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空间站》报道:在南京江北新区,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美术馆即将成为这里的文化新地标,这两天,美术馆的主体钢结构在机器人的控制下完成升顶,一座“天空之城”模型初现。



历时2天,在29个液压机器人的吊装下,重达8200吨的钢结构顺利升至16米的高空,完成整个工程最重要的一步--主体提升,这一难度也创下了国内之最。占地近10万平米的南京美术馆新馆,以“山水金陵,写意江北”为设计理念,在4根巨柱构成的基座上,“回”字型的美术馆主体架空悬浮其上,犹如一座“天空之城”。面对国内罕见的施工难度,承建方摒弃常规的高空分段安装的方案,创新采用“整体提升施工技术”,也就是在地面完成各个部分的建设,再由29个液压提升器从高空把钢结构主体拉上去,使得拼装更精准、安全性更高,同时还节约了3个月的绝对工期。

南京美术馆新馆项目钢结构专业负责人游茂云介绍,相当于用29个力臂把140辆火车车皮一次性提升到位,而且是很均匀地提升到位,每次保证误差控制在2到4毫米之间,它的技术难度是全国第一的。

在建设过程中,800吨的提升能力达到国内顶尖水平,同时采用了完全制主研发的全自动同步提升控制系统,能将提升同步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最大程度还原美术馆设计之美。项目建成后,将凸出江苏地方文化特色,为各类作品提供一流的展示平台,还将增设教育、收藏、研究、交流等多种服务功能,成为江北新区重要的文化新地标。

南京市江北新区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基建处处长杜立春介绍,项目主要有一馆三中心构成,一馆指南京美术馆的主体,三中心是指教育培训中心、艺术品拍卖中心、实验影像中心。南京江北新区现在是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两区叠加,美术馆的建设对于新区文化事业来说也是有极大意义的。

江苏台记者/周杨杨 田远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