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市景

提起日本的大城市,大多数人通常会第一时间联想到东京、京都和大阪。确实,这三座城市是日本较为出名,且颇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东京作为日本实际意义上的首都,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而京都虽然名气较大,是为日本传统的古都,但是如今的京都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如今的大阪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都市

而大阪,虽然比起京都的建造时间来说相对较晚,但是可以称得上是"后来居上",繁华程度远超京都,而且几乎见证了整个日本战国史,同时还见证了权倾一时的丰臣家的崛起至衰败的全过程。

大阪城的起源

谈及大阪城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末期。公元1496年,在日本影响力较大的佛教分支净土真宗的第八代法主莲如,在如今京都的山科地区建立起了山科本愿寺。

然而在公元1532年时,山科本愿寺因战争的缘故而化为了一片废墟。虽然当时僧人们曾经尝试过重建山科本愿寺,但是战争已经在京都附近全面展开,并不具备重建的条件。因此,门主政如选择离开京都,前往大阪重新建立起山科本愿寺,即后来的石山本愿寺。

本愿寺第八代法主莲如

没过多久,战火就烧到了大阪地区。为了避免石山本愿寺步山科本愿寺后尘,僧人们开始建造各种各样的防御工事,比如"低配"的垛口、据马等等。不仅如此,僧人们还在寺院外围构建起了高高的围墙,颇有一座军事要塞的感觉。

随着石山本愿寺的防御能力逐步加强,一些为躲避战乱的百姓也涌入了寺庙之中,希望得到寺院的庇护。从这一时期开始,石山本愿寺的内部开始逐渐出现了城市街道,防御工事也因人口和街道规模的扩大而扩大,逐渐向一座小型城池发展和靠拢。

如果不是京都的本愿寺被焚毁,僧人们也不会来到大阪地区重建寺庙

通常情况下,中国古代的战争一般是不会波及到宗教寺院。即便是一些草莽武将,也认为寺院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但是战国时代的日本则不同,寺院常常被战火所波及,这主要和日本佛教的一些教义有一定的关系。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就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了一起,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我们都清楚,中国的佛教是禁止杀生的,更不要提伤及他人姓名。但是日本佛教却并没有吸纳这一点,僧人不仅可以杀生,甚至不禁饮酒食荤。

因此,日本僧人常常会在寺庙受到威胁时以武力的方式反击,即便是出现伤亡也在所不惜,这也是为什么战国时期日本寺院常常受到攻击的原因,因为有一些大名常常将寺院当做一股独立的武装力量看待。如此,寺院僧人为避免战火波及自身而构建防御工事也是正常的现象。

日本的特殊兵种:僧兵

佛教势力被清除,大阪城落入织田信长之手

  • 1. 织田信长获得大阪城的控制权

从公元1557年开始,位于尾张地区的织田家就开始逐渐崛起,也被各地大名所重视。当时织田信长担任织田家家督一职,率领着织田家统一了整个尾张国,随后又开始向周边地区发起征服战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大名意识到织田信长是自己最为强劲的对手,必须尽早除之。所以在幕府将军足利义昭的号召下,武田信玄、朝仓义景、浅井长政、毛利辉元等多方势力共同组建起了信长包围网,意图将其围而歼之。需要注意的是,石山本愿寺的僧人们也加入了信长包围网之中,这就为后来织田信长和石山本愿寺之间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时间来到公元1580年,这一年新崛起的战国大名织田信长终于击败了盘踞大阪地区多年的本愿寺僧众,并将整座城池划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之内。

对日本佛教没有好感的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之所以选择进攻本愿寺,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其一,石山本愿寺的僧人在乱世之中常常成为一股惑乱地方的武装力量,成为影响各大名执行自己战略方案的不稳定因素。不仅如此,这些僧众还常常与某些大名缔结为军事同盟,因此很难被看作一股中立力量。

其二,织田信长看中了石山本愿寺的地理位置。织田信长曾直言,大阪城是他夺取天下的一个重要根基,这里的地理位置决定着他的霸业最终是否能够真的实现。因此即便石山本愿寺的僧人们无意与织田信长为敌,也无法避免与后者之间的战争。

  • 2.丰臣秀吉对大阪城进行进一步的建设

战争对石山本愿寺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使织田信长不得不在战争结束后考虑该如何在大阪地区重建这座城市。因织田信长想要将大阪当作自己的重要根据地,所以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规划。直到公元1582年,大阪城的重建工作还是没有开始。但是在这一年,织田信长因明智光秀的反叛而亡命于本能寺之内,再也无缘见到大阪城重现往日的辉煌。

