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经典教堂(西南欧·4)
入选理由:西班牙最著名的大教堂,哥伦布灵柩安放地,世界文化遗产。罗马教皇保罗二世(拉丁语:Ioannes Paulus PP. II)曾于1982、1993年两次造访塞维利亚大教堂。
塞维利亚大教堂(Catedral de Sevilla,即主教座堂)原为塞维利亚大清真寺,15世纪清真寺被拆毁,在原址上建造了塞维利亚大教堂。
塞维利亚大教堂。
塞维利亚位于西班牙的西南部,瓜达尔基维尔河左岸,距河口12公里,为内陆河港,古称巴罗斯港,港内涨潮时可通海轮(由此可知为什么哥伦布从这里启程)。公元711年到1248年间曾先后为哥特人及摩尔人(即今天的阿拉伯人)所建王国的都城。
塞维利亚的地理位置。
有人说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在世界五大教堂里排名第三。塞维利亚大教堂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所谓世界五大教堂:第一,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第二,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第三,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第四,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第五,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但这个排名依据的是什么标准?没人能够说清楚,仅作为一个参考。
塞维利亚大教堂经历了穆德哈尔、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等各个时期,以及最后试图结束上述所有风格的简单纯净建筑期。这座教堂是融合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双重风格的宗教艺术的产物。
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吉拉尔达塔。
吉拉尔达塔高98米,原为清真寺的宣礼塔,16世纪改建为教堂的钟楼,在高塔的外立面上既能看到阿拉伯风格的网格装饰和马蹄形窗,又能看到文艺复兴风格的钟塔。
楼顶女神塑像的复制品。
大教堂楼顶上有一尊高4米的代表“信仰”的女神塑像,女神右手举着一面半圆形的旗帜(风板),左手握着一根棕榈叶。这尊女神塑像在风中可以转动。
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宽恕门”,典型的阿拉伯风格的门洞。
塞维利亚大教堂里最著名的“镇堂之宝”是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的灵柩(遗骨)。
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资料图)。
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西班牙语:Cristóbal Colón;意大利语:Cristoforo Colombo,1452 ~1506年),意大利航海家,大航海时代的主要人物之一。出生于中世纪的热那亚共和国(今意大利西北部)。
仰望着眼前的哥伦布灵柩,我的耳畔似乎响起希腊作曲家范吉利斯为电影《哥伦布》谱写的气势磅礴深沉雄浑的《征服天堂》。
哥伦布棺木的前后有四位国王为他抬棺。作为一个意大利人,哥伦布身后在西班牙尽享殊荣。这令晚年失宠而穷困潦倒的哥伦布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我认为在前面的两位抬棺人里,左面的人是最先支持哥伦布航海探险的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卡斯蒂利亚为西班牙的前身),右面的则是伊莎贝拉一世的丈夫斐迪南二世(即阿拉贡国王,统一西班牙的首位君王,与妻子并称西班牙双王)。我之所以做如此判断的根据是:前面左右两人的服装上分别标有城堡和狮子的图案,而这种图案恰恰是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徽记(西班牙国旗图案的主体)。
从塞维利亚大教堂里为哥伦布抬棺的四位国王中可以看出,前面的两位国王昂首挺胸,而后面的两位却低头颌首,后面的人会是哪两位呢?是不是曾经拒绝了哥伦布的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可葡萄牙国王不会跑到塞维利亚大教堂来为哥伦布举办“国葬”的吧?我至今找不到答案。在诸多旅游网站的介绍中,均把四位抬棺人说成是西班牙前身的四古国——卡斯蒂尔、莱昂、纳瓦拉、阿拉贡骑士的雕像。如果是四位国王还说的过去,但是四位骑士?我看不像。西班牙的骑士不可能头戴王冠,也不敢身穿王冠印记的服装,而且哥伦布的航海经历与骑士无关。倒是有美国为纪念哥伦布于1882年成立了一个“哥伦布骑士会”,但那是天主教兄弟会的组织。
塞维利亚大教堂的主礼拜堂中,巨型祭坛记述着基督生平的36个场景,其精美华丽的雕塑用时达82年。
据说这里安葬着国王费尔南多三世和皇后以及儿子阿方索十世的遗骨。
巴洛克风格的管风琴。
在世界航海史上有四大航海家:郑和(中国人)、哥伦布(意大利人)、达伽马(葡萄牙人)、麦哲伦(葡萄牙人)。其中郑和起步最早(1405年,奉朱棣皇帝之命),其次为哥伦布(1492年,受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之托),达伽马(1497年,奉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之命),麦哲伦(1519年,受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之托)。
塞维利亚的瓜达尔基维尔河,哥伦布从这里启程。
郑和起步最早(1405年,奉朱棣皇帝之命),其次为哥伦布(1492年,受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之托),达伽马(1497年,奉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之命),麦哲伦(1519年,受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之托)。就其出海船队的规模来看,依然是郑和最为庞大(7次,先后240艘,27000余人),其次为哥伦布(4次,先后30艘,1900余人),麦哲伦(环绕地球,5艘,200余人),达伽马(2次,4艘,170余人)。但在傲慢的西方人眼中,哥伦布的名气最大,这公正吗?
下一篇将介绍天主教西班牙总教区第一大教堂,托莱多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