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二十一年四月(1542年),在嘉靖帝寵幸的道士陶仲文的建議下,最大的皇家道觀—大高玄殿竣工。

大高玄殿由工匠郭文英主持修建,使用的木料採自四川、貴州、湖廣等地。大高玄殿東西寬57米,南北長264米,占地面積大約1.5萬平方米。據史書記載,神殿建成之後,百官齋戒、行香、禁刑屠十日。大高玄殿成爲“每歲大旱,則建醮祈雨,遣官禮拜”之所。

大高玄殿“山門”內爲一扁長院落,紧接爲三座琉璃隨牆門,正門題額爲“始清道境”。入內卽爲過廰式的大高玄門,三間的單檐歇山式門,左右各有偏門一座,左爲蒼精門,右爲黄華門,門前原有旗桿,現僅存基座。

入門後有甬道,正對大高玄殿。大高玄殿面闊七間,黄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前有月臺,左右配殿各五間,東西分別爲闡玄殿、演奧殿。大高玄門後兩旁有鐘鼓樓,各高兩層,單檐歇山頂。後殿爲九天應元雷壇(九天萬法雷壇),面闊五間

單檐廡殿頂,綠琉璃瓦頂黄琉璃瓦剪邊,左右配殿各九間,分別爲天乙之殿、湧明之殿。最後一進建築爲乾元閣和坤貞宇。上層爲乾元閣,圓攢尖屋頂,覆以蓝琉璃瓦,象徵天;下層爲坤貞宇,方形,覆以黄琉璃瓦,象徵地。乾元閣供奉玉皇大帝。殿前左右配五開間的伏魔殿、北極殿。

滿清最初信奉薩滿教,順治帝入關後又接受藏傳佛教(黄教),並重視儒學,而對道教的信仰則遠遜於明朝,但也並未排斥。清朝皇帝每逢初一日、十五日照例要到大高玄殿拈香行禮。特別是逢大旱或大澇,皇帝均要在此進行祭天祈雨等活動。

康熙年間,大高玄殿因避康熙帝玄燁的聖諱,而改稱“大高元殿”,後又更名爲“大高殿”,專門舉辦各種道場。1900年庚子之變,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據清宮檔案記載,法軍佔領大高玄殿十個多月,大高玄殿的建築和陳設文物遭嚴重破壞及掠奪,大批雕像、法器、經卷被法軍盜走。

此後,大高玄殿被總參保障部用作了辦公用房。但不事修繕,損毀十分嚴重,彩繪剝落,殿前月臺的漢白玉石欄桿倾坍,九天應元雷壇前面搭建了許多間红磚平房,院落內亂搭建的辦公建築也很多,威胁古建築的火災隱患嚴重。经历了季羡林等人的呼吁腾退等努力,2013年5月,大高玄殿终于正式归还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