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清瘦的老头,几间破败的茅草屋,一千四百多年后却成为游人的打卡地,蜀地的摇钱树。既是伟人毛泽东也忘不了游览草堂,驻足沉思。这是为什么?我想是因为他“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纯”的治国理想,也因为他无人撼动的”诗圣”地位,更因为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家国情怀。草堂幽静,花木茂繁,一生颠沛流离的杜甫不论生在何地,卒于他方,后人却永远忘不了杜甫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