上文物1848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件,二级文物21件,三级文物1813件。包括一套清代紫檀木镶大理石桌椅,其中8把坐椅通高108厘米、宽99厘米、坐深60厘米,嵌有各色宝珠27颗,四周有螺钿装饰的花草图形。
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较多,内涵丰富,如太平天国天王府遗物——中式紫檀木螺钿大理石家具、九层镂空雕刻象牙球、十三层镂空雕刻象牙等有反映近代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经济剥削的大量实物,如清道光以降至1949年的地契、房契、账簿、佃户名册、田赋执据、税收执据等上千件;有各式各样描金嵌玉的家具,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古玩字画等。
如此壕气的庄园,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建造出来的,也只有我们刘氏当时的阔气才能建造出如此的巍峨建筑,这座建筑当时的价值放在现代来说,是绝对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土豪住宅的,它见证了我们刘氏昔日极致的辉煌!
请刘氏家人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