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9时56分,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在东风着陆场返航。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身体状态良好,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

取得圆满成功!

图为阿拉善公安迎接航天英雄回家。常力哲 摄

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

东南部紧邻巴丹吉林沙漠,

总面积约13000平方公里。

图为额济纳旗胡杨林。额济纳旗宣传部供图

因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

地域辽阔,地势平坦,人烟稀少,

有利于直升机快速搜索与降落。

图为民警对东风着陆场周边做好管控,迎接神舟十三返回。斯琴巴图 摄

2021年9月17日13时30分许,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

这是神舟飞船首次在这里着陆,

东风着陆场自此登上舞台。

在此之前,

它一直作为“四子王旗”的备用着陆场。

四子王旗,这个地方,

在中国航天历史上,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

位于祖国正北方,内蒙古中部。

图为脑木更胡杨林。

这里曾经是神舟着陆场,

神舟一号至神舟十一号飞船,

都在这里成功着陆。

图为四子王旗哈撒尔广场。

这里有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

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

辖区内脑木更胡杨林,

亦是全国第三片原始胡杨林,

它也象征着四子王旗人

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还有“人民楷模”草原额吉

都贵玛

……

图为神舟飞船。布赫 摄

图为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街景。杨涛 摄

所以,你一定要来,

四子王旗看一看。

看天时:

图为神舟一号飞船返回落点。

“不通火车,不通飞机,只通飞船。”

四子王旗人向外界介绍家乡时,

总是如此“凡尔赛”。

“神舟家园”——四子王旗,

曾经是中国唯一载人航天主着陆场,

国家重要的国防科研,

和军事训练区域。

图为神舟飞船回收现场。

图为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从1999年神舟一号起,

中国的神舟系列飞船,

许多都在四子王旗成功着陆。

图为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2016年10月17日,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与天宫二号对接构成组合体。

运行30天后,

航天员再次在四子王旗着陆。

图为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落点。杨涛 摄

四子王旗也成为

17年内11名航天员回归地球后,

第一眼看到的国土。

图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着陆。

图为神七航天员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当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刘旺、刘洋、张晓光、

王亚平、陈冬……

踏上这片草原时,

蒙古族姑娘手捧圣洁的哈达,

为航天英雄献上草原儿女,

最真挚的祝福。

图为牧民观看神舟十号发射。

为确保飞船返回舱搜救任务

各种车辆的通行,

四子王旗修建了神舟路,

守望飞天梦,

这条路不仅给返回舱运输带来便利,

也成了当地百姓发展经济的

致富之路。

图为嫦娥五号成功着陆。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59,

嫦娥五号返回器如流星般划破天际,

携带着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

安全抵达白雪皑皑的,

四子王旗着陆场。

图为等待嫦娥五号返回。中新社记者张林虎 摄

这一刻,意味着我国首次月球采样

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

“绕、落、回”三步走的规划

顺利收官。

图为负责搜索“嫦娥五号”的四子王旗民兵骑兵连。中新社记者张林虎 摄

茫茫戈壁、苍苍草原,

伴随着神舟飞船、探月工程的步伐,

四子王旗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

为祖国的飞天梦贡献力量,

并一次次见证祖国航天事业的飞跃,

诉说着对中国力量的责任与担当。

看地利:

图为四子王旗一望无际的草原。

四子王旗北部与蒙古国接壤,

边境线长104公里。

全旗面积25513平方公里,

这里历史悠久,

六旗曾在这里会盟。

图为驼队。

历史上游牧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创造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奇神话。

