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钟鼓楼重新开放 」

打卡北京中轴线风光

与故宫同岁的钟鼓楼

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终于重新开放参观了

永乐年间的古钟之王

气势磅礴的击鼓表演

还能眺望中轴线风光






北京钟鼓楼重新开放了

“与故宫同岁的北京地标建筑 ”

北京钟鼓楼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即公元1272年),当时位置处于在大都城的中心,后来在火灾中损毁。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重建钟鼓楼,并确立了其位于都城南北中轴线北端的地位。


在城市钟鼓楼的建制史上,北京钟鼓楼规模最大,形制最高。两楼前后纵置,一宽一窄,这样的设计在全国钟鼓楼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与故宫同岁的钟鼓楼,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见证了元、明、清三朝历史的恢弘变迁。


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钟鼓楼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并相继对外开放。钟鼓楼内部进行了改造升级,划分出多个展览区域,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向大家讲述钟鼓楼悠长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不完全钟鼓楼参观指南


Part.1

钟楼

钟楼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全砖石结构的大型单体古代建筑。

























楼外环绕的汉白玉栏杆、精美的雕砖暗窗、石雕斗拱,古色古香,别具韵味。


整个建筑强调了共鸣、扩音和传声的功能,多处敞开的半圆形券洞作为声道,能够最大程度上传播钟声,“十有余里,莫不耸听”。



“古钟之王,永乐大钟”

钟楼二层时隔多年终于对外开放了,展厅中央陈列的永乐大钟,通高7.02米,直径3.4米,重达63吨,钟声浑厚,方圆数里都能听见 ,堪称中国的“古钟之王”。


周围的木雕版画生动地还原了当时制造铜钟的场景。





Part.2

鼓楼

鼓楼通高46.7米,共两层,三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建筑。



鼓楼二层大厅展有25面更鼓,包括1面大鼓(代表一年),24面群鼓(代表二十四个节气),均是根据清朝嘉庆年间尺寸仿制的。


“气势磅礴的击鼓表演”

旺季期间,每天有四场击鼓表演,三名鼓手身穿特色民族服饰,雄浑有力的鼓声回荡在大殿内,颇为震撼。


“残存主鼓”

仅存的一面主鼓已经残破不堪。


“中国古代计时仪器展”

周围还陈列有各种古代计时器,碑漏、铜刻漏、日晷和圭表,展示了中国古代计时仪器的发展变化。

钟楼有75级楼梯

鼓楼有69级楼梯

坡度大,楼梯陡

登楼时千万注意安全

Part.3

登高远眺中轴线风光

钟鼓楼坐落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鼓楼与景山公园的制高点万春亭遥遥相对,登上鼓楼便可以俯瞰庄严、壮美的中轴线风光。



由近及远,老城新景在眼前依次铺展开来,低矮但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古建筑与远处笔直耸立的摩天大楼遥相呼应,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美感。


北海水域已经结冰,清晰可见的湖心岛、围起来的冰车场,是北京冬日限定的快乐。


高楼林立的CBD建筑群,摩登现代的新地标建筑,俨然成为北京高大上的代名词。

LOOK时长:3小时左右

钟鼓楼周边有众多居民区聚集,铃铛胡同、豆腐池胡同、草厂胡同等街巷遍布。钟鼓楼广场更是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钟鼓楼的魅力不仅在于方正的建筑、悠长的历史,同样也在于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生活的人们。它们见证着城市的发展,记录着这里的温情和烟火。

北京钟鼓楼


- 地址 -

北京市东城区钟楼湾胡同临字9号


- 门票 -

钟楼票价:15元/人

鼓楼票价:20元/人

钟鼓楼通票:35元/人


- 时间 -

周一至周日 09:30-17:00

(17:00停止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