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成,是康熙乳母的侄子,因着与曹家关系密切。由曹寅推荐给了康熙皇帝,由康熙任命为杭州织造。

孙文成与曹寅所辖织造府,有不同的职责。杭州织造的产品,是皇宫举行各种庆典活动时,宫廷里悬挂的各种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稠。以及上至皇帝,下至百官的各种制衣。除此之外,还经常要向朝廷上报蚕丝价格,协助朝廷调控蚕丝价格的波动,稳定江南丝绸业的发展。

孙文成从康熙42年至雍正5年,在这长达二十一年时间里,稳坐在杭州织造府的位置上,一边为皇家统办丝织绢物,一边作为皇帝安插在远离京城的眼线,为朝廷当着他的大内密探007。

因着织造一职,品级虽不高,仅为五品,相当于现今的厅级官员。但因其为皇帝钦点,并且有直接向皇帝密折专奏之权,因此实际地位很高,连两江总督从一品都要让其三分。

不过,身为007大探员的孙文成,任内总共上奏了213份密折,主要是关于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的海上事务。并没有牵扯什么人事纠纷。

最有意思的是,他曾在任内后期,有5年时间上奏了22次,都是同一内容:“皇上,你好吗?”,简单扼要,惜字如金。想象一下吧,如果朋友圈里哪个人天天就这几个字,其他人都会懒得看。可对于官场中人来说,有人关注你了,可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无人关注是上上策。尤其是皇上大人不关注,还可以多当几年官。

孙文成在接管杭州织造前,在广州做过一年的粤海关监督,负责各国朝贡人员的日常衣食住行及安全问题。

我想,可能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商家与官家的关系如何操控,有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从而在杭州织造这一岗位上,游刃有余,避免了象江宁曹家和苏州李家那样的命运。

雍正皇帝掌权后,孙文成拼命请安,如上述的“皇上,你好吗?”他不厌其烦的发出问候,虽则只有五个字,其实也是他用心考量过的。雍正皇帝不喜热络,多字无益,说不定还会引来斥责。孙文成反复向新皇帝示好,生怕惹怒了雍正皇帝,这一点比曹家明着不说什么,但不积极配合,常出事端,明智多了。

可是雍正皇帝这人很讨厌倚仗权势行事之人,因而对江南三织造都没有好感。苏州织造,江宁织造先后犯法出事后,因为三家织造与先皇帝的亲密关系,及相互间的联姻关系,雍正皇帝不相信孙文成会是清白之身。逐命浙江巡抚,严查孙文成家的账目。但查了一通,什么也查不出来。

对于为什么查不出孙文成的问题来,有多种的解释。其中,有人认为,康熙皇帝南巡至杭州时,没有住到孙文成所造行宫,花费基本上没有,杭州织造没有欠帐,为一重要原因。

但我不那么想,这孙文成既然费心费力的为皇上造了行宫的住所,肯定是花了重金的,虽然说皇上没有去住,但花出去的银子肯定是回不来了。

只不过,花银子可以借势借力,孙文成去过的码头多,对这一点应当是心中有数的。

浙江地界之人脑子比较活络,许多商人嗅觉敏锐,为了讨好孙文成,而自愿掏银子的人数不会少。因为今天掏出去了,明天可以再拿回来。况且杭州之地,各种工匠也多,所以为皇上造南巡行宫,我估计这孙文成比起苏州,江宁织造的经营能力要强许多,基本上不必自掏银子,所以把帐目摆平相对容易多了。

再则,皇帝没有住进孙文成所造行宫之中,尽管皇上曾有解释,事实上让他的面子很不好看。世人的议论,让他对皇帝的远近有了想法,做事更加小心,自然的不会胆大妄为,经营方面也更为谨慎了。

也许是孙文成没有曹家,李家接待康熙皇帝那么张扬,花费那么多的银子,可能,相比较而言,雍正皇帝对于孙文成,不象讨厌其它两家织造的程度那么深。于是乎,既然查不出什么非法经营的事情来,只好让他继续在岗位上任职。

只是,中国古代官场向来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杭州织造这样的肥缺岗位,会有许多人惦记着。雍正五年,皇帝以孙文成年迈体衰为由,把他从杭州织造的岗位上撵走了。

比起江宁曹家,苏州李家,杭州织造孙家的命运强多了,也许与孙文成比较低调的性格有关。

我想,性格既命运,历朝历代无不如此,大概是不会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