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白俄罗斯的城市,中国人大多知道其首都明斯克市。

前些年,坐落在深圳盐田区沙头角的航母公园曾名噪一时。公园内的四万吨级前苏联退役航空母舰,便是以当年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市命名的庞然大物。

白俄罗斯还有一座引为自豪的历史名城“布列斯特”,不知有多少人了解它,

目前它是白俄罗斯共和国六个州之一的布列斯特州的首府。

布列斯特市位于白俄罗斯和波兰的边境,穆哈维茨河与布格河的交汇处。其名称来自于白俄罗斯语,意为“白桦树”。

布列斯特也曾被译为“布雷斯茨”。全州占地面积32,300平方公里,有人口150万左右。1919年起,它曾属于波兰,1939年并入苏联后设为州级建制。

布列斯特是通往西欧国家的门户,处于从东到西、从南至北交通枢纽的十字路口。

这里有欧亚大陆桥最大的列车换轮站,水陆交通都足够发达,特别是铁路和公路横贯州内各地。

它既是德国柏林到波兰华沙、到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和到俄罗斯莫斯科运输走廊上的一颗明珠,同时也是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到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必经之地。

正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布列斯特英雄要塞”和“别洛韦日国家森林公园”,是布列斯特州的两大标志。

现代历史上,曾有几次重大事件发生在布列斯特,使其一度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白俄罗斯也因此驰名世界。

“布列斯特要塞”,于1830年在布列斯特老城基础上构筑,开始时,只为临时工事。后在1833年至1842年间,改建成了永久工事。

要塞坐落于穆哈维茨河与布格河两河支流及渠道分割成的四个小岛上,由中央工事和三个桥头堡组成。

中央工事为环形封闭式两层设垒营房,长1.8公里,砖墙厚达两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沙俄要塞外围又增筑了两道堡垒地带,增加了坚固程度。

1918年3月3日,苏维埃政府与德国及其盟国,就是在这个要塞内签订了著名的《布列斯特和约》,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因此争取到了宝贵的巩固机会。

而布列斯特的“别洛韦日国家森林公园”,则在三十年前见证了前苏联的彻底解体。

《独联体成立协议》在此签订,宣告苏联不复存在。

这座“别洛韦日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4.5万公顷,是欧洲最大、最古老的原始森林保护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自然遗产。

森林公园内景观优美壮丽,动植物种类繁多,有许多世界上难觅的珍稀品种。夏季为旅游、度假的圣地。

森林公园中的野牛,为欧洲陆地最大的动物,世界珍稀。体壮的野牛身长3.5米,高2米,重1000公斤,一般寿命在30岁左右。

森林公园中心的村庄“维斯库利”,建有一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前苏联领导人度假官邸。

1991年12月8日,当时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维奇,就是在这里签署了《独联体成立协议》。

《协定》序言中写道:“我们三国明确指出;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将停止存在。”

曾经强大而庞大的苏联,由此宣告不复存在。

二战初期,苏德两军曾在布列斯特举行联合阅兵,标志对波兰的瓜分占领。

1939年9月1日,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刚刚一周,纳粹德国就对波兰实施了闪电攻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紧接着,苏联红军也入侵波兰,波兰政府流亡。9月17日,苏联红军和纳粹德国国防军在布列斯特会师。随后,苏德两军在此举行了联合阅兵活动,标志着两国对波兰的瓜分占领。

这应该是苏德两军在战场兵戎相见之前的唯一一次短暂握手。

根据史料记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加紧建立“东方战线”,通过1939年10月至1940年3月的苏芬战争,苏联夺得芬兰部分领土,并获得汉科半岛的租借权。1940年6月,苏联占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7月,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被并入苏联。

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领土面积增加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到400公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御空间和战略地位。

但斯大林的苏联政府没有料到,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公然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施蓄谋已久的“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业发起闪电进攻,苏德战争爆发。

纳粹德国由布列斯特开始进攻苏联,遭到苏军顽强抵抗。

(苏军拼死抵抗德军进攻)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以190个师、550万大军分三路突然对苏联发起进攻时,在漫长的苏联国境线上,并不是所有的苏军部队都顷刻土崩瓦解。

距离边界线仅一俄里的“布列斯特要塞”,一度成为德军难啃的硬骨头。

当时,纳粹德国军队首先从布列斯特展开对苏联的进攻,他们要扫除“布列斯特要塞”,拔掉这个大举进攻中的障碍。

前面说过,布列斯特要塞并不是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工事,而是一座沙皇时期修筑的古老堡垒。

驻守布列斯特要塞的苏军,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用钢铁的意志,英勇抗击突袭而来的德军第45步兵师。

战争爆发后,苏军指战员迅速进入要塞中各个战斗位置。德军在第一天进攻中就阵亡了300多人。从6月27日开始,德军用重型航弹对布列斯特要塞进行炮火轰击,猛烈的攻击持续了整整两天。

但坚守布列斯特要塞的苏军毅然拒绝投降,决定战斗到最后一刻。

德军疯狂进攻了二十多天,直到7月12日才攻占这座堡垒。

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令德军付出了近1500人的伤亡代价。要塞内的苏军坚持战斗,3500人的防卫部队官兵大都牺牲,伤员被德军俘虏。

但因为他们的拼死坚守,帮助友军部队从德军包围圈里突围赢得了时间。

2010年,俄罗斯拍摄了故事影片《布列斯特要塞》。

片中有段情节被演绎得非常精彩:

德军突入了城堡大门,然后分成搜索阵型从西往东走。他们没有料到,突然之间两侧营房门大开,苏军发起了标志性的“乌拉”冲锋。

德军一下子被打得抱头鼠窜。苏军战士不顾一切地往前冲,他们一些人手里拿着的竟然是拖把,扫帚,门栓等原始武器。撂倒一个德军,就捡起德军的武器射击。仅仅百十来人的冲锋,就把德军入城部队冲成了两截,一部分德军退到中央堡垒教堂里据守,另一路直接掉头原路逃回。

苏军这次冲锋,是德军开始进攻以来,布列斯特要塞的第一次反冲击,收到了奇效。

当时守卫要塞的苏军官兵浴血抵抗月余后,除极少数人突围,几乎全部牺牲,在苏联卫国战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据说,在1945年苏军攻克德国国会大厦后,一名苏军连长专门在墙壁上刻上了自己的留言“老子来自布列斯特”。可见,当时的苏军战士对坚守布列斯特战斗记忆之深。

1965年,布列斯特要塞被苏联政府授予“英雄要塞”称号。

那里的布列斯特英雄要塞纪念建筑群,是为了纪念反法西斯英雄,于1971年9月建成的。纪念建筑群的宏伟规模和气势,居于白俄罗斯所有同类建筑之首。

在斯大林去世后的第三年,苏联作家谢尔盖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寻找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的英雄》的著作,书中写道:

“在苏联,布列斯特要塞之战的生还者约有400人。他们被俘时,大多身负重伤。必须承认,我们并没有公平地对待他们,这不是秘密。···经过漫长的等待,布列斯特要塞的这些英雄才被记录进苏联历史中”。

布列斯特守军的顽强与忠诚,也给德军将领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纳粹大将古德里安在接到作战报告后说:“这些人应该获得无上的钦佩”。

战后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布列斯特已经成为白俄罗斯的工业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文化中心、自由经济区。

1994年2月,布列斯特州与中国湖北孝感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关系。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和配图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