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宁市区驱车行驶两个半小时,几乎全程高速就来到了上林县镇圩瑶族乡洋造村,进出洋造村的交通十分便利,但由于位于大石山区,人均耕地少,受自然条件限制,村里发展产业比较困难。

位于大石山区的洋造村,环境优美

“有好的交通,却没像样的产业。”洋造村第一书记全育荣介绍,洋造村是一个典型的大石山区“空壳村”。2018年3月,全育荣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号召,主动申请从南宁市政协办公厅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

还没下村,全育荣就碰上了难题。“在城里都找不到老婆,下村更找不到。”电话里,全育荣的母亲坚决反对自己儿子驻村当第一书记。全育荣软磨硬泡,最后答应母亲,年底必须要找个老婆带回家见她,这才让母亲松了口。

到了村里,全育荣便马上开始挨家挨户的调研走访了解情况,最后得出结论,要立足实际情况,全力发展产业。

要发展,首先要让村干开眼界。于是全育荣自掏腰包组织村干部到周边县城进行学习考察,通过深入了解,大家认识到,发展产业才是实现稳定增收的根本出路,而且要坚持“种养”结合和“短中长”相结合。

洋造村食用菌农场

“现在已经是4月了,年底要脱贫摘帽,村集体经济还缺口1万多元。”去年4月调研后,全育荣与村两委班子商讨,洋造村2018年要脱贫摘帽,一定要解决村集体经济这块短板。

全育荣想到了南宁市民中元节有吃鸭子的习俗,于是提议倒排养殖期,发展“短平快”的青头鸭项目。

没想到村支书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村里之前也养过鸭子,都亏了,没人愿意养的。”村支书的话没让全育荣改变主意。

“之前大家养的鸭子,我也了解过,主要问题在成活率低、肉质不佳、销售渠道没找好。”全育荣给大伙分析,“我是广西大学动科院毕业出来的,这方面还比较专业,我们这次要选购稍微幼长一点的鸭苗,这样成活率高,而且青头鸭是南宁地区最受欢迎的品种……”全育荣的分析,慢慢的得到村民的接受。

洋造村的养蚕大棚

随后,全育荣向后盾单位申请到了产业扶持资金,然后自己开车到钦州选购健康鸭苗,在利用微信朋友圈、单位团购、企业采购等方式销售,最终用3个月的时间,实现村集体增收1.3万元,补齐了村集体经济不达标的短板,2018年洋造村顺利脱贫摘帽。

与此同时,全育荣还积极寻找致富带头人,动员在外做生意的韦栋梁和韦敏慧返乡创业,增加村民收入。

“我觉得我有义务带大伙一起致富,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韦栋梁说,他把自己在县城的生意停掉,回村与大家一起创业。目前,40亩的食用菌农场已经建好投入生产,由村民合作社自主经营,韦栋梁带头负责管理,这一项目将带动90户贫困户增收。

此外,洋造村一直有种桑养蚕的产业基础,但由于受市场波动影响,村民无法实现稳定的收入。于是,全育荣向上级争取产业资金建设桑蚕扶贫示范园,并与广西蚕业总站联系,把傍边的佛子村和洋造村打造成原蚕基地,带动约339户农民种桑养蚕,每亩桑田提高收入约1000元,相比原来增幅约20%,每年将为两村农民增加120万元,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

牛蛙养殖基地

“必须通过规模产业招大引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才能实现稳定增收。”全育荣说,洋造村是上林大龙湖的源头,水质良好,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发展产业。

经过反复论证,洋造村成功引进广西闽福园农业公司投资约1000万元,建设牛蛙养殖基地,占地约100亩,目前牛蛙养殖基地已经投入使用,今年8月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达2000多万,将带动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增收。

“虽然脱贫摘帽了,但要搞乡村振兴,还需要更雄厚的产业做基础。”全育荣介绍,他到多地学习考察,发现一个日本引进的品种——阳光玫瑰葡萄,被称为葡萄界的“白富美”。近年来,广西批发价在20元/斤以上。

全育荣想方设法引进企业合作并提供种苗和技术,并争取到广西农科院教授指导,试点建设了50亩阳光玫瑰葡萄基地,目前已全部种下,这将带动贫困户通过“租金保底、薪金创收、股金分红”的方式增收。

洋造村养殖的牛蛙

“全书记来到我们村一年多时间,已经引进了好几个产业项目,大家都很高兴,眼看着日子越来越好了。”洋造村副支书蒙军辉对全育荣赞誉有佳。

“我们还在积极争取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的蛋鸡项目,这将为村里提供约100个就业岗位。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到2020年洋造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全育荣信心满满。在他的带领下,大石山区的“空壳村”正稳步向“集体经济强村”迈进。(来源:人民网 沈泉池、郭振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