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头条号:AS国际建筑与空间,私信回复“资料”,即可免费获得大于10G的SU模型图

广州大剧院坐落于广州CBD 的中心位置,是广州新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东毗广东省博物馆和广州图书馆,西邻美国总领事馆,南望珠江与海心沙,北靠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是目前华南地区最先进、最完善和最大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中心。

由英国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和声学大师马歇尔共同设计,剧院由大剧场和多功能剧场两个单体组成,建筑从2005年1月动工,至2010年4月竣工,歷时5年3个月,总投资13.8亿元人民币。

建筑形状宛如山丘上置放的两块被珠江水冲刷过的大小不同的石头,而被称为“双砾”,独特的造型充满奇思妙想。

扎哈·哈迪德是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设计师,马歇尔则是国际声学界最高奖“塞宾奖”得主,也是负责巴黎音乐厅声学设计的核心专家。

广州大剧院其主体建筑为黑白灰色调的“双砾”被称为“圆润双砾”。广州大剧院获得全球建筑界及登台艺术家的极高评价:2013年9月,广州大剧院获得“菲迪克百年重大建筑项目杰出奖”;2014年,广州大剧院被《今日美国》评为“世界十大歌剧院”。

广州大剧院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43.1米,拥有歌剧厅、实验剧场、当代美术馆等艺术专馆和三个排练厅(歌剧排练厅、芭蕾排练厅以及交响乐排练厅),满足各类演出的需求。

大“石头”是歌剧厅,外观是黑色,与室外紧密相连的室内则是黑地黑顶白墙,内部是1800座的大剧场及其配套。

“大石头”地上7层,地下1层,局部4层,层高4.5至6米,楼高43.4米,包括1800座的大剧场及其配套的备用房、剧务用房、演出用房、行政用房、录音棚和艺术展览厅等。

内部设计则根据马歇尔大师对声学的独特研究采用“双手环抱”式看台,“满天星”天花板,歌剧厅内拥有不对称的构造、流线型的墙体和特殊的凹槽,便于音响效果的发挥。大剧场可上演综合性大型演出。

小“石头”是多功能剧场,外观为白色,与室外紧密相连的室内则是白地白顶黑墙,内部为400座的多功能厅。

多功能厅

多功能剧场地上4层,地下1层,层高5米,楼高22.7米,包括400座的多功能剧场及配套餐厅。2010年投入使用。

多功能剧场舞台及座位均可移动,可举办先锋艺术、小型音乐会、戏剧等各类演出,更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适合上演“黑匣子”剧的剧场之一。

实验剧场厅里内设443个座位,座位可以是集中式的,也可以是围坐式的。舞台可以在一边,也可以在中间,异常理性。实验剧场建筑平面为矩形,内部宽18米,长26米。

实验剧场可满足会议厅、尽端式舞台、伸出式舞台、中心式舞台、T型台等多种演出形式的需要。

小剧场

广州大剧院共有3个排练厅,分别是歌剧排练厅、芭蕾舞排练厅和交响乐排练厅,总面积超过1100平方米。其中,芭蕾舞排练厅是广州大剧院少儿芭蕾舞团授课场地。

广州大剧院钢材用量是国家大剧院的两倍。其复杂的钢结构在国内没有先例。纯粹是一个非几何形体设计,倾斜扭曲之处比比皆是,幕墙上的花岗岩、玻璃没有一块是重复的,全部要分片、分面定做,再一一装上,其建设难度却丝毫不亚于“鸟巢”。

同时,剧院拥有完备的附属设施,包括票务中心、大型停车库、餐厅等,整体外形极富后现代寓意。包括歌剧院的混凝土巨石般的建筑物都在钢壳结构内。

多功能厅的小型结构中使用较浅的花岗岩,建筑的其余部分是镶嵌着镶嵌三角玻璃面板,有助于使公共区域透明化。

除了外形和结构上的难度和创新以外,广州大剧院还打破了一直以来歌剧院的惯例。整个剧院内部采用曲线设计,与一般剧院的方形空间截然不同。

在歌剧演奏时,这种生动的曲线空间成为了歌剧的一部分,为观众带来了极为震撼的听觉效果。但同时,扎哈的室内设计也为工程师们带来了新的难题:声学控制。

这座建筑中,仅外立面就包含了59个转角,101个面,158条棱线,相互倾斜交错,没有任何两个截面是完全相同的。可想而知,其建设难度相比起四四方方的普通摩天大楼高出百倍,甚至比以建造难度高而著称的鸟巢体育场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就是这样一座高规格的建筑,现实中是什么形象呢?包括从网络上搜索的图片,很难找到什么可看的日景照片!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我们建造技术尚未现代化的年代,可是看看广州大剧院的介绍,同样没法说通!

百度百科——“广州大剧院”中介绍:

2006年8月,广州大剧院正式开工。

2009年9月15日,广州大剧院主体结构分部验收通过。

2010年3月10日,广州大剧院外帷幕墙工程验收通过。

2010年5月9日,广州大剧院正式投入运营。

可见建筑外层幕墙也就是2009年左右施工的,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建成了举世闻名的奥运鸟巢、水立方等等建筑,按说施工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了。

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么一个高规格的建筑沦落到如此地步?原因当然是很多很多……。

对于建筑师来说,欲成就一个好的建筑,除了需要在无数种可能的解决方案里寻找到一个相对更为适合此时(及将来时)、此地的方案外,如何能够让设计图纸更好地转化为现实建筑同样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

除了建筑师外,建筑的实现在国内还涉及到政府各相关主管部门、业主、施工方、监理方等。因此,一个好作品的实现除了建筑师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各方的精诚合作,有时甚至需要一些“运气”。

-END-

对作品有任何想了解或疑问可联系顾问老师: vx:17343150270

公开课 | UCL 城市设计专业:基于生物智能计算的“非人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