明智光秀的反叛直接导致织田信长亡命于本能寺

织田信长死后,丰臣秀吉成为了前者的"继承人"。从公元1583年开始,丰臣秀吉为履行织田信长的遗志,开始着手进行大阪城的重建工作。到了公元1585年,重建工作才完成了一半,只有内城宣告竣工。

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丰臣秀吉一直都没有放弃对大阪城的重建和扩建工作,一层又一层的防御工事拔地而起,最终在城外建立起了三道城墙,新城的规模也远超石山本愿寺时期。直到丰臣秀吉辞世之前,大阪城才全部建成。

大阪城的重建工作之所以会持续如此之长的时间,主要是因为人口的问题。当时日本的人口本就较少,且经过长时间的混战,日本的人口数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锐减。在这种背景下,各地大名光是募集军队都会明显感觉到兵源不足,基本上只要满足条件的劳动力都会被征发至军中。

但是大阪城的建筑工作同样需要大量劳动力,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所以只能分出少量劳动力从事城池建造工作,这就是为什么大阪城前前后后共建设了十五年左右才竣工的主要原因。

大阪城的天守阁

德川在江户建立幕府,大阪的重要性开始下降

虽然大阪城的工程建设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是自从内城建造完毕后,大阪就成为了当时日本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尤其是在丰臣秀吉统一全日本之后,大阪城的重要性更是远远超过了其他城市。从此,大阪城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之中:城市越繁华,涌入大阪的人口越多;涌入的人口越多,城市就越来越繁华。

但是当时间来到公元1600年时,大阪城就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丰臣家败于德川家之手,德川家家督德川家康成为了全日本的实际控制人。对此,《ブリタニカ国際大百科事典》一书中曾经提到:

戦後,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安国寺恵瓊は処刑され,その他は降参。石田方に味方した大名への処罰はきびしく改易91家420万石,減封4家であった。また豊臣秀頼は摂津,河内,和泉を領する一大名にすぎなくなり,ここに徳川氏の覇権が確立した。

译文:战后,石田三成,小西行长,安国寺惠琼被处死,其他人投降。对站在石田那边的大名的处罚严格改易91家420万石,减封4家。丰臣秀赖不过是领有摄津、河内、和泉的一大名号,此战还确立了德川氏的霸权。

公元1603年,后阳成天皇派遣使者抵达德川家的根据地伏见城,敕封德川家康为新一代征夷大将军。同年,德川家康挑选江户城开始建造幕府,并将伏见城的行政机构尽数迁往了新的江户城之中。从此,江户城取代了大阪曾经的地位,成为全日本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桃山时代末期,伏见城成为了诸多大名的居所

其实早在关原合战之时,大阪城的意义和影响力就已经开始逐渐下降。尤其是在德川家康取得了关原合战的胜利后,日本的重心就转移到了伏见城。只不过这一时期的转型主要是政治层面上的,而非文化和经济层面上的,毕竟大阪城所拥有的人口不是摆设,人口直接决定了一座城市的繁荣程度。

但是在江户城成为新的中心城市后,大阪城内的许多居民就开始考虑向江户城迁徙。虽然天皇居住在京都,但江户城无疑是实际意义上的日本首都,居住在首都所能够享受到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遇都远远要超过其他城市。因此,大阪城的影响力开始随着人口的迁徙而逐步下降,最终被江户城全面超越。

江户时代的新核心江户城

总结

虽然大阪的影响力和地位在江户时代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直至今日也一直屈居东京(江户时代结束后,江户城被更名为东京)之下。但不管怎么说,大阪如今依旧是日本第二大都市,影响力依旧远超其他城市,甚至比京都还要更加繁华一些。

不过可惜的是,在德川家康清剿丰臣家最后的残余势力时,曾经对大阪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虽然后来进行过多次重建,但桃山时代的大阪城已经几乎不复存在。也就是说,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大阪城,其实是颇具江户时代风格的大阪城,因此也被称之为"德川大阪城"。

和姬路城不同,虽然二者同为寺院发展而来的城市,但大阪城的遭遇要更加曲折和惨烈一些。可以说,大阪城几乎见证了整个日本战国史,也见证了草根出身的丰臣秀吉是如何一步一步夺取天下,又见证了丰臣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德川家所消灭,进而走向彻底的灭亡。


参考文献:

【1】《ブリタニカ国際大百科事典》

【2】《日本大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