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北宋一朝是比较重视文化建设的,也就是经常能听到的“重文轻武”“以文抑武”,促使了宋代的文化高度发达,因而宋代的高等学府------书院也就应运而生。北宋时期比较著名的有四大书院,而座落在中岳嵩山脚下的嵩阳书院也就是在那时成为了宋代的高等院校。

嵩阳书院是在宋仁宗年间改名而来,它原本是北魏年间的嵩阳寺,隋唐年间的嵩阳观。改名之后,就成了人文荟萃、大咖云集之地,讲学授业,著书立说之所。当时极为有名,后来也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都曾到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比如,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绝唱的范仲淹就曾在这里当老师;写下《资治通鉴》的史学家司马光曾在这里著书立说,而有着著名典故“程门立雪”的当事人的著名大学问家程颐也曾在这里开课授业。

何为“程门立雪”?典源出自《二程全书·外书十二》: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说的是北宋时成就颇高的学者游酢与杨时第一次拜见人称伊川先生的大学问家程颐,程颐在交谈时疲倦了,打起了盹,两人不敢惊动他,只是静静的侍立一旁。等程颐醒来,看他们还站在那里,忙说:怎么还站在这里呢?快回去吧!二人走出门外,来时不曾下雪路上已经有一尺深的积雪了。“程门立雪”告诉我们古代先贤是如何恭敬师长,如何仰慕学问大家的。


嵩阳书院辉煌于北宋,北宋之后也就名不见经传了。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当年来到嵩山游历时,写下了如下一段文字:“出发山东行五里,抵嵩阳宫废址。惟三将军柏郁然如山,汉所封也;大者围七人,中者五、小者三。”由是观之,伟大的徐霞客对嵩阳书院只字未提,说明嵩阳书院在明时早已不存,坊间知嵩阳宫而不知嵩阳书院,说明嵩阳书院其实是比较小众,虽为高等院校,却远不如今日之北大、清华尽人皆知呢。


现在的嵩阳书院,是全国重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八处十一项之一,血统与身份比较高贵。只不过现在看到的是清朝建筑风格的书院,因为清代之前的建筑或毁于兵火,或年久失修,总之是看不到了,如今能看到的只有书院之中那两棵周代的柏树,汉武大帝亲封的将军柏了。只是当年徐先生看到时还是三棵,如今也只有两棵在坚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