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记录了伯希和在藏经洞拣选经书的画面:

他俯身蹲在狭小的洞窟里,正借着微弱的烛光,一页页翻检,身后是堆积如山的经卷,伯希和在这里待了整整三周,他以每天一千卷的速度,翻阅了洞中每一件写本,选走了最具价值的部分。

1906年,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第一次赴西域, 很偶然地,在乌鲁木齐听到一位被流放官员说起藏经洞的消息,于是,立刻出发前往敦煌,两个月马不停蹄,于1908年2月一行三人终于到达, 5月12日晚上,经过与王圆箓的多次交谈,伯希和最终获得了已经单独放在一边的全部汉文和藏文写本,再加上藏文夹板经文之一,伯希和为此付给王道士500两白银。

那一次,他带走了敦煌藏经洞中的6000多卷写本和部分画卷,装了整整十小车运往巴黎,这批重要的遗珍,现珍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伯希和带领的考察团

保罗•伯希和(PaulPelliot 1878-1945) 既是一个学者,又是一个曾经从事文化掠夺的强盗。在中亚佛教美术的研究方面,举足轻重。是二十世纪初的汉学大师之一,敦煌学的创始人。早年毕业于法国国立东方语言学校,是著名汉学家沙畹的高足。伯希和除汉语外,他通晓世界上13种语言和文学,而且曾在北京担任使馆的秘书,经历过义和团运动。二十二岁时,即在越南河内的法国远东学院担任中文教授。1906年,伯希和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为时大约两年的中亚考古调查,他的足迹远达新疆喀什地区和库车托木舒克地区以及甘肃的敦煌石窟。在敦煌考察期间,不但为莫高窟数百座石窟编排窟号,并拍摄许多石窟内部塑像和壁画的照片,是第一位对敦煌石窟做全面记录的学者。伯希和的汉学素养深厚,东方语文娴熟,虽然他仅做了一次的中亚考古调查,但他对中亚文化研究的贡献绝不亚于何一位欧洲的考古学家。

在敦煌,伯希和通过与王道士多次会谈,最终以500两银子成交,从而获得了6600卷精品,其中古藏文2700卷,非藏文卷子3900卷,此外还有二百多幅唐代绘画与幡幢、织物、木制品、木制活字印刷字模和其他法器。与英国斯坦因相比,伯希和来到敦煌虽然晚了近一年,但他的收获,却要丰富得多。虽不如斯坦因多,但却是精品,好多都是孤本,研究价值远高于斯坦因所购之物。这批文物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和法国吉美博物馆。

伯希和护照

伯希和的路线

伯希和:敦煌石窟全集

伯希和来到敦煌莫高窟时,发现藏经洞的王道士正好外出云游,于是,他先给这里的每个洞窟编了号。随行摄影师努瓦特也给当时发现的所有洞窟拍摄了数百幅黑白照片。这些伯希和考察团所摄的敦煌老照片,包括莫高窟外景、洞窟(约一百八十二窟)彩塑、壁画等计约三百多幅。1920至1924年,该书法文版共六册整理出版。现分享给需要的人们,文后有网盘图片分享链接,可自行下载。点击阅读原文可登录国家图书馆查阅伯希和敦煌文献资料。

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卷一)1-30窟图片资料

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卷二)31-72窟图片资料

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卷三)72-111窟图片资料

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卷四)111-120窟图片资料

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卷五)120-146窟图片资料

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卷六)146-182窟图片资料

此卷原文不知为什么会把陕西彬县大佛寺收录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