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盛世

——《安得盛世真风流》读后感

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无惧风波,心怀坦荡地走完这一生。我也期待盛世,唯有盛世,才能容得下人心自在,承得住繁华似锦,万种风流。

——安意如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黄金时代,而作者安意如心中的黄金时代是大唐。以诗为舟,梦回大唐,引你体会大唐诗歌的极致之美。

唐朝是一个令人惊艳的朝代,文星璀璨,杰作频出。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奇观,有“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的光明磊落,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亦有“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的忧国忧民。从字里行间,我仿佛可以看到那些满腹激情与壮志的文人学士落笔时的心绪万千,看到他们或喜或悲的人生,从而寻得一些感悟。

如果对于诗词的理解只停留于表面,那么无疑是太遗憾了。作者安意如显然也是这样认为的。因为这本书不仅为我们展现了许多精彩的唐诗,带我们品味赏析诗句的美,也留有较大篇幅为我们讲述了诗人的生平,领略了当时的大唐。这让我忆起年幼学诗时虽然知其好却不解其意,止步于蜻蜓点水般的了解背诵。现在想来,当真是不知其世而不解其情,当我置身其境,能够真正去进入那个时代,了解那种境况,才真正对诗人的一念初心与情意有所感触,为其着迷。我们应对连接我们与时代的线——诗歌应有更深的思考。

陈寅恪言,“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还忆去年人。”大唐诗人的豪情壮志,借笔化诗,不应该只停留于对灿烂的华夏文明的赞美,而更应引起当代人的思索。书中言,“读诗词是为知晓历史,知晓历史,是为了知人事;而后不断追索,才有更高远的智慧沉淀。读诗词,明喜悲,是见自己;读历史,知人事,是见众生,最后内外明澈,心无分别,是见天地。”可见诗词之妙,值得我们一生追寻。如果我们用心去探寻诗词之美,从诗词中获得智慧,或许能够悟出无常人生中的一二,去更好地体味人生。通过诗词,我走进诗人的世界。透过他们的思想、精神,我不断地反省自己。杜甫——大唐的慈悲诗圣,一生漂泊凄苦无助,以笔为泪,为这烽烟四起的乱世而哀。他历经世间凄苦,却至始至终心怀天下。这让我想起我所学过的一首诗,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正是杜甫。诗中有道:“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此诗此句,忧民之忧的情怀溢于言表!我不禁自问:如果我身处杜甫之境,是否会有心系苍生之心呢?是否还会存有一片报国报民之心呢?我的心中没有答案,但我希望自己能心存这种精神,不断反省,成就更好的自我。

我敬佩杜甫,他就如作者安意如所言,是一个真正勇敢的人,无惧风波,心怀坦荡地走完一生,为中华留下了灿烂的一笔。但在追忆过去的辉煌的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当代少年一起努力,为中华再创一个盛世,承得住繁华似锦,万种风流!加油吧,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师评语:本文用优美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写出了真实的阅读感受;境界高远,联系时代,写出了当代中学生对盛世的理解和认识,体现了作者的担当意识。

作 者:高二9班 冼妤臻

指导老师:常凤媛

责 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