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作者:石瑞超
说起新疆,人们一定都会记得吐鲁番这个名字。不仅仅因为吐鲁番与中原已有2千多年的交集,成为中华灿烂文明一个组成部分。更因为近代赞美吐鲁番的歌曲和文章太多,让人耳熟能详,使得吐鲁番几乎快成了新疆的代名词。来了新疆必去吐鲁番。
其实,吐鲁番的出名应该得力于吐鲁番的葡萄沟。只有葡萄沟的葡萄熟了,也才有"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名扬天下。为此,吐鲁番每年8月20日都会举行葡萄节,届时,人们便纷纷来到葡萄沟,赏葡萄沟美景,品葡萄沟美味,吃葡萄沟葡萄。
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北部11公里处,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是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沟内天山融雪穿峡谷而过,得天独厚的水源和气候使得该地的葡萄很香很甜而闻名中外,又因为葡萄沟美丽的田园风光使之成为5A级的旅游胜地吸引着中外游客蜂踊而致。
据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多达13个品种。但最著名的则是马奶子和无核白葡萄。特别是无核白葡萄,汁多、皮薄、肉嫩、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美称,含糖量达20一24%,居于世界之冠。而其晾制的葡萄干,含糖量更是高达60%,被人们视为珍品。
吐鲁番的天气非常炎热,却抵不住吐鲁番人给我们的热情。在这里,我遇上了一位美丽、好客、善良的娜依姑娘。十八岁左右,浑身透出青春的光芒。她的妹妹和表弟在招揽着客人,也动员着我们,"反正你们也要吃中饭,在哪里吃也是吃,不如去我家试试吧!"我诧异于他们十一、二岁模样,就懂得营销策略,便玩笑地说,"到你家吃饭,免费的吗?" 小女孩还未回答,只听旁边有人接着我的话语,"免费的,欢迎光临。去吗?" 我转身一看,那是一位婀娜的少女落落大方笑着对我说。于是,我便和她交流了起来。
"你们这么小就来招揽客人了?真会做生意!" "不全是的,主要还是想与客人交流,熟悉汉语。特别是表弟,汉语水平不高,所以,就强拉他过来啦。" 娜依的妹妹大方而主动地解释着。
"他们都买葡萄干,你怎么不买呢?" 看我坐在一旁等买葡萄干的同伴,娜依这样问我。
"葡萄干太多了,也不知哪家好。想等等看再买。你家有吗?"
"我家的卖完了,你如果需要,等十月份后,新鲜葡萄干可以上市了,我就发信息给你。" 和她交流,我才知道,她叫娜依,是个高三的学生。从她所说的话里,我也才知道一些有关葡萄的知识。
虽然,葡萄沟四月份就有新鲜葡萄了。但要到8月份才是盛产期。而葡萄干也是有讲究的,有当年制作的,也有往年的成品。有不同产地之分,也有烘焙技术之别。不同产地,新品成品,焙干技术不同决定着价格的高低。与娜依的交流让我增长了知识。而她对我的提问总是那样孜孜不倦地解释着,这让我感受了葡萄沟人的厚道。
当她知道我是湖南人时,言语中充满了别样的兴奋。"湖南援疆就在我们吐鲁番。" 她充满着亲人般的柔情向我说道。难怪,我们购买门票时,服务员看我们是湖南的身份证,都无条件地给我们优惠打折,让我们感到奇怪,而我在坐景区车游览时,一位吐鲁番的女导游知道我是湖南人时,也真诚地伸出她厚实的手与我相握。
感谢这些善良的人们,如果我够条件,我真的也愿意用身心去为吐鲁番付出自己的一切,因为,这是一个善良的民族,这是一方充满友爱的土地。同时,我也对那些援疆的湖南人充满着崇敬。背井离乡,远离亲人,是他(她)们用无私的奉献才赢得了吐鲁番民众对湖南人的认同和厚爱。这其中,也有我花垣的一位老乡朋友,原来在湖南省预备役师服役,现在吐鲁番援疆。他们是平凡的,但他们又具有无穷伟大的力量。他们是民族融合的桥梁,他们是国家复兴的使者。作为湖南湘西人,我为家乡有人参与这样的事业而骄傲。
葡萄沟除了让人看到瓜果遍地丰收喜悦的景象外。也让人看到了绿洲与荒漠交织一起的塞外风情。葡萄架下串串果实,大树旁边潺潺的水流,老汉三五一堆悠闲地坐在村头闲聊,小孩在瓜前李下追逐,少女倚窗想着心事,少妇忙碌而快活的张罗着家务,壮年的男人尽管是家庭的主粱,却如无事人一般吆喝着可有可无的生意。美丽的葡萄沟不仅盛产着果实,也勾勒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
生活的理想就是要理想地生活。葡萄沟的生活不就是当今许多人崇尚的一种生活模式么?
葡萄沟的葡萄熟了,熟舒了吐鲁番人的心,也熟甜了无数过往的游客。
愿生活多一片温暖,愿世人多一份香甜。
(海纳百川于青海湖,3日于甘肃永靖黄河刘家峡水电站旁)
(全文完)
版权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供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重在分享,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如需联系我们或需转载原创授权文章,请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邮箱地址:fmxx0743@foxmail.com
编辑/李艾家 周登友 黄沙沙
审核/尚欣 王向远
更多资讯
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