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厅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堪称我国水库的“领头羊”。自1955年蓄水以来,官厅水库已运行60多年,在防洪、灌溉、发电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和密云水库一样,官厅水库也曾是北京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库容多达41.6亿m³,水质相当优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水库上游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工农业、生活废水随河入库,导致库区水质急剧恶化。进入90年代,库区水质依然不见好转,污染反而进一步加剧,各项水质指标开始突破“红线”。

到了1997年,官厅水库已经不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地,被迫退出了城市生活饮水体系。此后20多年,官厅水库一直在进行生态修复,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水、调水、净水,水质治理已初见成效,但和密云水库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官厅水库:30年的“污染病”

官厅水库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和张家口市怀来县界内,流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上游的主要支流有妫水河、桑干河、洋河3条。经调查,上游来水携带的污染源占到了入库总污染量的58%左右,是不折不扣的“污染大头”。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北京市开始下“狠功夫”,先后实施了多项重量级净水工程,其中就包括妫水河的综合治理工程,有效减少了排放到水库中的污染物含量。

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对妫水河的水质进行了长期的逐月监测。在2020年,妫水河下游水质基本上都处于III类水质,比以往有所好转。然而,官厅水质的水质却不尽人意,各项指标都稳定在地表IV类水质的标准范围内。

有朋友可能会问了,为什么上游的水质变好了,官厅水库的水质却依然不见好转呢?

其实原因也不复杂,因为官厅水库还有其他几个不容忽视的污染渠道:

  • 农业造成的面源污染

据统计,官厅水库周边分布的农田面积约为11000万公顷,化肥年使用量高达1.32万吨,农药年用量为75吨。在土壤中残留的农药、化肥因降雨而溶解流失,聚面成线,最终通过地表径流造成污染。

当地村落的农业经营方式较为粗放,施肥量较高,无形之间带来了很大的环境负担。面源污染已经占到入库污染的20%,急需加强治理和科学引导,尽量避免盲目施肥。

  • 水库本身也会产生内源污染

泥沙淤积几乎是所有水库的“通病”,官厅水库也不例外。近年的底泥监测结果显示,官厅水库内淤积了7亿m³的淤泥,其中近5亿m³的淤泥均遭到了污染。淤泥是各种污染物的富集场所,含有大量的氮化物、氟化物、耗氧有机物等,是各大湖泊、水库中最难治理的“顽疾”之一。

官厅水库地形图

底泥带来的污染具有长效性,其威胁不容小觑。2021年6月,发表在《水利发展研究》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在官厅水库中,沉积物每年所释放的氮多达1000吨、氟化物400吨、磷35吨,带来的污染占到了总污染的9%,严重影响到了水质安全。

鲢鳙放流60年,为何能起到治水效果?

鲢鱼、鳙鱼均属于我国的四大家鱼,改善水质的能力是出了名的强。而在官厅水库中,水产品的捕捞产量相当可观,年均出水600多万公斤渔获,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鲢鱼和鳙鱼

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北京市渔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在相关水域开展增殖放流了,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是其中的重点对象。在放流的鱼种中,鲢鱼和鳙鱼是主体,还有一部分是草鱼、鳊鱼、细鳞鲴,各个鱼种相互搭配,充分利用了水库的空间。

鲢鳙为什么能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这和鲢鳙的食性有关。陈少莲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当蓝藻“水华”爆发时,鲢鳙的主要摄食对象就变为微囊藻等有毒藻类,其他任何鱼类都难以与之比肩。其中,鲢鱼每天最多能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53%~60%的微囊藻,鳙鱼则能吃掉44%~54%,二者的消化率分别能达到29.5%和26.0%

微囊藻显微照片

微囊藻等有害蓝藻本身就可以视为水质污染物中的一种,除了鲢鳙,国内还没有哪一种本土放流鱼种能将其“制服”。武汉东湖、云南滇池、浙江千岛湖都曾受益于鲢鳙,而对官厅水库而言,鲢鳙除了预防蓝藻“水华”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减轻氮磷污染,缓解富营养化的压力。

正如前文所言,在生活废水、农业退水以及从底泥中释放的污染中,总氮和总磷始终是重要的污染指标。近年来,官厅水库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控制水质肥化的任务尤为迫切。

胖头鱼/鳙鱼

而在自然条件下,氮、磷被藻类吸收利用,而藻类又会被鲢鳙取食。如此一来,只需要在鱼苗长到一定规格时将其捞出,就相当于转移了水库中的氮磷。值得一提的是,鲢鳙对藻类的摄食幅度也非常广泛,最小能滤食掉尺寸为10μm的微藻,最大能吃掉数毫米的微藻,几乎不留“死角”,固氮、固磷的效果非常理想。

如今,这种利用鲢鳙保水的“秘方”在国内已经推广开来,业内称为“非经典的生物操纵技术”。可以简单做个估算,如果放流的鲢鳙鱼苗为50克,那么只需经过8~10个月的生长,其体重就能达到1.5~2公斤。在此期间,每条鲢鳙可吃掉50~80公斤的微藻,效益相当显著!

蓝藻爆发

关于如何在官厅水库中发展鲢鳙渔业,“一库一县一区”三方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探讨。如今的方案是,在每年4月1日~8月15日实施禁渔,一方面减少了机动渔船带来的的燃油污染,另一方面又可借此机会增殖放流、培养鲢鳙、净化水质,可谓是一举多得。

官厅水库的生态补水

永定河是海河流域的七大水域之一,总流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占海河流域总面积的14.7%。在北京境内,永定河河段长91公里,建有官厅、珠窝以及落坡岭3座水库。

官厅水库开闸,为永定河二次补水

同样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上游常年干旱、沿河修建拦河闸等原因,永定河平原南段水量持续减少,山峡河段出现了将近40年的断流。让人振奋的是,永定河流域从2019年正式启动了生态补水工程,效果显著。在2019~2020年间,引入的黄河水及上游水库输水贡献的水量达到6.3亿m³,官厅水库累计收水5.5亿m³。

永定河补水

官厅水库同时也承担着向下游河段补水的重任,过去2年累计为永定河补水6.3亿m³。如此一来,水体的流动性能得以提高,加快了换水速度,改善了库区水质。另外,生态补水还为周边湿地中的震旦雅雀、苍鹭、黑翅长脚鹬等20余种常见鸟类提供了必要保障。

在今年5月20日,官厅水库管理处还首次观测到了罕见的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该物种同时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迁徙型鸟类。这也从侧面表明,库区周边的生态正在得到改善。

青头潜鸭:全球不到1000只

按照相关的治理规划,官厅水库的生态修复目标是:在2035年恢复水库饮用水源的功能。在接下来的14年时间里,相信随着库区水质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这一目标终能实现——我们共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