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昭陵的由来·老鸹堡的传说
节选自《沈阳传说故事选:风物集》
孙庆忠高景和整理
昭陵,俗称北陵,在沈阳市区北部,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说起皇太极的陵为啥建在这,还有段故事。
天聪三年,皇太极亲自率领八旗兵偷袭明军把守的宁远城(今兴城)。明朝镇守宁远的大将袁崇焕智勇兼备,他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文武官员商议。袁崇焕道:“闻知清军从东面杀来,已接近宁远,人强马壮,浩浩荡荡。不知我方如何应战,愿听各位高见。”一副将说道:“可将计就计,在城外设下两路伏兵,乘其不备,猛烈攻杀。”袁崇焕依计而行。果然,清军中计,被杀得七零八落,人仰马翻,死伤无数。
皇太极见大势已去,只身落荒而逃。明军战将紧紧追赶。正行走间,马失前蹄,将皇太极甩出一丈开外,额头磕破,血迹斑斑。皇太极定眼望去,宁远军远远杀来,旌旗招展,心中又惊又怕,仰天长叹道:“这袁蛮子果真厉害。兵败如山倒,今日我命休矣!”言罢,紧闭双目,单等一死。
忽然间,天空中飞来一群乌鸦,团团围住其身。皇太极心中暗想:“这群不祥之物,可恨至极,我还投死,便来寻食了。”过了一阵,皇太极从胡思乱想中醒来,睁眼看时,明军已经离去。原来,那明军远远瞧见皇太极躺在地上,四周乌鸦盘旋,疑其已死,遂不复追赶,回去报功请赏了。
皇太极狼狈地逃回盛京,渐渐思索出道理。为了感谢乌鸦救驾有功,明谕八旗各军:“今后,有胆敢擅自射杀乌鸦者,斩!”从此以后,皇太极把乌鸦看成神物。
这日,御膳房小太监端着杯盘出来,路经衍庆宫时,忽听空中啊啊乱叫。小太监抬头看时,正巧一块乌鸦屎落在脸上。气得他放下杯盘,拾起一块石头,打了过去。乌鸦乱叫几声,纷纷飞出去。小太监仍在乱骂。
此事被皇太极知道后,怒发冲冠。责令掌事太监将其拖出殿外,杖责一百。可怜这小小太监,被打得皮开肉绽,险些丢了性命。
皇太极余怒未息,独自一人走在庭院,忽然,一阵行云流水般的琴声,夹杂着“呱、呱、呱”的乌鸦叫声,从宫墙内隐隐传来。皇太极又惊又喜,顺着琴声走去。年轻美貌的宸妃正端坐在一棵松树下弹琴。松树顶端,栖息着一只大鸟鸦,像是被悠扬的琴曲所吸引。宸妃见了皇太极,急忙起身施礼:“不知万岁到此,臣妾惊驾有罪!”皇太极大笑:“这乌鸦乃是神物,亲临殿前,定是有意撮合,也是吉祥之兆。”皇太极兴奋之下,当夜便宿在宸妃宫中。
从此,皇太极专宠宸妃一人。后来,宸妃不幸早逝,皇太极也不改初衷。
皇太极有位兄弟,名叫多铎,他为了迎合圣意,将其在盛京城郊东北角的圈地,特意辟为专门饲养乌鸦的地方。皇太极心中欢喜,又赐了许多银两。多铎用银两雇用民工来饲养乌鸦。许多百姓闻知而来,在此安家落户。渐渐地,这里成了一个村落,人们称之为老鸹堡。皇太极每次出游,都要到这里查看。这里的乌鸦个个膘满肉厚,见了生人,也不害怕,反而飞至近前。皇太极龙心大悦,多铎也深受宠爱。
皇太极到晚年,曾派人四下探查风水宝地,以便修筑自己死后的陵寝。请了许多能人观测风水,没有一处合心意,心中好生烦闷。
这日黄昏,皇太极带领众贝勒到盛京北郊游猎。正行之时,见一野兔狂奔,忙将宝雕弓摘下,搭上金翎箭,驱马奋力追赶。那野兔十分狡黠,改走弯道,突然窜入半人高的草丛中不见了踪影。
皇太极茫然四顾,两眼发直,想我一匹宝马,竟追不上一只野兔,却也怪了。正想之时,一片聒噪之声传入耳内,皇太极定睛观瞧,只见一片荒林之中,坐落着一大土丘,上面落着一大群乌鸦。皇太极一见,忙将弦上的金翎箭取下,轻轻地插入箭囊,自言自语道:“朕生前曾受此神物庇护,死后也当如此。说罢哈哈大笑,掉转马头,率众贝勒回归盛京。
十几年之后,那座被皇太极用宝雕弓指过的大土丘,便成了今日的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