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北京众多的基层党组织和带头人不仅切实发挥了桥头堡、排头兵的作用,更在各自领域积极提升组织力,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在七一党的生日到来之际,多路读者赴北京五个优秀基层党组织,实地跟拍党员一天,体验基层党组织的平凡工作。

正是这些高质量、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真正做到了筑牢堡垒、强基固本,他们让党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生机活力,让我们的党始终拥有强大力量,执政基础坚如磐石。

视频加载中...

洪水口村党支部 共建共治共享 青山变金山

从“洪水口村”的村名就能联想到,这个村之前一定不富裕。

于广云

21年前,于广云是村里少数几个先富起来的个体户,又是党员。找个“能人”当上村支书,穷惯了的乡亲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于广云推了上去。21年后,村民们都觉得当初没选错人。

洪水口村最初面临的问题是,村集体账上空空如也,村里老老少少就是没有青壮年,发展经济没资金;兴办企业没技术,就有一条直通灵山顶的古道。在上世纪末京郊游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于广云和新一届村支部却早早发现眼前这片绿水青山中就埋着的“金山银山”

洪水口村除了穷以外,还有一个称谓叫“灵山门户”。当地人都知道,这里是通往灵山之巅的必经之路。虽然村里穷,但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也可以理解为世外桃源原生态。于是,村支部党员一合计,干旅游。

党员干部带头入股,村民共同集资,没钱的村民也可以通过以工代股,参加分红。就此,最初的云峰度假山庄和灵山古道两个项目在全村共建的氛围里干了起来。

从村里成立灵山古道股份合作社伊始,于广云和村支部就跟村里的党员和村民代表“约法三章”,重大项目立项必须开支部会,资金使用要接受村党支部和村民代表全程监督,出钱出力的事儿全村30多位党员必须要带头先上。有了这三条,村民们看在眼里,心里服气。党员群众齐心协力,这座深山里的千年贫困村用了不到20年时间,就此成了清水镇拔尖儿的富裕村。

村里有了钱,有的村民提议步子再大一点儿,开发力度再深一点,再上几个大项目。其实最初村支部也不是没动过心,但最终,村里还是定下“党建+生态旅游”的工作思路,将“发展靠环境、致富靠生态”的发展理念纳入“村域发展规划”,通过多方工作最终达成“护好绿水青山、端稳金色饭碗”的全村共识。

这次,又是党员带头落实。

依托党员联系户制度,村支部组织党员主动上门说政策、作动员,带动群众积极参与退耕还林、植绿护绿、治水清水;组织全村36名党员认领文明新风岗、民意收集岗、科技示范推动岗等,并组建党员环卫清洁队,切实发挥党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共治等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惠民工程上,村支部将险村搬迁改造与发展民俗旅游结合起来,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完成135栋精品别墅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民俗旅游户数量较改造之前增加了5倍。改造过后,不但全村村民居住环境全部获得质的飞跃,更是家家户户都吃上“旅游饭”,共享发展成果。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洪水口村被评为北京市五星级民俗旅游村。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曹小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