载人航天主着陆场所在地,

阿木古郎草原(意为平安、吉祥)。

图为神舟六号返回落点。

这里平均海拔1400米,

主着陆场所在地地形平整,

人烟稀少,

每平方公里人口不超过10人,

房屋和高大树木占地面积

远小于草地总面积的千分之一,

可满足飞船返回舱正常着陆。

与此同时,

这里干燥少雨,空气能见度高,

飞船返回着陆机会多,

便于测控通信和搜救。

图为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保障车队。

同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主着陆场

俄罗斯载人航天主着陆场等

世界著名的航天着陆场齐名。

图为格根塔拉草原。杨涛摄

格根塔拉草原,

意为“辽阔明亮的草原”,

是内蒙古五大草原旅游景区之一,

也是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

图为草原上的蒙古包。

每当夏秋之际,

这里绿草如茵、鸟语花香、

蓝天碧水、炊烟缕缕,

海浪似的马群,

白云似的羊群,

在绿海中游动。

图为夜色中的现代蒙古包。中新社记者张林虎 摄

传统蒙古包,

和现代蒙古包相映生辉,

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图为格根塔拉夜景。

格根塔拉草原孕育了

灿烂的游牧文明,

民族风情浓郁,

以蒙古长调、民族舞、马头琴等

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艺术;

图为那达慕大会上的草原汉子。

图为骑行比赛。

图为草原上的马术表演。

以摔跤、赛马、射箭和马术等,

为代表的民族体育运动;

以奶食品、手把肉、烤全羊等,

为代表的蒙古族风味食品;

以那达慕、草原婚礼、祭敖包等,

为代表的民俗活动,

在这里都将呈现。

图为那达慕大会。

从1989年起,每年7月,

这里都会举办那达慕大会,

如今已成为,

内蒙古旅游节庆的龙头品牌。

图为那达慕大会上的表演。

游客来到这里,

可身着蒙古袍,脚蹬蒙古靴,

跨上追风的骏马,

乘上稳健的骆驼在草原上漫游;

可以在篝火的映衬下,

欣赏蒙古民族歌舞。

图为夏季的四子王旗草原。

在热情的敬酒歌声中,

品尝醇厚清香的

马奶酒、手扒肉和烤全羊。

图为红崖台地。

红崖台地位于四子王旗西北部,

因为山体呈现红色,

是少见的丹霞地貌,

被当地人称为大红山。

图为红崖台地。

这里由湖相砖红色砂质泥岩、

砂岩、砂泥岩、河流相砂砾岩等,

岩石类型组成,

这类岩石受到外界的侵蚀,

逐步形成当今形态各异的山状、

峰林状的类丹霞地貌,

这在草原上非常少见。

图为冬季的红崖台地。

2004年,这里成为,

国家级地质公园,

和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化石产地。

看人和:

图为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街景。杨涛摄

四子王旗地域辽阔,

在这片草原上,

传颂着一个额吉(译为母亲)

——都贵玛。

图为年轻时的都贵玛。

上世纪60年代,

生活并不宽裕的牧民们,

用博大的胸怀,

接纳了3000多名孩子。

图为草原上的勒勒车。杨涛摄

在草原母亲的悉心照料下,

孩子们健康成长,

缔造了,

“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感人故事。

图为都贵玛(中)年轻时候的照片。

都贵玛正是这些额吉中的一员,

当时年仅19岁的都贵玛,

刚被聘为四子王旗保育院保育员,

她主动承担28名孤儿的养育任务。

图为都贵玛。中新社记者 张林虎 摄

如今,28个国家孩子像胡杨一样,

已深深扎根在了,

这片哺育滋养他们的土地上。

图为都贵玛。布赫 摄

头戴橘红色头巾,身着蒙古袍,

这是都贵玛多年来的“标配”衣着,

一经重大场合,

这身“像样”的盛装便穿在身上。

图为都贵玛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中新社记者 李爱平 摄

2019年9月17日,

都贵玛被授予,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10年、20年、30年、40年……

草原母亲就在人民中间,

她的善良早已化为一种精神,

激励着草原人民永远向前。

马头琴悠扬,

奶茶醇香,酒歌豪放……

人这一辈子,

一定要去一趟四子王旗。

四子王旗,等你来!

除署名图片外,其余图片均为四子王旗委宣传部提供。

记者:张林虎

来源: 中国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