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是爱生活、爱旅行、爱摄影、爱美食,跟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
今年的春节的时候,珊珊三丫头曾来到清远石角马头石旅行,这一次的行程除了欣赏到乡间美丽的黄花风铃木花之外,更重要的是发现这个美丽乡村中隐藏了一座神秘的“城堡”:九厅十八井。珊珊丫头是第一次接触这类型的建筑,心中充满了神秘的疑惑:这座城堡是怎么建筑起来的?如此宏伟的建筑为什么建在僻远的乡间?为什么这座城堡像北京的翰林院呢?城堡为何与易卦的九九之数吻合呢?因为当时是与朋友一起出行,以至于来去匆匆,未能细细品味,感到非常遗憾。11月,珊珊三丫头安排好手上的工作,于是就决定再次来到清远石角马头石村,再次来探访这座神秘的“九厅十八井”建筑。
“九厅十八井”建筑是客家民居中的一种,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同时又考虑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建造的。九厅十八井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其中九厅包括门楼、下、中、上、楼上、楼下、左花、右花、天厅等九个正向大厅,十八井包括五进厅的五井、横屋两直各五井、楼背厅三井。当然,这个“九”和“十八”,并不一定真的是只有九个厅和十八个天井,它只是代表“多”的概念,实际情况是数量会更多。现在,国内被保存下来的九厅十八井建筑并不多,在清远地区,马头石村的“九厅十八井“是唯一的,非常珍贵,对于研究密集式布局广府围屋式古村落和清代民居建筑结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为之前已经来过清远石角的马头石村,珊珊三丫头已是熟门熟路了,从广州到清远石角马头石村的行程非常顺利,只花了一个多小时。进入村子,依然见到道路两边是大片的农田,可惜此时稻谷已经收割完了,否则在金黄色的稻田间看这座古老的九厅十八井建筑,那该是多么美啊。沿着乡村道路走近那座被高高围墙围起来的“九厅十八井”建筑时,珊珊三丫头感觉到与从前不一样了,进入建筑前的杂草不见了,铺成一条水泥路直达大门。走近,整座建筑周边的杂物也被清理了,还看到建筑边上搭着的架子,显然这里正在修整维护中,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如此有价值的古建筑,如果任其自生自灭,多可惜啊!
进入“九厅十八井”建筑前,珊珊三丫头绕着四周高高的围墙走了一圈,能见到高高围墙上不规则地分布着枪眼、炮眼、观察孔,我用手抚摸了一下围墙的墙体,是用多种材料混合建筑的墙,细看一下,大概有蚬壳灰、沙子、黄泥、石灰、黄糖、糯米粉……等等的材料,给人感觉很坚固,这明显是“抵御外敌”所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里面居民能安居乐业。眼前高高耸立的围墙,仿佛就是“城堡”,也增添了这座“城堡”的神秘感,让人会好奇高墙之内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
绕过围墙,我便来到“九厅十八井”建筑的大门,发现除了原来的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之外,还增加了许多关于这座建筑历史的文字介绍,这些介绍解开了珊珊三丫头心中对这座建筑的疑惑。
第一,这座“城堡”始建于1797年,创建者是村民钟声亮,传说钟声亮父亲分家时,考虑兄弟间经济情况,给了钟声亮一头小黄牛,给了他弟弟一头大水牛,钟声亮没有计较,悉心照看小黄牛,有一天钟声亮外出放牛,小黄牛用牛角将一段田埂推倒,结果露出一大堆白银,从此钟声亮成为富甲一方富豪,后来就想建筑一处住宅供子孙一起居住,就是这座“九厅十八井”。
第二,这座“城堡”的设计类似北京翰林院,是因为钟声亮的长子钟应魁勤奋好学,被钦点七品京官“铨选巡政厅”,钟应魁得知父亲要修筑房子的消息后,就悄悄托人仿画了一张北京翰林院的建筑式样图纸,带回家乡依照修筑,用了18年的时间,仿照翰林院设计,把“九厅十八井”修筑完成,钟氏父子准备迁入居住的时候,才想起自己并无翰林院学士的功名,不能居住这样规模和式样的建筑。当钟应魁将这个疑难求之于在北京为官的潮州兄弟翰林学士钟鹏飞时,钟鹏飞欣然同意以他名义“入伙”(搬居),并亲笔题写了“翰林院”三字牌匾,悬于正门头厅的雕花屏风上,有了“翰林院”牌匾的荫护,当地的地方官吏就无法干涉,钟氏父子终于顺利住进了“九厅十八井”了,只可惜这块牌匾经历了岁月,没有保存下来。
解开了这座建筑修建和相似于北京翰林院的谜团外,珊珊三丫头穿过建筑的大门,正式进入了建筑的内部,我还清楚地记得在年初来这里时,我还在为这里的荒凉而叹息,当时屋内到处都是杂草,到处是残垣断壁,许多房门不知所踪,房梁顶也正要往下掉的样子。但今天当我走进建筑内部的一瞬间,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有的杂草没有了,周围全部明显已修整过,要掉下来的屋顶被围了起来,估计在不久将来会有进一步的修复工作。
此时,九厅十八井的建筑结构更明显更清晰地体现出来:沿中轴线两边展开,层层递进,左右对称,布局非常严谨。越往建筑内部走,越能感受到九厅十八井的设计是“先后有序、主次有别”的传统,纵主横次、厅、厢配套,主体、附房分高、通风、采光、排水、卫生,连同子孙后代的发展,都早早纳入了规划之中,据说这里最兴旺时,住了足足有380人。此时还能见到建筑内的构成部分,增加了文字介绍,让我们能清晰了解每一部分建筑所处的位置和作用。
在“九厅十八井”内走了一圈之后,珊珊三丫头感到最神秘地方就是,建筑内共用大梁一百零八条,门一百零八扇,巷宽九尺,暗合了易卦九九之数。这种设计包含了什么深意呢?在现场,珊珊三丫头无论怎么数,却无法数清楚门与大梁的数量, 心中不禁念了两个字:神秘!
记得在上一次来这里的时候,珊珊三丫头曾遇见最后守护在九厅十八井内的钟伯伯,当时跟钟伯伯交流过这里成为危房的问题,记得当时钟伯伯叹息着说因为修葺需要大量的资金,只能顺其自然了。这次我专门到了上次遇见钟伯伯的地方,发现他已经搬走了,也许搬走的他是非常欣慰的,这座先祖留下来的九厅十八井建筑,终于得到维修维护,不久的将来,它会以“原貌”姿态,重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那么,你对九厅十八井的建筑有所了解吗?你来清远石角马头村看过九厅十八的建筑吗?这座散落在乡间的九厅十八井建筑,你觉得像城堡还是翰林院?九厅十八井的来源、建筑、入伙、暗合易卦之数等,是否有让你感受当中的神秘?这座建筑是否会吸引你前来参观呢?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