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滇西视觉】

暴雨过后的在高黎贡山腹地似乎更加葱翠欲滴。从保山市龙陵县镇安镇镇宝村委会上回岭(回欢村至岭干村)公路往北走到达镇宝四组,只见一辆独轮车在大草山沟仅有自己车身宽度的沟埂上慢速、摇摆行驶,一车一车装运石头到修复沟渠的现场,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车翻石滚,一落千丈。它在大山深处踽踽独行的样子,往往令人想到八九十年前抗战期间的小米、步枪、独轮车,顿时心生感佩和惊诧。

遥见当年独轮车

独轮车的身手。眼前这俩独轮车与抗战期间的独轮车近似,或者说是延续和翻版,不过是随时保持着它的功能罢了。它因施工师傅们的智慧、勤劳和辗转,从临近的正平村来到镇宝村,在石龙洼一组村民卢永权的手中,承载重量千回百转,服务着镇宝四组、二组,甚至所有的村民。一车,两车......一次,两次......沿着临时开辟的轨道和狭窄的沟埂重复作业,一车之力能抵俩人工。之前的担心被卢永权的“身手”化成了灵活自如,仿佛见到了当年抗战时运粮运物资的身影。

范永能家按时插秧

独轮车的身后。龙陵县“6.1”暴雨,导致镇安镇镇宝村部分小组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县、镇、村各级各部门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和灾情调查工作。除此而外,事关900多人生产生活用水的大草山沟继去年被泥石流损伤后再次受创。在村组、驻村干部身体力行的号召下,全村依旧开展自救、互救,发扬多年形成的甘蔗榨季“合作互助”精神,简称“镇宝呵护”精神,共渡难关。除了正常灾情上报外,村组干部及时疏通沟渠,适时关注、清理关联大草山沟的涵洞和排水口,把豆子、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灾害降到最低。人防技防相结合,再次修复“6.1”暴雨后的大草山沟“伤口”。

村民们自救互救完成插秧

独轮车的身价。在大草山沟镇宝二组负责的地界,水沟被拦腰截断,不但断了水源,还泥沙俱下,冲坏了镇宝四组村民范绍周家的玉米地和牛圈,一界之隔的范近昌家的豆子幸免于难。通过“镇宝呵护”精神,大草山沟支流陈理沟13米长的“伤口”被修复了;通过“独轮车”,修复了15米长、3米高的沟渠,范绍周、范近昌家的隐患有了安全保障;沟通、水畅、人和,镇宝一组村民范永能家引水耙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按时完成插秧。

修复大草山沟支流陈理沟

有了“镇宝呵护”精神,“独轮车”随处可见,暴雨中愈发卓尔独行。

独轮车卓尔独行

(杨继西 饶志清 范玉顺 杨佐艳)

编辑:洪小媛

本文来自【滇西视觉】,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