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街礼拜寺殿厦内门上方悬有“清真古教”匾一方,匾底栗赭色金字凹雕围廓楷体大字,书法欧颜兼姿,笔气雄伟壮观。上款:“壬寅年桃月立,牛街清真寺”;下识:“庆亲王”;匾中上方钤有“庆亲王印“巨玺一方。看去匾貌气势辉煌,它是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月所书。
史料载:“庆亲王奕劻是乾隆皇帝第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之孙。初袭辅国将军,咸丰二年封贝子,十年封贝勒,同治十一年加郡王衔,光绪十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封庆郡王,二十年封亲王。”
其匾“清真古教”内容之“清真”意为我国自明代回族先辈学者曾对伊斯兰教信仰称谓为“清真”,一直沿用至今。“古教”即是至圣穆罕默德于公元631年宣布伊斯兰教正式兴立。曩日我国史学界认为伊斯兰教传入我国于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时逢中古,称之“古教“因此庆亲王题写“清真古教”之意是符合历史和教义的。
此匾题写之因据传:1900年庚子之乱,八国联军侵入我国,北京沦陷后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于当年八月逃往西安,后于光绪二十八年一月返回北京,慈禧询问北京城内遭乱情况。有人禀告全城虽各处均遭劫难烧杀惨重目不忍睹,只有南城牛街平安少事。因其此街有王宽阿訇召集回众,办团练严警备足民食免滋事端,便使牛街得其安宁。慈禧闻后大悦,便给牛街赐名“太平街”,曾轰动一时。但事后没有称呼此名,人们习惯上还叫“牛街”。
慈禧命人前赴牛街抚慰,庆亲王为牛街、三里河、朝外上坡三座清真寺题写匾额。今只有牛街寺的“清真古教”匾和朝外上坡寺清真寺的“纲维二五”匾尚存(上坡清真寺旧称大寺、下坡清真寺称小寺,上坡寺于1948年因战乱被国民党13军修工事拆除)。现下坡寺殿前“纲维二五”是复制的新匾(一说老匾就是下坡寺原物待以查考)。
朋友们谈起“纲维二五”匾内容为何意?据回族学者马邻翼先生撰《伊斯兰教概论》载,伊斯兰教教义主旨有两个五项原则:一是“天道五功”,“念、礼、斋、课、朝”。二是“人道五典”,“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也就是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关系。维护好这“二五”的原则就是一名完美的穆斯林。从匾中内容的题写,说明庆亲王博才多学,深明伊斯兰教教义。
来源:牛街礼拜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