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代,北京国子监,在雍和宫西边的孔庙里。清廷沿袭明朝制度,设立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教授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等课程,教材以儒家经典为主。国子监于1905年裁撤。

清末手工上色装帧照片,北京国子监。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

晚清时期北京国子监内的情景。国子监,面向全国招收荫监、举监、贡监、例监四类学生,设祭酒两人管理教学事务;国子监又总管全国各类官学,设置管理监事大臣一员。

清末的国子监师生,穿白色衣服的那位是老师。清朝末年,国子监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只为求得科举功名,学问、品行、才干大不如前。


清末明信片,北京国子监、贴清蟠龙半分邮票。

晚清时期北京国子监内的情景。拍摄时间在1870-1890年之间。

清末照片,一位男子在北京国子监内留影,拍摄于1900-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