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亳州市,别称嵇方、谯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享有"药都"的美誉。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操,就出生在这里。作为皖北旅游中心城市,亳州的景观景点比较多,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光。
游客在亳州除了逛药材大市场,看花戏楼、华祖庵等景点外,更主要的是想观光曹操地下运兵道,这个号称"地下长城"的亳州市著名的旅游景观。
曹操运兵道又称曹操藏兵道,位于亳州市老城内主要街道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分别通达城外。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军事设施。
运兵道始建于东汉末年,是魏武帝曹操为其军事需要,专门修筑的地下军事战道,因最初用于运送士兵,所以就称为"曹操运兵道"。
在唐宋时期运兵道多次修葺,仍作为军事战道使用,由于涉及军事机密,除高级将领外无人知晓,所以史书记载较少。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黄河决口,亳州城被淹,运兵道被灌淤塞。
在清朝道光二十一年间,黄河发生了持续八个月的南泛,河南、安徽受灾严重,亳州城被淹,运兵道再次被深埋。后来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曹操地下运兵道于首次被发现。
文革期间的1969年,当时"深挖洞,广积粮",在挖防空洞时,先后在老城区地下大范围发现古地道,这就是曹操地下运兵道。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操地下运兵道以市内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门延伸,由青砖筑成,总长度8000多米。古地道有单行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立体交叉道四种形式。
运兵道内清理出土大量的文物,主要有东汉、三国、唐宋各时代的遗物,有直接用于作战的铁刀、铁剑、弹丸、铁钉、衔枚等军事器械,也有用于生活的铜镜、铁灯、瓷盏、陶瓷等器物,还有用于娱乐消闲的围棋子以及用于购物的流通货币铜钱等遗物。
运兵道以复杂多变的地道种类迷惑敌人。地道的照明、通风、陷阱设置精密合理,攻守兼备。是集指挥、防守、运兵、阻截为一体的大型地下军事设施。
古运兵道出口处的一块石碑上刻有"衮雪"二字,是至今发现的曹操留下的唯一书迹。据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驻兵汉中褒谷口运筹国事,见褒河流水汹涌而下,撞石飞花,挥笔题写"衮雪"二字,随从提醒:"衮字缺水三点"。曹操抚掌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遂成千古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