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铎


一轮朝阳从海面跃起,瞬间,蔚蓝色的天空、蔚蓝色的大海上光芒万丈,大连,沐浴在一片火红的霞光之中。我不是画家,不懂得色彩的搭配,可是,我却能感受到一种震撼与昂扬之美。大连,真从一片恢弘灿烂的色彩的映照下醒来。随着海浪轰鸣的节奏,我的耳边忽然响起了1980年代唱响大连街头的那首男声四重唱歌曲——《大连好》。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首歌应该是1980年前后创作完成的,当时,连我这样的毛头小孩子都能完整地哼唱。


大连好,大连好,

渤海捧出珍宝。

港连港,澳连澳,

好似颗颗明珠闪耀。

望不尽,望不尽桅杆如密林,

数不完鲜艳的红旗迎风飘。

朋友们携手四方来,

人人都夸大连好。

朋友们携手四方来,

人人都夸大连好。

望不尽百花园装点新街道,

数不尽,数不尽高楼耸云霄。

幸福的生活劳动创造,

明天大连更美好。

现在来听,这首歌的歌词的确有些简单,缺乏情感纵深,也缺乏起伏之美。然而,谁又能否认,就是这样一首简单的歌曲竟然能唱响大连街头?我曾随机采访过10位土生土长的大连市民,被采访者都在40岁以上,其中有3位能完整地哼唱出这首歌,对这首歌没有印象的只有1位。

哼唱起这首歌,就会出现那个昂扬向上的时代,也是大连地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代之中,谁能否认,1980年代是大连发展的一个极为难得的黄金时代?那时,大连城乡到处都洋溢着蓬勃上进的情怀,那是一个进取的时代,虽然,那时有许多许多幼稚可笑的地方。那时给我的记忆虽然还是碎片化的,却给了我一个迷人的少年时代,我曾和许多身居大连的朋友探讨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发现无论是比我大一些的还是和我同龄的,八十年代留下的几乎都是昂扬向上的印象。1980年代充满了灿烂的阳光,是奔放自由的迪斯科,是邓丽君,是铺天盖地而来的改革开放大潮。1980年代有迷人的电声音乐——罗马尼亚的《沸腾的生活》,还有王立平创作的《潜海姑娘》。


1980年代大连街头到处都是年轻人,而且是穿戴时髦的年轻人,那时候,天津街轻工市场有多火爆没经历过的人难以想象,一个个拥挤的摊床,甚至火车站广场卖杂志的照相的都藏着百万富翁。1980年代诞生了第一批小老板,大连日报后来曾组织作家创作了一批报告文学作品,我有幸参与创作。我记得当时大连日报每周拿出一个版面,一篇文章一个版,一个个在改革的泥土中发芽的小老板露出头来,很稚嫩,却很鲜活。大连日报将这次创作冠以“小老板征文”,大约采写了30多位小老板,一色的年轻人。有的刚刚20出头,这些大连街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每个人都尝到了生活的甜酸苦辣,我记得采访一位小伙子的时候,讲到了这样一个情节让我记了很多年。这位小伙子19岁的时候下海经商,当时,家里只给了他几百元钱,这几乎是倾囊而出了。


小伙子去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州拿时髦的港版服装。为了省钱,他蹲火车站,为了省钱,他一天只吃一顿饭。南国广州的秀美让他留恋,他没有时间,也没有钱去欣赏,他抓紧时间到各批发市场看货拿货。为了省钱,自己亲自背了两大包乘车到了烟台,又千辛万苦地背着服装上了船,船员欺负他,嫌他占地,两人发生口角,船员一脚将两大包服装踹到海里,小伙子当时极为本能地从船上跃入海中,为了这两包服装,他连命都不要了。讲到这段的时候,他的眼泪流了下来。这位小老板1990年代末期完成了原始积累,拿下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商场,成了行业内的领军人物。

后来,我在新闻媒体注意到他经常去广州参加各种博览会,一度是风云人物。我就想到了当年他第一次去广东进货时的艰辛,我很好奇他风风光光地去广州是不是为了映照着他的初心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