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山水库是安徽省著名的“元老级”水库,位于淮河支流史河的上游,同时也是闻名全国的“大别山五大水库”之一。
在上世纪50年代,淮河是全国有名的险河,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当地甚至流传着“走千走万,不走淮河两岸”的说法。为了治理开发淮河,水利部组织相关单位在上游修筑了五座水库,其中梅山水库负有重任,为淮河干流的错峰调蓄、航运灌溉发挥了重要作用。
梅山大坝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连拱大坝,施工难度相当大。据统计,高峰时期梅山大坝的工地上多达2.5万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佛子岭水库工程项目,经过连日奋战,大坝终于在1958年正式下闸蓄水。
蓄水60多年来,梅山水库始终是当地有名的“渔业宝库”。库区鱼种丰富,不仅盛产鲫鱼、鲤鱼、鲢鳙、草鱼等常规鱼种,还有鳜鱼、翘嘴鲌、鮰鱼、鲶鱼等高档肉食性鱼类,深受周边消费者欢迎。
梅山水库位于安徽省金寨县境内,深入大别山腹地,控制着197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总库容多达22.63亿m³。在2018年之前,库区的网箱养鱼盛行一时,最辉煌时,网箱数量数以万计,数百位渔民在库湾、库汊修建鱼筏、鱼排,仅被网箱侵占的库湾就多达44个,占用水面8835亩。
2018年,全国掀起一股拆除水库网箱的热潮,这是根据《渔业法》、《水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做出的综合决策,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而采取的“净网”行动。对此,梅山库区很多养殖户也表示理解,积极配合渔政人员退养上岸。
可惜的是库区的“安稳日子”并不长。据网友反映,库区网箱被拆除后,当地的非法捕捞现象却越来越严重,电鱼、炸鱼事件时有发生,用“绝户网”捕鱼的不在少数。据了解,作案者一般乘坐自制的木质船在梅山水库的上游河道下网,以刺网为主,“横七竖八几乎拉满了整个水面”。
更严重的是,这些网眼普遍很小。很多钓友反映,当地政府专门投放的鲢鱼鱼苗都被粘在了网衣上,绝户捕捞悄然成风。据观察,这些非法捕鱼的船在每天下午4~5点后才溜到水面上拉网,第二天一大早就收网,行踪隐蔽,不易被察觉。
这些非法捕捞的鱼品种不一,规格参差不齐,捕捞者将其拿到附近的集市上售卖,从中牟取利润。另一方面,梅山库区周边的水产市场上时常能看到有人售卖1~2斤重的小型鲢鳙,至于来源,想必大家都心里有数。
更让人担心的是电鱼、炸鱼,破坏性更大。2021年8月1日~9月30日,当地组织相关部门对违法捕捞行为“重拳出击”。但即便如此,非法捕鱼还是见缝插针,似乎难以根除,成了水库管理工作的一个“顽疾”。究其原因,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水上环境复杂,二是违法成本低。
梅山水库属于峡谷型水库,库湾众多,水系呈树枝状,河道蜿蜒交错,水上环境复杂。不法分子自制的木船又非常小巧,下网时间灵活,地点多变。即便被群众举报,等到执法人员赶到时,作案者往往早已逃之夭夭,给执法带来了很大难度。
在地理位置上,整个库区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的交界地带,地处偏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差,水上巡查力度薄弱,难以做到全库覆盖。库区管理处的人员设置也不够合理,急需配备专业技术人才,补充人手,增加水上检查的频次与范围。
还有一点,库区管理处要处理的事项繁杂,各项涉水事件都会分散精力,比如旅游开发,周边乡镇居民在库区周边的农耕、建房活动,违法改造库岸、搭建垂钓平台等等,这进一步加大了库区的管理难度。
放眼全国,人们对“绝户式捕捞”普遍持“零容忍”态度,反对呼声越来越高。应当承认,“绝户网”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危害很大,性质恶劣,在法律上也是一种不能容忍的极端行为。我国《渔业法》第30条明确划出了6大底线:
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
禁止制造、销售、使用禁用的渔具。
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
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捕捞的渔获物中幼鱼不得超过规定比例。
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禁止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
在长江牵头十年禁渔、黄河上游尝试五年禁渔的背景下,各地渔政对电毒炸等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比如2019年高宝邵伯湖的特大非法捕鱼案,8名男子合伙在禁渔期作案,因捕获了7000公斤渔获而被罚款157万余元,涉案者分别被处以9~27个月的有期徒刑,处罚力度不可谓不大。
高邮湖
无独有偶,2020年6~7月,9名被告人在明明知道长江干流、东海进入禁渔期的情况下,依然有预谋地组织多批渔船,使用“绝户拖网”等工具非法捕捞。最终,公安机关依法查扣94箱渔获物,货物总重量为600多公斤。
经估算,这批水产品价值为26676元,9名被告人最终被处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我国刑法第340条规定,此类事件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非法捕捞案件年年都有发生,量刑有轻有重,梅山水库的非法捕捞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在这些案件中,单纯使用“绝户网”并不是最毒的招式,更毒的是电鱼、毒鱼、炸鱼,这些方式的受害者不仅仅是渔获物,还有未被捕捞上来的其他鱼类。
比如电鱼。电鱼的原理是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再借助变压器由低压生成高压。鱼类触电后当场晕厥甚至死亡,小鱼小虾也难逃一劫,资源破坏极为严重。
亲鱼被电击后性腺发育紊乱,彻底丧失繁殖能力,而幼鱼则会发育畸形(脊柱变形、身体扭曲)、存活率大大降低。更严重的是,电机所过之处,整片水域的生物都会遭到无差别打击,包括虾蟹类、螺类以及肉眼不可见的浮游生物,用“生态真空”来形容也不为过。
总之,非法捕鱼现象遍及全国,而且屡禁不止,这一问题值得高度重视。一方面,应加大监察与打击力度,调动钓鱼者、普通群众积极举报,提高查处效率;另一方面,更应该重视科普教育工作,让爱鱼护鱼的观念深入人心,或许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电毒炸等极端行为。
对于电毒炸等行为,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