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漓江,蕴藏着锦绣河山的精华;孕育着古老民族的精魂;衍生着灿烂文化的圣灵。在桂林阳朔的日子里,我深深地被这里优美的山水风光,温馨的民族风情,奇美的历史演绎感动着。尤其是那台山水实景演出——天人合一,人与上帝共同创作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 《印象刘三姐》,给我们带来心的震颤,灵的重振,魂的震摄。
  那是集优美山水风情,古老民族文化,精英艺术创作之大成的当今世界唯一的一部全新概念的演出。其融唯一性、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视觉性于一体,最大规模的环境艺术灯光工程与独特的烟雾效果工程,制造出来的如诗如梦的视觉与听觉效果。山峰的隐现,碧波的倒影,烟雨的点缀,竹树的轻吟,月光的披洒,随时进入角色,成为漫妙的艺术插曲。充分地利用自然界的晴明烟雨雾气以及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象,给观众创造出无穷无尽的神奇魅力。大写意地把歌仙刘三姐馈赠人们的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不露痕迹地融于山水,返朴归真,成功地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蕴含,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这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场地,就设立在阳朔城东漓江与田家河的交汇处。以江河为舞台,以山水为布景,以声光为手段,以水乡民族生产生活所涉及的舟楫楼居等为道具,进行着现实生活的演绎。那书童山、玉屏峰、雪狮岭等十二座山峰;那皎洁的月光,繁星点点的天幕,以及广袤的江河水域;还有那岸上的竹木芳草……都被视觉拉过来,作为现实的布景。场面之壮阔,气势之恢宏,演艺之精湛,堪称人与上帝的杰作,当今世界一流。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张艺谋、梅帅元、王朝歌、樊跃的艺术胆识。
  演出分为金色印象—— 渔火,红色印象——山歌 ,蓝色印象——精灵,绿色印象——家园,紫色印象——嫁娘五个壮大的场面。每一个场面的精彩表演,无不令人叹绝,是古今中外舞台表演的极致经典。
  金色印象——渔火。画面间突然间涌出万盏渔火,照映得满江 金碧辉煌。水乡的渔民们,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点着渔火、架着鸬鹚的竹排上。他们一边撑着竹排,一边驱赶着鱼鹰,有的还不断向江河中抛洒着丝网。那是自古以来水乡渔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那一盏盏远古的渔灯,穿越岁月的夜幕,向我们缓缓撑来。让我们领受到了水乡渔民们的古朴劳作,自由生活的愉悦。
  红色印象——山歌。传说老谋子平生喜爱红色,因此,在此场表演中,倾注了他无限的艺术魅力。演出开始,随着灯光的亮起,水面上飞舞着一道道鲜艳的红网。随着红网的一起一落,刘三姐乘坐着花饰的篷船唱着甜美的山歌缓缓而来。四周对歌此起彼落,构成了一个歌的海洋。这是刘三姐传说的风情篇。老谋子大写意地把山歌与鱼网组合在一处。构筑出圆满的对歌印象。那满江飞舞的红网,是涌动着的旋律;网中的男子,就是跳动着火一般欲望的音符,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红火,情爱的炽烈。
  蓝色印象——精灵。画面上不断涌现了水乡人家的亭台楼阁、篷船拱桥。随着一弯月牙驶向湖中,并迅速亮起来。那整个水乡泽国尽披上蓝汪汪的月光。紧接着一个蓝色的精灵便在弯月上翩翩起舞,薄如蝉翼的舞衣,通体透亮的身影,缠绵悱恻的情意表演,无不使人醉倒眼前。入场前,调皮的导游要我们租一架望远镜,说那远在水中央表演的精灵,侗体优美,是**的极致。
  绿色印象——家园。画面上涌现了落霞、炊烟、牛群、牧童、捣衣的村妇、唱晚的渔舟、作乐的儿童……展现给我们的是乡村朴素自然的生活图景;向我们阐述的是美丽水乡温馨家园的故事。用极为原生态的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漓江水乡人民日常生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水乡人民的纯朴、善良、勤劳、勇敢。也让我们从中领悟到刘三姐诞生的背景和山歌故乡的美丽怡人。
  紫色印象——嫁娘。这是《印象刘三姐》的最后一场演出,是压轴戏。起先是渔家姑娘出浴的场景。美丽漓江岸边,紫雾飞扬,在朦胧中,渔家姑娘们梳洗着墨瀑似的长发。继而她们沉醉于美丽的自然风光,竟然脱去衣服,投身碧波清流,让那美丽青春胴体与自然山水相媲美。后来是浴后的嫁娘立于岸边,翘首企盼,等待着远方缓缓而来的情郎。最后新郎嫁娘从红绸的簇拥中走出来,执手上了月亮船,在“世上只有藤缠树”的歌声里,缓慢驶向幸福的乐园。
  那一场场振聋发聩,震撼心灵的表演;那激荡着我们灵魂的炽烈的渔火,狂放的红色,朦胧的蓝色,净美的绿色,飞扬的紫色;那浩大而精致的场面;那优美而愉悦的音响;那缤纷而漫妙的灯光……无不让我们叹为观止,无不让我们感到其浩瀚、炽烈、灵动、苍凉。这是心的律动;这是灵的演绎;这是魂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